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中的受众意识
2015-02-26邓雪梅
摘 要:在新闻采编中,不管新闻传播手段、传播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受众意识都是新闻传播内容应高度重视的问题。在进行新闻采编时,新闻记者只有对受众的实际需要给予全面考虑,掌握受众的兴趣,并在选取新闻点、提问及语言编辑的过程中全面体现受众意识,才能更好地达到新闻采编的目的。
新闻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新闻采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闻传播内容只有以受众意识为根据,才能确保其传播内容获得大众的认可。因此,新闻记者在采编新闻时,要重点关注受众意识,才能把握好受众的兴趣点,从而得到受众的关注与认可,最终促进新闻采编目标的实现。
1 新闻采编内容要充分体现受众需要
更好地为受众服务是进行新闻采编最重要目的之一,因此确保新闻采编内容全面、有效地体现受众需要就极为重要。在进行新闻采编时,新闻记者首先要对受众的详细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新闻节目的类型不同,受众群体也各不相同,例如,财经新闻与民生新闻的受众群体就大有不同,财经新闻的受众群体相比民生新闻的受众群体,教育水平相对较高,其对新闻传播内容的专业性、及时性以及准确性的要求更高[1]。而民生新闻的受众群体中,普通市民占大多数,他们对新闻传播内容的要求较为广泛,衣食住行都是其关注的内容。新闻记者应根据受众的不同类型开展新闻采编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实际需求。除此以外,还要对受众的反馈环节给予高度重视,从受众反馈的信息中不断改进新闻采编工作,进一步提高采编工作的质量,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各种需要。
在当今社会之中,受众兴趣的时代特色十分明显,受众关注的兴趣点也和各个领域之中的敏感性问题密切相关,受众已不再单纯地满足于各新闻媒体提供的各种经验性及结论性新闻,而是更关注即时新闻的获得。所以,在进行新闻采编时,只有充分尊重受众意识,不断拉近新闻采编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同时进行新闻记者报道形式、思维方式的创新,才能提高新闻采编的质量[2]。
2 新闻采编内容的表达技巧要通俗易懂
新闻采编的表达技巧对新闻采编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新闻采编时要对其表达技巧给予高度重视。
2.1 针对时政新闻,要关注民生
时政新闻是新闻采编的重要内容之一,时政新闻的采编质量直接关系到新闻采编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在采编时政新闻时,由于受到自身内容及形式的影响,会降低内容的可看性。因此,将时政新闻及时有效地传播给受众,并获得受众更多的关注及喜欢,是时政新闻采编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时政新闻的会议条款、文件内容比较多,内容较为生硬,专业术语也比较多,受众在理解时会显得比较吃力,因而对时政新闻的兴趣会大大降低。这就要求新闻记者在采编新闻时,要抓住受众的兴趣点,将受众关注的民生问题融入其中,将受众关注的问题从民生视角来表达,以促使时政新闻更加生动,从而增强受众的关注度。
2.2 针对社会新闻,要具有贴近性
社会新闻比经济新闻和时政新闻更包罗万象,不但具有反映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报道,也有反映社会道德伦理、社会风尚的报道。在报道时,社会新闻版面的编排工作要使编辑的稿件具有贴近性,要能够按照新闻规律编排公众关心的新闻,既要有政治贴近性,也要有地域贴近性,还要有影响贴近性。在社会新闻版面的稿件编排中,既要有涉及到人民群众日常社会事件以及社会问题和社会风貌的报道,又要包括社会问题以及社会事件方面的内容,要能帮助公众解决一些社会生活实际问题。
3 新闻采编要对受众起到科学引导作用
新闻采编的内容对受众的意识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因此,新闻采编要对受众起到应有的科学引导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新闻采编的作用。新闻采编要以受众意识为依据,从文化舆论、思想意识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对受众给予正确、科学的引导,以使受众形成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从而为国家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确保新闻采编对受众起到科学的引导作用,新闻记者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全面了解新闻采编知识,认识到受众意识对新闻采编质量的重要影响,并形成较强的大局观,对采编到的新闻内容有自己的理解及看法,才能对受众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4]。此外,新闻记者要高度重视受众意识,例如受众关注的焦点、受众的具体类型以及受众的受教育程度等,才能将受众意识充分贯彻到实际的新闻采编过程中,采编到符合受众需求的有效新闻内容,并科学、有效地引导受众的意识,从而为新闻采编工作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确保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中的意义得到充分体现。
4 结语
新闻记者只有对受众意识给予高度关注,并在新闻采编内容中充分体现受众需求,表达新闻采编内容的时候通俗易懂,保证新闻采编对受众的科学引导作用,才能将受众意识更好地体现在新闻采编之中,确保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中的价值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