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升地方党报对阿拉伯国家信息传播力
——从《宁夏日报》中阿博览会报道谈起

2015-02-26张菊样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9期
关键词:中阿阿拉伯日报

张菊样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如何提升地方党报对阿拉伯国家信息传播力
——从《宁夏日报》中阿博览会报道谈起

张菊样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 银川 750021)

在宁夏举办中阿博览会和“两区”建设背景下,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实施过程中,《宁夏日报》积极担当舆论宣传及信息传播的角色,对促进中阿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今后还需在加强经济信息报道,强化互联网思维,加快媒体融合,主动进行议程设置,重视传播的双向平衡,积极开展民族文化传播,加大与阿拉伯国家媒体合作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对阿拉伯国家的信息传播力。

中阿博览会;“一带一路”;阿拉伯国家;《宁夏日报》;信息传播

信息传播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量。自2010年首届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2013年更名为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在宁夏银川举办以来,宁夏日报及其新闻网积极担当舆论宣传及信息传播的任务。会议召开期间,宁夏日报在一、二版开设“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专栏,“宁洽会暨中阿经贸论坛特刊”,每天刊发1期特刊专版;宁夏新闻网推出了《中阿经贸论坛新闻网》,设置了新闻速递、精彩瞬间、视频报道等十几个栏目,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表现形式,对中阿经贸论坛及中阿博览会各项活动进行比较全面的报道。这些报道对促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相互了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和银川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发展以及“一带一路”重大战略规划的实施,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进一步改进并提升传统媒体面向阿拉伯国家的信息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成为宁夏迫切的现实需求。笔者对《宁夏日报》三届中阿经贸论坛及首届中阿博览会的相关报道等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宁夏日报》对阿信息传播与交流存在的问题

(一)面向阿拉伯国家信息传播不具常态化

笔者对宁夏日报2010年到2013年,每年3、6、9、12月份以“中阿”为关键词的报道进行抽样统计发现,报道数量都是在每年的9月份论坛举办期间大幅上升,占全部报道的60%~70%,之前和之后报道数量则大幅下降,仅占全部报道的5%~18%,显示出宁夏日报面向阿拉伯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传播不具常态化,缺乏持续性和主动性。

(二)面向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信息报道数量不足

笔者对《宁夏日报》2013年12月1日到12月17日刊登的经济新闻报道进行统计,17天共计报道58条经济新闻,其中区内报道54条,占比93%;对外报道4条,占比7%。58条报道中,300字以下报道18条,占31%;301~600字报道23条,占40%;601~1000字报道8条,占14%;1000字以上报道9条,占15%。2013年《宁夏日报》全年报道经济新闻共计1177条,其中以“中阿经贸”为关键词的报道226条,占全年经济报道总数的19%,以“穆斯林”为关键词的报道170条,占全年经济报道总数的14%,以“清真产业”为关键词的报道53条,占全年经济报道总数的4.5%。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和宁夏“两区”建设背景下,这些与阿拉伯国家关联度较高的经济报道,所占比例显然是不足的,而且字数在1000字以上分析、解读性的深度报道比例也是偏少的。

(三)对阿拉伯国家信息传播中新媒体作用发挥不够

宁夏日报对新媒体的作用发挥不足,虽然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投资有阿语版的排版印刷系统和设备,但因阿语专业传播人才的缺乏及对外宣传纪律、资金等方面的限制,还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业务当中,报纸没有专门的面向阿拉伯国家传播信息的版面。通常只在会议召开期间,在一、二版设置专栏和特刊,会议结束后就取消了,虽有微信平台运行,但囿于其容量的限制及语言的障碍,在对阿传播内容方面很难做深、做足。而宁夏新闻网目前还缺少独立且有特色的采写内容,主要还是对宁夏日报内容的转载,首页虽设置了“回族”专栏,开设了新闻、文化、人物、商贸、清真美食、社区、图说回族等版块,但没有阿语版内容输出,大大影响了对阿传播的效果。

(四)对阿拉伯国家的信息传播缺乏双向平衡

在面向阿拉伯国家的传播中,宁夏媒体的理念和思维还停留在比较传统的宣传模式当中。较多考虑对外的宣传,较少考虑国外信息的对内传播,在新闻选择和报道方式上缺乏双向平衡,有关阿拉伯国家的新闻报道很少,且内容多是有关战争、灾害、事故和冲突的。而有关国内和本区的新闻,则大多是正面报道。例如,2013年12月1日~12月30日《宁夏日报》共刊发经济新闻报道102条,正面报道65条,占64%,中性报道30条,占29%,负面报道7条,占7%,其中有7条报道内容涉及对外传播,全部是正面报道。有学者称为“二元对立”的新闻话语模式,即突出它所赞成的东西,同时贬低或干脆省略它所不赞成的东西。[1]新闻选择宣传色彩比较突出。①

二、提升《宁夏日报》面向阿拉伯国家信息传播力的对策措施

(一)主动进行议程设置并重视传播内容的双向平衡

美国学者马克斯韦尔·麦库姆斯的议程设置理论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的功能,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salience)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判断。[2]在当前“一带一路”规划实施之际,《宁夏日报》应将其纳入“议事日程”,并转化为传播契机,主动“走出去”,妥善设置议题,保持对阿传播的连续性和主动性,提升宁夏主流媒体在阿拉伯国家的新闻话语权。要将外宣和内宣形成合力,避免各自为阵的现象。要重视传播内容的双向平衡,既要讲好“中国故事”,也要讲好“阿拉伯故事”,积极传播信息,阐释观点,以实现传播的最佳效果。

(二)加大面向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信息传播

《宁夏日报》对阿传播应在2013年中阿博览会提出的“深化经济共融、扩大商贸共赢、传承文化共通”三个愿景体系上下功夫。首先在理念上要明确,把提供信息作为面向阿拉伯国家传播的主要任务,强化自身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要利用党报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建设面向阿拉伯国家的经济信息传播平台,输出精品内容,提供经贸信息,加大宁夏知名品牌的宣传推广,特别是加强有关穆斯林和清真产业等回族经济发展方面的信息传播。回族是一个富有经商传统的民族,因此,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加强回族经济信息报道,服务和促进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及穆斯林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宁夏日报需要重视和加强的。

(三)以互联网思维打造对阿拉伯国家信息传播高地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3]针对当前宁夏对阿传播现状,笔者建议以宁夏党委宣传部为主导,以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新闻网为基础平台,依托新华网的阿语版栏目及迪拜手机新闻终端,整合宁夏各主流媒体资源,打造一个专门面向阿拉伯地区传播的新媒体平台“宁夏新闻网——阿文通”,以宁夏日报报业集团、银川日报报业集团、宁夏广电总台及新华网等主流媒体为主要传播力量,加快媒介融合的步伐,根据各自媒体的优势和特点,相互合作配合,开展对阿的信息传播与交流。同时可与宁夏一些著名企业、“中阿淘”等网上电商平台紧密合作,互设网站链接,建立一套对阿传播协调机制,形成一个有序、高效、联动的对阿传播格局,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来拓展宁夏传统媒体在阿拉伯国家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打造宁夏对阿传播的高地,从而实现《宁夏日报》对外传播能力的提升。

(四)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传播交流的作用

文化与传播是内生互动的,当前宁夏正在努力开展民族文化强区战略,所以,《宁夏日报》要致力于挖掘和传播宁夏文化的特点和亮点,让人们增加对宁夏丰富而深厚的文化资源的认知。可以通过报纸副刊以及图书出版编译的方式,传播展示宁夏本土的“六大文化”,尤其是回族文化和丝路文化。可通过新闻网采取动漫设计、微视频创作以及组织文艺演出等方式,借助文化传播的影响力宣传经济优势,特别要致力于将优秀的穆斯林文化创意产业打造成文化名片,树立品牌,积极实施对阿传播,以此招商引资,达到促进中阿区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五)与阿拉伯国家本土媒体开展密切合作

2013年9月,在中阿广电合作论坛上,来自13个阿拉伯国家的嘉宾都表示更希望看到来自中国媒体一手的新闻与资讯,而不是由西方媒体传播的有关中国的消息。为此,《宁夏日报》应增强与阿拉伯本土主流媒体密切合作的意识,实现宁报与阿拉伯媒体之间的直接交流与合作,尽快在阿拉伯国家设立自己的记者站,或与当地主流媒体合作,出版《宁夏日报·阿拉伯语版》,与新华网合作,共同打造阿语新闻客户端,尽可能为阿拉伯受众提供第一手来自中国的真实信息。同时,与阿拉伯国家的主流纸质媒体建立合作联盟,开展特定版面的互换,重点依托宁夏新闻网——阿文通,大量制作和翻译阿语新闻及各类节目。可与阿拉伯国家媒体进行联合采访、联合报道,依托双方的媒体窗口及各自的优势,实现新闻选择与报道方式的多视角化,从而提升《宁夏日报》面向阿拉伯国家的信息传播能力。

三、结语

信息传播是服务中阿合作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宁夏深化与伊斯兰地区关系的一个基本途径。因此,《宁夏日报》要树立主动而为的服务意识、与阿拉伯媒体紧密合作、加大经济信息传播力度,加强议程设置意识、重视传播的双向平衡,借助宁夏与阿拉伯地区的文化亲缘关系,积极开展文化传播。加快发展新媒体,以互联网思维,打造对阿传播新高地,促进中阿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深化中阿交流合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①本文所有统计数据的资料来源:《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报刊资料室和电子数据库及知网搜索。

[1] 许加彪.国家声音与政治景观——《新闻联播》的结构和功能分析[J].现代传播,2009(4).

[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94.

[3] 李雪昆,赵新乐.“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审议通过引业界关注——媒体深度融合热潮将至[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

G206.2

A

1674-8883(2015)19-0012-01

本论文为2013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两区”建设中,面向伊斯兰地区回族经济信息传播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基金号:13NXBXWO

张菊样(1963—),女,学士,北方民族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中阿阿拉伯日报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