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析
2015-02-26赵建勋
赵建勋
(金昌市财政局 甘肃 金昌)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使用或者占有的固定资产在规定标准单位价值以上,且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在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一直保持原有物质状态的资产。大批同类物资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以上但未达到规定标准价值的,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核算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管理薄弱、不规范的现象,这些问题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并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置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列支于经费支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购置、核算中不按规定制度要求执行,就会导致资产浪费现象的产生,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部监管及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资产管理职责不明确
一是外部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强度不够。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单位资产的完整、安全负责,但并没有落实到管理和执行层面,行政事业单位对如何使用固定资产的认识不清,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二是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管理公用经费,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规定不完善的问题不重视,只注重购买大批固定资产,而不对其进行管理,缺乏对已购置固定资产进行台账登记,固定资产日常保管和领用没有进行及时的记载,大批的固定资产没有完备的管理手续,导致了固定资产职责管理不明确等诸多问题。
2.财务管理不够规范,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更新信息登记不及时,例如对固定资产的维修、捐赠、更新、调入、调出等信息登记不及时,有的甚至忽略不计;又如对于固定资产的建造,因为资金不充分的原因导致不能及时办理固定资产在建结算,形成固定资产长期闲置不入账。二是财务设置体制不完善。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账面上只是登记固定资产的原值金额,不能建立固定资产卡片账或台账,造成固定资产与单位账面不能相统一,固定资产与账面记载脱节。三是固定资产的财务处理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某种程度上大量存在着固定资产的购置不按照政府相关购置程序进行,躲避监管;固定资产报废、变卖、毁损、转让、调拨时不能及时到相关主管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机关等办理相关手续,随意处置现象大量存在,造成了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四是固定资产信息登记不完整,账外固定资产大量存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部分出租办公楼,取得的收入不入账,直接坐支资金,与单位福利费、招待费支出相抵,财务机构对本单位这部分租金收入没有登记台账,没有及时地对会计监管进行控制。五是没有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日常管理缺乏监管。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部门职责分工、人员分配等原因,没有及时展开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使用过程中固定资产出现状况时没有及时发现,进而导致账实不符。
3.管理意识薄弱,缺乏资产管理专职人员
当下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并没有专门设置相关管理机构,一般被财务部门代管,且人员变动频繁,一些财务人员缺乏责任心,只负责一般的财务核算而忽视资产管理。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在管理体制上脱节,账物分离或账账、账物不符问题严重,特别是出租、出借收取租金的资产变相成了单位既得利益,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利益部门化。
二、问题的内外部因素分析
1.外部因素
一是不健全的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完善是形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外部因素。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相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在约束机制上并没有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虽然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方面规定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但由于相关实施细则并未出台,比如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折旧年限、折旧方法等还不明确,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两者的差别程度,造成固定资产总额的虚增。二是管理部门的设置不规范。总的看来,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固定资产是财务机构,还有一部分是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与财务机构的管理职责交叉不清。三是不严格的执法管理。虽然国家《刑法》规范了明确的相关制度,当责任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时要受到相关的处罚,但是在这种现象还是存在。
2.内部因素
一是不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设立的控制制度不完善,一部分单位在内部并没有建立一系列有关固定资产保管、购置、维护、调拨、使用、盘存和报废等控制制度。二是管理者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货币资金与固定资产都是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两者只是形式上存在差异,本质是一样的。固定资产在购置时是一次性支付,这就给管理者带来一种假象,相对于固定资产而言货币资金更加重要,因此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使用没有产生足够重视。三是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一般由会计人员兼职,缺少专业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规范财务管理,强化内部约束
根据《预算法》、《会计法》、会计制度以及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健全和完善适合本单位管理要求的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一是要认真做好会计核算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采用各种方式,包括自制、用各种资金购买、接受捐赠等获得的固定资产,都是要登记到有关账本,不得出现账外资产的现象。二是完善固定资产验收制度。对新调入和购置的固定资产,应该及时地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登记相关财务账簿并交给相关部门使用。三是对损坏固定资产应该制定赔偿制度。对固定资产的浪费、损坏和流失,要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区别情况进行处理。四是要建立健全国定资产管理台账。明确固定资产变化、增减、分布以及使用情况,执行固定资产的“一物一卡”制度,做到物动卡动、卡随物走,所有资产都应纳入单位资产统计报表,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2.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无论是从数量、价值金额角度方面,一直是持续增减变动的。为了更好地对固定资产的数量、结构、管理和质量现状等方面进行掌握,就一定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因此,各行政事业单位要设立健全的清查资产制度,促进清查资产工作正规化、轨道化。一是要定期的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行政事业单位严格的按照相关规章要求,对本单位固定资产在年初或年终进行全方位彻底清查,对于出现的问题分清责任、找到原因,及时地进行处理。二是设立重点抽查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的资产管理要根据财务部门的相关资料对本单位重要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重点核对抽查工作,做到账物卡相统一。三是设立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对固定资产管理者、使用者离任或者调离时,要进行相关的审计核查工作,办理资产监交移交手续,保证人走账清。
3.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当下在信息技术的全面展开的情况下,会计信息系统已逐步从账本走向网络、从封闭走向开放,但国有资产管理软件尚没有纳入“财政一体化平台”系统,因此,应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部门预算编制系统、预算执行系统、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衔接起来,开发系统间接口,把资产信息导入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全面地实现信息共享,有效增强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力,从而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水平。
4.加强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和处置收入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有偿使用和处置收入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必须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缴入国库。为防范资产使用中出现的不按规定程序报批、收益不上缴等问题,应对固定资产的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担保等情况开展摸底调查,进一步规范资产使用审批手续,确保资产的规范运营和高效使用。为防范单位随意处置、随意转让、变相低价处置国有资产等问题,应严格控制资产处置风险,规范处置程序,促进资产处置的公开、透明、公正。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