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时代区县电视台公信力与传播力的构建
——以江宁电视台电视直播节目《向人民汇报》为例

2015-02-26汪兴和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9期
关键词:江宁公信力评议

汪兴和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论新媒体时代区县电视台公信力与传播力的构建
——以江宁电视台电视直播节目《向人民汇报》为例

汪兴和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新媒体时代,作为我国广电系统中“四级办台”模式末端的传统区县级电视媒体,受到的冲击大。本文以区县电视节目的创新实践为例,指出构建区县电视媒体在属地内的公信力,从而获得传播力是解决区县电视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困局的有效路径。

区县电视台;公信力;传播力

传媒公信力,是指传媒在社会活动过程中赢得公众信任的能力和公众对其信任的状况。2005年,复旦大学三位传播学者以梅耶的测量体系为依据,结合中国大陆传媒的实际,建构了我国传媒公信力测量指标之一就是“充分反映群众意见”。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传媒公信力实际上来源于公众。而作为我国广电系统中“四级办台”模式末端的传统区县级电视媒体,由于覆盖面小、人才稀缺等因素,且长期以来作为“政府喉舌”的传声筒形象而存在,更需构建良好的公信力和传播力。

1.1定位准确

作为特定区域内传播主体的区县电视台,必须发挥主导性作用,积极利用区县电视台信息资源的权威性、贴近性等优势,深入挖掘和找准节目定位,既当好党委政府的喉舌,也做好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制作打造好的电视节目,更好地凸显地方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因此,区县电视媒体要有几档能在属地观众中培育良好公信力的品牌节目,从而延长区域电视媒体品牌的生命力。江宁电视台2013年在国内区县级电视台率先开办了电视直播互动节目《向人民汇报》,该节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区县品牌电视节目样本,在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改革创新,主动深入基层,与群众零距离对话,使电视节目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2传播内容:贴近并关注民生

关注民生话题,创新舆论监督形式。新闻媒体应从维护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公众关心什么就报道什么,公众想说什么就代表他们表达什么,搭建好群众和政府的桥梁,构建一个公共领域,成为公众发表意见的平台,让各种观点在此表达和交流,逐渐形成公众的意志,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2013年,江宁述职评议选择的是与百姓生活联系密切的学校、医院、城市公交、旅游、银行、通信、供电、供水、有线电视等10个公共服务系统。在直播活动中,每场述职评议分为宣传片播放、一把手述职、行风监督报告、现场互动问答、场外电话、网络提问、现场测评、表态发言等一系列环节,现场每一位评议代表充分发挥自己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电话、网络、信件、报刊等渠道,将“向人民汇报”直播活动延伸向江宁的各个领域,将百万江宁市民关注的难题、疑惑带到直播现场。今年10月17日在科技局的述职评议现场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幕:正当科技局副局长徐丽在回答一位代表提出的关于“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工作开展情况的问题时,现场的媒体记者突然起身打断,并要求播放一段记者的暗访视频,视频显示许多社区的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形同虚设,自助设备无法提供有效服务。看到此景,直播现场一片哗然。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了农业局、人社局、商务局等场次的直播现场。如此激烈的、没有防备的提问方式,也让现场观众大呼过瘾。

“对不起,请您不要谈宏观方面的内容,就具体说说如何解决问题!”在今年的述职评议直播过程中,有许多被评议部门的负责同志都会习惯性地以作报告的形式来回答评议代表的问题,这时现场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就会主动站出来进行打断,并要求领导具体作答,不要绕弯子,体现出务实精神。

据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向人民汇报》直播活动中,有近万人次的观众、听众、网民直接或间接提出问题建议。“这次活动中暴露出的这些问题,反映了我们在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工作作风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回去后,我们会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一一整改,切实提高服务质量,改进作风,做到让人民满意,请人民放心!也欢迎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这是一位接受评议的部门负责人在评议活动的最后阶段的表态,现场也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可以听出,这样的掌声包含了群众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期盼,也表达了对领导们真情流露、真诚沟通的肯定。

江宁电视台《向人民汇报》的电视直播通过最直观的方式,把人民与政府的主仆关系凸显出来,把话语权交还给群众,改变了以往政府机关“居高临下”“我说你听”的施政话语方式,使政府官员以从属性(被监督者)的地位诚恳地面对群众。这种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也体现出清新的政治生态。通过活动必然催生整个干部队伍执政理念、行为方式与群众观念的嬗变,推动干部队伍作风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进而大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通过这10场述职评议活动,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领导们说空话套话少了,谈具体情况多了;讲政策原则少了,解决实际问题多了。这说明了我们的机关作风在逐步转变,不断地向老百姓的生活靠近。许多场次中,领导在问及对暗访视频中反映问题的感受时,都用了“震惊”“汗颜”“惭愧”等词语,有的一把手甚至在现场,面对所有观众鞠躬致歉。

2 区县电视媒体传播力的构建

传播力实质就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它的本质就是有效果的传播,因此除了内容的关注率以外,受众的覆盖率,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准确定位的传播主体和贴近百姓生活的传播内容,构建起的区县电视媒体公信力,为其传播力的构建奠定了基础,先进的传播模式带来的高覆盖率则为传播力的发挥提供了保障。

2.1搭建沟通平台,实现有效对话机制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向人民汇报》直播活动中,以江宁电视台为主体的新闻媒体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它们以多频次、大容量、高水平的阵势对活动进行全方位、立体化、多视角的深度传播。受众是否有互动热情是体现媒体活动影响力的重要方面。为了让更多的受众参与其中,2013年《向人民汇报》策划时就提出要实现场内、场外、线下、线上的全面互动。为确保广大群众参与面,制定了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手机和固定电话“六位一体”的社会群众参与方式,不断扩大社会参与面。提前10天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区主流媒体向社会公告本次参加汇报的单位名单,鼓励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在江宁纪检监察网江宁清风,征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以此提高群众参与度;要求区级机关各部门和9家参评系统、行业发动本单位职工关注和参与活动,公平公正提出评议意见;要求电信、移动、联通三家公司在直播前向社会发布参与短信30万条(次)进行预告、提示;江宁电视台每日滚动播出活动信息、动态和字幕,并开展电视收视率调查。

2.2多媒体联动建构电视问政类节目新路径

2013年《向人民汇报》直播过程中,江宁区电视台还联合了FM88.5江宁广播电台、江宁网络第三频道、区内户外LED大屏,以及区纪委官方微博“江宁清风”等进行了联动同步直播,真正做到了全媒体覆盖。在宣传造势的同时,也引起了全区百姓们的关注。在江宁广播电视台600平米演播大厅内,大气的舞美制作,清晰的LED电子大屏幕,248个观众坐席,100个评议代表席、被评议单位负责人述职席、主持台、分数统计处等设施一应俱全,8迅道电视直播车、广播直播车、网络电视等为多媒体联动直播提供了有力保障。每天10∶00,“向人民汇报”直播准时开始,身处不同地方的江宁市民,可以从电视、广播、网络、手机,乃至区内闹市口众多的户外大屏幕收看、收听活动的现场实况。

除了场外关注外,还有许多市民朋友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地参与到本次“向人民汇报”活动中来。江宁区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每天上午直播期间,电视台的两部热线电话都被“打爆”了,甚至在晚间节目复播时,还不断有群众打来电话反映问题。在区纪委监察局官方微博“江宁清风”上,也不断有网友通过评论留言的形式参与交流互动。

传播力实质就是实现有效传播的能力。它的本质就是有效传播,因此需要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来充实、深化和完善传播,如对受众的覆盖率,此外还有内容的关注率、转载率、影响力等指标。

[1]闻学峰.传媒公信力的概念及测量——兼论梅耶的传媒公信力测量体系[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6).

[2]孙旭冉.多媒体视野下区县电视台节目创新能力探索[J].新闻窗,2012(2).

[3]呼明虎.全媒体融合多形式监督[J].视听界,2012(4).

猜你喜欢

江宁公信力评议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刘江宁作品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南京市江宁科学园小学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新时期纪检监察工作公信力提升的途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同行评议过程中专家的回报模式分析
求解医改“江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