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主持人语言在媒介偏见中的体现和校正途径

2015-02-26李书贤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主持人媒介群体

李书贤

(山西传媒学院 播音主持系,山西 太原 030013)

偏见是一个群体对于另外一个群体的有失恰当和准确的判断和态度,包括认知、看法,印象和评价等方面。例如,我们当中大多数并没有与日本人长期生活的经历,许多人却对日本人有认真、刻板、心胸狭窄的印象。毫无疑问,这样的判断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具体到个人,我们也会看到有些日本人草率、宽厚。而这些之前的印象,尤其是对某个群体不好的印象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通过我们之前所接触到的知识。其中,大众媒介承担着教化社会整体的功能,所以笔者认为,媒介对于人们形成判断、态度、行为功不可没。而广播电视的节目主持人承担着媒介传播的“最后一棒”,其对于某一事件、群体的大众态度和评判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一个鲜明的例子是,近日大量国内苹果手机系统遭到了黑客攻击,而苹果公司的售后服务却令大多数消费者不满。事关诸多国内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有媒体便对于此事进行了调查和采访。本来是一场正常的有关于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纠纷,但是就有媒体把它解读成了国外企业店大欺客的现象。从主持人在节目直播过程中所选择的受众微博留言来看,大多是有关倡导消费者使用国产手机的,有些言辞还比较偏激,甚至用“爱国”来对苹果手机的使用者进行道德上的绑架。而主持人虽未明确表态,其在节目中流露出来的“爱国”情怀却可见一斑。这不能不说是对国外企业的偏见,而偏见带来狭隘。

另外一个近些年被许多人诟病的事例是,媒体对于奥运金牌的热捧,在我国,奥运会一直以来被承载了太多的社会意义,本来就是一场普通的竞技体育项目,但是媒体有意无意地将之与“中国梦”、“展现综合国力”等主题联系到了一起。能够明显看到的是,在奥运比赛现场,每次选手在夺金之后负责解说的主持人声音就会瞬间提高不少,表现出明显的亢奋,但是如果获得银牌或是铜牌从主持人语气、声调上就会明显地解读出略感失落。这种“唯金论”很显然是对于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误导。也是媒体对于未夺金运动员、对于体育精神的偏见。不过,可以看到关于媒体“唯冠军论英雄”的态度近几年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在白岩松刊载于《南方周末》2008年8月28日的一篇文章《北京奥运过去时》之中写到:“作为媒体,早该知道奥运的魅力不仅仅是胜利,还有过程,还有失败,尤其还有运动场上的人。……是的,媒体不能再咬着金牌不放,而对银牌和铜牌却忽略不计,更不要说那些没有走上领奖台的运动员。”

那么,作为承担着教育功能的大众传播媒介,如何能够尽量避免偏见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校正:

一、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

首先,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么如何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不受偏见的侵害?笔者认为,还是牢牢把握新闻报道的五个W的原则,也就是我们在向受众陈述事实、传播信息的时候,不仅要交代清楚新闻当事人是谁,发生了什么事,在哪里,什么时间,还要搞清楚为什么,怎么样。不传播信息不全的新闻,不发表个人推测的言论。柴静在对华南虎照片真假之争的调查中,对于每一个人的采访是否用到了三个小时以上,交叉着问时间、地点、人物、证据、相机、速度、距离……这么细致的采访工作,无非是为了距离真相更近一点。

其次,要做到客观。客观是指报道者要尊重事实真相,不能想当然。前几年在笔者居住的城市里,常见新闻媒体报道有人采用过激行为如登高以跳楼威胁之类的方法讨薪,每有类似事件发生,出镜记者或是演播厅内的主持人一般就会用这样一句话来作为节目的收尾:“希望此类闹剧今后不再上演。”且不说这样一句评论多大程度上暴露出记者或主持人的人文修养的缺失。主持人这么一句也起码看出其没有对事件做全面的调查了解,对于讨薪者的个人状况、事件详细的起因发展情况、涉事几方各自的利益诉求等全然不知或者知之甚少。不了解事件的全貌就难以做到客观。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期间,CNN主持人卡夫蒂公然发表辱华言论,称中国人是“一群五十年不变的呆子和暴徒”。此言一出,引起了全球华人的愤怒。卡夫蒂对于中国人和中国现状的判断,很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他没有看到中国几十年来取得的经济上的巨大成就,以及政治、人文和社会生活方面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于中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冷战时期,没有客观的立场,就很难做到真实,也就会流露偏见。

最后,是公正。要公正就要保证信息的来源的多方性,这就要求主持人在信息采集过程中注意照顾到多方面的信息来源,并学会平衡信息,不能因个人喜好过多展示某一发面或有意屏蔽掉某些信息,应该给各方信息平等表达的机会。在最近播出的一期《新闻调查——车祸疑云》中,出镜记者孙宝印为了调查清楚“620南京宝马撞碎马自达案件”的来龙去脉,先后分别采访了接警交警、事故处理民警、宣传科民警、事故研究所工程师、北京安定医院医师、多名事件目击者、受害者亲属等数十人,并详尽了解了尿检等科学分析的原理、过程等,并针对网民质疑的几个问题逐一做了细致的采访。其主要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还原事故过程,保证受众能够接收到最大量、最全面的信息,也给一直饱受非议和南京交警部门一个自证清白的渠道。保证信息的合法性、平衡性,是避免偏见的途径之一。

二、主持人个人要有意地修正或改变偏见

人对于群体或是事件的关注角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形成观点。所以作为主持人,要有意地要求自己多方面关注社会。用平等的眼光来看待他人,尤其是和自身生存状态、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群体。要做深入的、一对一的、长期的交往和了解,不能对个别的,不同的信息采取不理睬的态度,注意个别意见的吸纳,有意识地要求自己不断获得新知识。

自从2002年朱镕基同志在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词中首次使了“弱势群体”一词之后,“弱势群体”这个概念就在媒体和社会中广泛流行开了。而究竟哪一类的人群可以算作是弱势群体,大众传播的媒介是否真实地描述了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是否确实地认可他们的价值观念。有些主持人的表现值得商榷,某位电台主持人在节目说到自己出门的时候钱包里至少有一千元以上的现金,否则就没有安全感;还有的主持人对于新闻当中的受害者只会表达一句,“希望某某拿起法律的武器……”其实这都是反映出主持人对于有别于其个人群体的不了解、不认同、不关心、不作为的态度。有些主持人在报道有关于弱势群体的新闻的时候,会不由地流露出救世主的居高临下的态度,如对于城市农民工、拾荒者,媒体在报道的同时,也容易给他们贴上“收入差、社会地位低、文化素质不高”等等的标签;有的主持人在采访犯了错,或是犯了罪的人时,会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这些都是大众媒介关于弱势群体的报道出现的不平等的心态。作为主持人,责无旁贷地承担着保护多元文化的责任,美国的报刊自由委员会在其《自由而负责人的报刊》一书中,对报刊提出了五项要求,其中一项就是“准确表现社会各成员集团的典型形象”。大众传媒首先应该了解社会各个阶层,促进每一个社会阶层的表达空间,尊重不同群体的文化诉求,并努力使各不同阶层之间能够自由传递思想,进而相互理解。

三、结语

媒体偏见的产生尽管很多情况下并非媒体人主观意愿所决定的,它大多是借由媒体人身处的群体环境和自身的思维方式所致。但是其危害却不可小视。偏见带来狭隘的视角,也破坏社会公平,进而伤害到媒体的公信力。而比这个更可怕的是,媒体偏见会导致很大一部分公众将媒体传播的观念、价值、意见等作为“正见”,而放弃了自我思考,选择了服从媒介。明星代言广告更容易获得认同感和更大的效益,也正是因为如此。值得一提的是,没有人能够拒绝偏见,高喊“拒绝偏见”本身就是一种偏见,人类天生带有偏见,承认偏见的普遍性,并不断增加自身文化修养是纠正偏见的前提;而受众媒介素养的提高也是抵御偏见的一剂良方;保护新闻自由,让更多的意见得以发声是减少偏见的途径;完善新闻监督和立法是减少偏见的根本。

[1]李岩.传播与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2]蔡帼芬,张开,刘笑盈.媒介素养[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3]毕研韬.媒体人与媒体偏见[J].青年记者,2011.

猜你喜欢

主持人媒介群体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