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2015-02-26朱美佳作者单位吉林电视台总编室
朱美佳(作者单位:吉林电视台总编室)
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朱美佳
(作者单位:吉林电视台总编室)
摘 要:科技的兴起与发展使通讯设备不断被创造、改进,在传统媒介运营的基础之上,媒介手段的完善衍生出了新媒介。新媒介以大容量、高速度的形象树立在大众面前,拥有着先进的技术和快捷的使用方式,使人们更加偏爱新媒介。那么,传统媒介中的广播电视该如何发展,是否真的要被新媒介所取代呢?本文就此问题展开了分析,具体介绍了网络对广播电视产业的影响,以及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媒介手段;传统媒介;新媒介;广播电视
1 网络对广播电视产业的影响
网络有效地将电视机、电脑、手机这三个终端联系在一起,通过机顶盒、宽带网络、无线网络实现了电视机的数字化、电视机的移动化以及电视的互动化三种转变。网络电视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电视观看体验,改变了以往电视观看的模式,实现了以需求观看,随看随听的便捷观看方式。
与传统的广播电视相比,网络电视让观众进行自主选择收视,方便观众平衡自己的工作时间与娱乐时间,并且可以进行不同类别的精品推荐。传统的广播电视属于单向传播,而网络的出现为观众提供了更多个性化的选择,能够有效地满足受众的需求。观众可以在观看节目的同时与网友及时地交流自己的想法,互动轻松,实现多元化观看电视。网络电视也会通过网民的需求来设计独特的版面与内容,不仅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还能够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观众。
网络具有资源的共享性和互动性特征,海量的资源库使网络电视在全球发展中都具有优势。尤其在硬盘的储存上带有海量的资源,网络电视可以满足观众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选择电视内容。同时,也会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定。
2 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2.1 媒介融合
数字电视被不断普及使电视行业迎来了新的契机,网络电台的普及也为传统广播迎来了新的契机。这是传统媒介和互联网共同发展的一种新的媒介融合模式。这一种全新的收听收看的方式,不像传统的广播电视传播一样,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电视台或广播播放的节目,更大程度地提供了自由度与选择权,使广播和电视这类媒体能够传递用户所需,具有交互能力,有效地提升了节目的参与性、互动性与针对性。由此可见,未来的广播电视发展方向除了要保持自身的特色与风格外,还要朝着点播方向发展,并且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包括数据的传送、图文广播、网络服务等。用户可以轻松地在电视上查到股票交易的内容,查询相应的信息,广播还可以以访谈式推出电视节目,相互拓宽功能,让电视和广播打开封闭的窗户,成为交流的窗口。
2.2 利用网络宣传
除了要保证自身广播电视内容的精彩,广播电视营销的成功与否与传播有着重要联系。在安徽卫视播放的《甄嬛传》在当年的3月到5月份获得了收视冠军,在短短十天内,《甄嬛传》被策划了20多种不同的宣传片,从不同的角度和切入点来展示电视剧中的精彩与看点,可谓是未播先热。面对迎面而来的网络冲击,广播电视需要加强对网络的利用,开辟新的传播渠道,拓展新的传播思路,让互联网为自身所用。安徽卫视是典型的网络和电视相结合的电视媒体,在最早就开始尝到“台网互联”,早在很多年以前,安徽卫视就与新浪、搜狐、优酷等门户网站进行合作,不断推广自身的节目。《甄嬛传》播出前和播出时都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利用微博等功效来引发观众的互动。在《甄嬛传》开播后也是利用微直播、微剧点评等手段来实现电视剧的二次传播。这种新颖的传播渠道、开放的传播思路使网络传播与电视发展的迎合成为可能,形成了利用互联网互动,促进传统媒体发展的良好形式。这是广大传统媒体可以借鉴的方式。
2.3 加强资源整合
传统的广播电视可以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整合团队来对受众的意见进行整合,并将自身媒介的内容发布到网上,建立互动平台,打造不同类型、板块的新闻门户。通过新媒介传播自己的内容和价值,吸引更多观众,从而打造自身的品牌效应。与此同时,让传统媒介更加多元化经营,向全媒体时代转变,利用新媒体中的互动,增值信息,增值自身品牌。对网络平台的利用不仅能够做到良好地宣传,还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与媒介品牌价值的提升。
广播电视媒体要不断革新技术,让广播电视节目的安排像网络一样可供用户自由筛选,然后精心排除节目内容。通过节目播出的内容而衍生出热门话题,从而借助网络平台等传播手段进行电视节目的二次传播,不断提升该频道的知名度和关注度,从而实现广播电视影响力和传播力的不断深化。
3 结语
现在的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就是新媒介和传统媒介的相互融合,广播电视等单向传播已不为大众所喜爱和接受,在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的广播电视需要注重受众的信息反馈,这种信息反馈具有多向化因素。中国广播电视也在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下不断蜕变,这个过程需要我们不断探索,让更多新兴的专业人才进入广播电视行业,为其注入新鲜力量,焕发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徐再艺.媒体融合时代有线电视的创新思路[J].中国有线电视,2015(3).
[2]杨明品.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创新与变革[J].社会科学战线,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