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媒体之受众研究方法探讨
2015-02-26赵博文
赵博文
(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系七队,江苏 南京 210000)
网络新闻媒体之受众研究方法探讨
赵博文
(南京政治学院 新闻系七队,江苏 南京 210000)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对新闻媒体呈现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不仅是在速度和数量方面,更多的是通过网络博客带动了民众的参与性。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新闻事业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网络新闻媒体受众的研究需求较为强烈。接下来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新闻受众研究展开分析,探讨网络环境下新闻受众研究的特征和方法。
网络;新闻媒体;受众;特征;方法
一、引言
在传播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媒介受众研究,传统的受众研究相对比较固定,会根据不同历史环境而发生变化,但是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受众研究就要相对模糊,而且受众研究对象的身份也不明确。因此,就需要将历史研究方法和网络特性相结合,继而验证网络新闻受众的不同想法。
二、网络环境下新闻受众研究的主要议题
与传统新闻受众研究相比,网络新闻媒体受众具有诸多优势,在传播速度和数量上都是无法比拟的。例如,在网络环境下,新闻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匿名,这样就可以将自己的真实信息掩盖;同时还有新闻信息的对称性、复制性、互动性等,这些都是新闻受众所研究的话题。而新闻受众的研究话题并不仅仅局限于传播学领域,开始延伸到网络虚拟性、个人行为等,涉及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相关知识。
随着新闻受众研究方向逐渐延伸,为了增进研究的质量,研究人员对新闻受众关心的话题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受众特性与网络研究的关系、网络新闻受众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探讨。
三、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受众特性与网络研究的关系
通常在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新闻受众,必须要对其特性进行研究,要将其与传统研究方法进行对比,要帮助受众理清网络受众与传统受众之间的差别,尤其是研究对象的不同,要考虑研究时所出现的要素。
(1)去边界性所造成的研究对象模糊性。通常网络环境下去边界的性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新闻受众的时空特性和网络信息的形态。第一,新闻受众的研究对象不会收到时空性的限制,也就是指地理位置的限制,还有时间的影响,这都是无法确定和统一的。传统社会调查会将受众研究的信息所明确,这样也许就会对研究数据造成干扰,由于背景的差异,会导致对研究对象的歧视。因此,就需要通过不同的假设和构想,来快速理清研究对象与议题之间的关联性。第二,网络信息的形态去边界,主要阐述的是信息的传播途径,传统模式中主要是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途径进行传播,可以对信息的来源准确界定,研究人员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受众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网络环境下,新闻信息的传播途径变得较为广泛,研究人员根本无法确定信息的来源,这样就使得受众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模糊,具有双重性或者多重性。
(2)媒介使用中的科技涉入性。在传统媒介使用途径中,一般接口都是较为固定的,流程在短期内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对于技术手段要求也较低,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上网方法、上网系统和服务器都会对网络媒介产生影响,导致网络功能的差别,也直接会影响到网络媒体的使用形式。归根结底,这都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涉入,导致网络新闻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
(3)去除线索的新闻受众自我认知。在现实中,由于新闻受众的身份确定,在对新闻信息进行研究和评论时,就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要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但是在网络环境下,去除了受众的个人信息和社会地位,受众的身份快速发生转变,可以拥有一个身份,也可以同时拥有几个身份。而随着新闻受众的身份不同,同样的研究议题,所出现的研究结果也会产生不同,会使研究议题更为深入,扩张到心理领域。
四、网络新闻受众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探讨
网络新闻受众研究方法较多,但是必须要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要将量与质之间的关系有效把控,要制定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要确保网络研究方法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1)质与量的论证。在网络新闻受众研究中最为常用的两种逻辑方法就是“归因”和“推演”。归因主要是对网络上多种事件进行分析,从而有效反映某种社会现象;而推演则是根据网络上的某一事件,经过逻辑推演,得出事件发展情况和结论。这两种逻辑方法在基础上是有关联性的,都是通过某种现象去探究本质,在执行方面两种逻辑方法存在着差别,尤其是针对社会科学,很难同时观察所有与研究议题相关的客体,并深入地讨论每个客体与议题间的关系。网络新闻受众在对新闻信息进行研究时,务必要考虑到个人人格心理与社会系统中不可见的影响因素,要注重新闻信息的量,也要注重质,要合理使用新技术,促使新闻信息在网络上如同滚雪球一样,最后要加强对技术的界定,要取得质的升华,统一通讯标准。在理想状态下,质与量的研究是双重的,需要数据来积累、验证,还需要因果逻辑分析来解析其发展脉络,要对新闻数据进行深入解剖和解读。
(2)客观性以及研究框架的讨论。客观性通常是在网络新闻受众研究中备受争议的部分,尤其是在网络虚拟环境下,绝对客观的状态肯定是不存在的,那么就必须要以“相对主观”的态度对分析问题。当面临网络的模糊性,更多人开始对新闻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间接地引发新闻受众研究在采用定性或定量方法上的争议。在网络新闻受众研究中肯定无法避免一些争议,只需要对研究框架进行合理设计,无须刻意避免,因为即使已经刻意避免,也难免站在某种预存立场,而且,当分析对象是跨文化时,更易遭受到文化差异性解读的质疑。关于这点争议,除了统计工具或相关参考资料的佐证之外,更该被重视的是一个研究者开创性的精神,即使如前面所提之例子,研究者的立场受质疑,其研究也提供了对事实某个角度的呈现。相同的,网络新闻受众研究也应在此观念下,努力扩展新的议题。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对网络新闻媒体受众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将传统研究方法与网络新闻媒体受众研究方法进行了对比,从其特征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展开了分析。
[1] 朱学佳.受众研究与心理学理论的对比解读[J].当代传播,2010(03).
[2] 王志伟.西方修辞与传播视域下的受众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2(16).
[3] 曹刚.大数据背景下受众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传媒,2013(09).
[4] 廖圣清.西方受众研究新进展的实证研究[J].新闻大学,2009(04).
G206.2
A
1674-8883(2015)20-0239-01
赵博文(1994—),女,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七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