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电制播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2015-02-26曹双华
曹双华 王 锋
(作者单位: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我国广电制播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曹双华 王 锋
(作者单位:河南有线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力崛起,做大做强广电产业日渐成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迫切要求。文章结合我国广电制播体制中存在的改革政策不够细化,改革集团内部利益格局调整难度大和播出环节和制作环节关系重复建设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广电制播;体制改革;选择路径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广播电视制播合一的节目模式逐渐暴露出较多问题,如浪费现象严重、创新机制比较缺乏、成本意识比较薄弱等,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步下降。目前,我国广电领域的制播体制的改革已有20多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崛起,使我国的广电体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故研究我国广电制播体制改革的较好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广电媒体制播制度改革历程
我国广播电视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政府的宣传工具而存在,因此我国的广播电视业带有事业属性,是党和政府的“喉舌”。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广播电视业也需要融入到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同时,经济全球化也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发达国家不断对我国进行文化产品输出,传播本国文化与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革新与进步,人们对信息的接受更加迅捷,渠道更为广泛。广播电视行业作为传统媒体,在面临复杂多变的国内与国际环境,亟需变革求生。从全球范围来看,虽然电视背后的内容提供系统和分发系统改变了,但电视作为载体仍然存在。要将广播电视产业推向市场,接受市场竞争考验,广播电视行业需要进行制播体制改革,借鉴国外的制播模式和我国国情,开创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制播之路。纵观我国广电媒体制播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变化历程,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阶段。
1.1自产自销的制播合一体制时期(1958~1982)
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仍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其间,在传播主体单一、市场需求单一、传播渠道单一的大背景下,制播合一体制是和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节目的简单再生产相适应的节目生产管理方式。而且,我国电视事业自创建之日,就被视为党的喉舌,电视节目是纯公共产品,承载着舆论引导和政治宣传的功能。为了保证电视节目正确的舆论导向,在这相当长的时间里,电视台都是集自采、自编、自播于一体,实行“制播合一”的节目运营模式,即电视节目的策划、制作、审查与播出等各个环节由电视台内部的节目部门统筹完成的运作体制。
1.2制播一体走向分化(1983~1998)
自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渐次推进,经济的发展也给电视事业带来生机与活力。1983年秋天,中央电视台率先进行制播分离,成立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的挂牌成立是我国“电视体制内的制播分离”的标志。随后,部分地市级电视台也成立电视剧制作中心。根据相关统计数据,1995年,我国有58家机构持有电视剧制作许可证(长期),1999年增长到118张(甲种),2002年增长到120张(甲种)。中国电视剧的年产量也因此大幅上升,呈现规模化和市场化的趋向。电视剧市场的形成引入了竞争机制。2000年,国产剧年产量突破1万集。之后,每年都以数千集的数量在连续增长。2013年,国产电视剧的产量达到了每年1.5万集。播出方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如此,由影视作品率先进行的制播分离改革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有线电视和卫星频道的发展给广电播制提出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为我国电视播制制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这却为电视台尝试播制分离机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节目制作提供了契机。
1.3一波三折的制播分离之路(1999~200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社会发展与广电行业融合,1999年我国82号文件的出台,制播分离的政策性规定逐渐进入业界人士及学术界的视野。随着制播分离不断实践,国家的一些相关政策也处于不断变化中,但总体发展速度较为缓慢。
1.4整体制播分离试点起航(2009~)
国家广电总局在2009年7月,向各地的广电局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修改稿)》的通知,在该通知中,国家广电总局明确规定了市场购买节目的比例,但影视剧不包括在内,电视台购买的这个比例原则上不能低于年播出总量的30%。在同年9月,《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推出,这也为广电制播分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009年10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进行了集团的分拆,实现了“转企改制”的重要突破,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广播电视台从此开始正式进入人们的视线,上海文广集团也策划集团整体转企改制的先例,也是国家全国首家完成制播分离的广电机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改革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效仿上海文广集团的改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和湖南电视台等也随之进行了体制的改革,这也标志着新一轮的制播分离改革的开始。
2 我国广播电视制播体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2.1改革政策不够细化
我国在推行广播电视产业制播分离改革之时,没有对电视节目进行细化分类。我国政策中对节目归类不够细化具体,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电视节目如对农节目、少儿节目、老年节目完全没有提及。此类节目虽然不存在显著的意识形态传播功能,但是具有群众贴近性特征,应该作为丰富节目资源的节目类型存在。若让这些节目进入市场,以收视率来衡量,则该类节目则不敌综艺娱乐类节目,易被市场淘汰。我国电视荧屏上所呈现的内容则无法满足群众的多元需求。制播分离改革中,忽略对媒体产业广播电视四级办台的层次化的分工格局,甚至提出“县(市,含直辖市所辖的县)广播电视台,不再保留自办电视节目频道”釜底抽薪,削弱我国广电的事业单位属性。我国广播电视制播体制改革在政策制定方面不够严谨,政策多变,很大程度上影响相关部门实施的积极性。融媒体时代来临,传媒业竞争的重点又将集中在传媒终端服务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扩张上。目前,国内媒体集团大都依赖行政力量推行改革。
2.2改革集团内部利益格局调整难度大
电视台过去是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由政府机关批准,工作人员事业编制由编办确定。我国文化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和电视栏目的建设,增加的员工数量被划分到电视台的节目制作公司,实行公司聘用制。一些原来有事业单位编制的员工也随着制播体制改革从体制内剥离了出去。这引起许多人的抵触和反对,从而给制播分离改革造成阻力。
3 我国广电制播体制改革的可选择路径
3.1节目制作方提髙内容核心竞争力
随着媒介竞争的加剧,不少大型的视频网站也从内容传播者向内容生产者转换,成为电视媒体的竞争者。因此,内容产品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建设“内容为王”产业链,最重要的是把握影视作品和节目的思想深度,从思想内核出发,在本质上体现节目的精神高度。影视文化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也一度走向误区。电影、电视剧、电视节目等属于艺术传播。因此,节目在制作之时,制作人员应该首先把握收视人群的心理特征。虽然看电视的人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并且女性居多,但是青年人所具有的潜在购买力远远超过了中老年收视人群。同时,青年观众也是电视节目今后主要面向的收视人群。青年观众们习惯通过网络平台收看节目。另外,电视台需要借助节目制作公司生产出一批高质量的节目来提升电视品牌的影响力,完成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换。节目制作公司需要认识到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存在的差距,不过这个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3.2完善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分工
我国中央级电视的频道专业化分工,频道专业化最早是借鉴市场营销学的市场细分理论得出的。随着市场化的发展和媒体竞争的加剧,频道专业化是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频道专业化定位,电视台可以培养固定的收视群体,电视市场的竞争中走差异化路线。美国是最早进行频道专业化的国家,我国部分电视台在借鉴电视频道专业化和细分化方面有所发展。如中央电视台分为综合频道、经济频道、娱乐频道、国际频道、新闻频道、纪录频道等。电视播出内容与频道专业化分工相符合。然而,一些地市级电视台的频道虽有频道专业化定位,这些电视频道所呈现的节目内容有很多雷同,没有忠于频道的专业化分工,没有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元文化的需求。在制播体制改革方面,各级电视台仍然要忠于频道专业化分工,根据频道定位选择节目。
3.3发挥市场基础资源配置优势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顺应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在市场经济开放的环境下,我国的电视节目产品同样要经过市场的考验。电视节目在市场竞争下进行优胜劣汰,利用市场来配置电视节目资源,增强电视产品的内容竞争力。随着三网融合等新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对内容产品的需求量激增。为了加大电视节目内容生产,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必须进行制播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电视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因此,我们需要鼓励竞争,让电视产品在市场中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以外部压力激发广播电视产业的内部活力。
4 结语
在广播电视制播体制改革中,应鼓励通用性节目进行制播分离,允许非通用型节目进行内部分离。同时,注重要对制播分离改革后,员工既得利益的保护。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电视需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结合自身的优势,不断探索新的改革路径,实现广播电视的健康快速发展。
[1]尹鸿.“分离”或是“分制”——对广播制播分离改革的思考[J].现代传播,2010(4).
[2]岳淼,许林.从“制播合一”到“制播分离”从新制度经济看新一轮制播分离改革[J].新闻界,2010(3).
[3]顾广欣.制播分离改革需要解决的六个矛盾[J].新闻界,2011(1).
[4]朱虹,黎刚:关于推进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若干思考[J].现代传播,2009(6).
[5]李晓枫,郭庆,张卫星.制播分离与“鲶鱼效应”——以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制播分离探索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0(2).
[6]麻宝洲,刘桐春.制播分离要优化供应链管理[J].传媒,2010(7).
[7]李兆丰.被命名的改革:2008年以来广电制播分离的政策与政治[J].现代传播,2011(2).
[8]覃远军.新媒体运动:国内外媒体集团火拼时代来临[N/OL].人民网(2001-06-08)[2015-09-11]http://www. people.com.cn/electric/210608/l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