APP下载

受众心理引导视域下真人秀节目的问题及对策

2015-02-26郭俊典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真人秀电视节目大众

郭俊典

(商水县人民广播电台,河南 周口 466100)

受众心理引导视域下真人秀节目的问题及对策

郭俊典

(商水县人民广播电台,河南 周口 466100)

社会发展使受众心理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电视真人秀节目适应社会需求应运而生,成为当下的电视文化奇观。但是,真人秀节目在受众心理引导方面,也有一些误区,限制此类节目的发展。文章从暴露隐私曲意迎合受众窥探心理、利用偶像崇拜盲目误导受众的心理判断、利用潮流噱头降低受众心理满足等三方面探讨了受众心理引导视域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并由此提出建议。

真人秀节目;受众心理

社会发展使受众心理需求不断发生变化,电视真人秀节目适应社会需求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样式,在电视界起了极大的反响,受到大众的追逐与热捧,成为当下不容忽视的电视文化奇观。诸如《中国好声音》《奔跑吧兄弟》备受关注。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受众需求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种。[1]受众面对媒介传播的信息是积极主动的,在主动性满足与需求的过程中,他们有权利依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并参与节目,对节目传播的信息有自主评判的权利,以满足其不同的心理需求。

电视真人秀节目依据受众心理需求,通过纪实性的手法将现实生活与虚拟情境加以融合,实现了受众心理上的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真人秀节目为观众提供了最表层、最直接的娱乐信息,颠覆了以往明星主导舞台的历史,它让普通人特别是草根阶层登上舞台,与明星同台演出、同台竞技,让每个怀揣梦想、热爱生活的人,从中获得了自我认知与心灵满足。但是,真人秀节目在受众心理引导方面,也有一些误区,限制真人秀节目的发展。

一、电视真人秀节目引导受众心理存在的问题

(一)暴露隐私曲意迎合受众窥探心理

窥探心理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类对某一事物产生的强烈兴趣和好奇感。[2]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现实与理想的反差使人疲惫、焦虑,真人秀节目的非虚拟性恰好让受众得到心理上的替代性满足,给现代人带来了足够的刺激感和新奇感。

电视真人秀节目将大众放在核心位置。一方面,它解放了人的天性,受众在节目中找到了认同感与归属感;另一方面,受众追求的感官刺激与层次需求得到了满足,一些大众传播的禁区也被打破。但是,部分真人秀节目为提高关注度和收视率,满足受众的猎奇窥探心理,会制造各种话题噱头来吸引观众的眼球,甚至不惜用虚假炒作的方式来博取人们的同情分。《中国好声音》的选手们几乎每个人都有故事,不外乎是痛说家史、求学艰难、怀才不遇等,被质疑的话题炒作也不占少数。这些背后的故事满足了大众看热闹的“窥探”心理,以暴露隐私来博取受众的同情,虽然某些人的才艺表演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故事的真实性令人质疑。

(二)利用偶像崇拜盲目误导受众的心理判断

电视真人秀节目中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心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积极向上的内容,会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标准,庸俗化的信息则会误导受众的心理评判,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如今电视上的各类真人秀节目铺天盖地,各种选秀明星比比皆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节目打造出了一批批时尚有范的俊男靓女,这引发了许多人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盲目崇拜,幻想通过选秀节目“一夜成名”,实现自己的“明星梦”。

偶像崇拜可看作是受众在生活中因心理偶像缺失,导致他们想通过其他途径来寻求精神上的慰藉。青少年对事物的把握判断能力和分析认识能力比较差,很容易陷入“盲目崇拜”的泥潭里不能自拔,丧失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定位。从社会认识来说,他们在生活工作当中,来自各方的压力使他们学会伪装,一些关于人的本质的东西正渐行渐远,使他们无处释放自己内心的苦闷愤懑,有些人为了寻找“更好”的发展道路就选择了选秀类节目,例如网络上热传的丑角“凤姐”。

(三)利用潮流噱头降低受众心理满足

面对当今浮躁的社会和心灵贫富差距的日益加剧,电视节目制作方为迎合大众的心理需求,获取快速便捷的利益和好处,会倾向于做省时省力的选择,简单复制成熟的模式或内容,对节目内容的品质和内涵并没有加以改进,因此节目便会出现同质化、庸俗化、媚态化。例如,《中国好声音》引发了“转椅子”的热潮,目前各类电视节目开始争相模仿。在“好声音”的舞台上,大众在见证学员们好声音的同时,导师和选手们的个性着装也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例如,那英的黑色金边小外套,选手丁丁的蝙蝠荷叶衫搭配高腰短裤,这些个性靓丽的着装,成为当下时尚潮流的风向标,迅速为潮人们的一致追捧。而作为受众一方来说,他们对电视节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面对社会竞争压力,他们会选择一些能放松心情、娱乐身心的综艺娱乐节目,节目所传达的时尚潮流会让受众跟随大众的步伐,他们痴迷于名气等物质享受和心理刺激,希望通过非常规手段能够瞬间草根变明星、丑小鸭变白天鹅,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地位。

二、电视真人秀节目正确引导受众心理需求的建议

(一)立足节目本土化的宗旨,顺应受众心理需求

电视真人秀节目,本质上是一种大众文化形态,其传播的是时代最先进流行的信息,它引导着时尚的风向和时代主流,以帮助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接近性心理是人们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如相似的成长背景、职业、理想追求等。[3]因此,真人秀节目应立足本土,通过嫁接国外电视的文化形态,以本土化的内容来顺应受众的收视心理,将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符合中国受众的心理特点。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可以使节目的传播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有内涵。在传统文化的风格特征上融入流行后,会使得其内容得以创新进而丰富。这样更能引起受众的兴趣,使受众易于产生接近性心理,节目自身也得以快速发展,就是更能与时俱进,因而能够更为顺利的传承。

因此,电视真人秀节目要想长久生存,一定要有准确的节目定位与核心理念。节目应将流行元素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提升节目的品质和价值观念,契合国内的受众心理需求,并注重节目的文化内涵的宣扬,使大众在娱乐之际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电视节目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理解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在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流行元素兼容并包,使之发扬光大,这才是电视节目应抱有的态度。

(二)设置积极话题,正确引导受众心理判断

面对电视节目所传播的信息,受众会依据自身心理特点、认知能力与生活经验,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再创造,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和个人修养。因而,电视节目要选择积极向上的话题,在传播信息时,不仅扮演着把关人的角色,还承担着引导受众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任。部分电视真人秀节目为了获得高收视率,过度的话题炒作致使节目变得低俗化、媚态化。面对虚假炒作、偶像崇拜等问题,节目应该把握好分寸,正确引导受众看到明星的内在品质及其对社会产生的价值,还有他们在奋斗过程中对梦想锲而不舍的精神。特别是节目要正确引导青少年注意正确处理学习与追星的关系,不能因为追星而荒废了学业、虚度了青春,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成功,不要抱有“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思想。

因此,电视节目追求创新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建立在不背离媒体社会责任的导向前提下。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大众娱乐欢笑之际,节目应引导受众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过滤筛选,自觉消除不良信息,对电视节目始终保持清醒的理性批判意识,不被虚假炒作所影响和左右。

(三)提升“秀”的品位,满足受众精神需求

如果说窥探心理的满足是真人秀节目受到欢迎的表层原因,那么深层原因就是受众对节目主流价值的认同,它不仅满足受众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其励志性元素也使受众实现了高层次上自我实现的需求。在电视真人秀节目中不断提升“秀”的品位,把握“真”与“秀”之间的度,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电视真人秀节目所要完成的核心任务和制作方向。

电视真人秀节目最大特点就是将真实生活与虚拟情境结合起来,它作为一种大众性的节目,与现实有强烈的互动性,与日常生活也有贴切的联系。《中国好声音》中确实有好的声音,其“真人秀”的成分让大众看到,一档以假充真的节目是不会长久的,它只能感动观众一时,长此以往会降低大众对节目的信任度,对受众心理的引导也会发生偏离。因此,真人秀节目在从实际生活中挖掘素材时,要注意题材的真实性,节目在制作时要根据素材的原始内容进行加工,不能歪曲其真实的含义,提升节目的透明度时,更要传播积极向上的文化理念,以引导受众树立健全的精神需求。一档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本身应当具有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创新点,让受众在欢娱之余受到启迪。

互联网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电视真人秀节目适应了大众文化的需求,满足了受众的求新、求异、求知、娱乐的心理,节目传达的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对受众也产生了一定影响。电视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很有发展前景。因此,在已有的节目形态上探索、创新表现形式,提高创新意识和制作水平,契合受众心理需求并正确引导,宣传正面价值观以适应社会发展,避免同质化、媚俗化等现象,提升受众的文化内涵和需求层次,使电视节目在新媒体带来的挑战下更好的创新发展。

[1] 邵培仁.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96.

[2] 晏巧红.中国真人秀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D].南昌大学,2007:101.

[3] 张静民.电视节目创作与编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22.

G222.3

A

1674-8883(2015)19-0046-01

猜你喜欢

真人秀电视节目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