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的微电影创作
2015-02-26雒阳
雒 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新媒体背景下的微电影创作
雒 阳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微电影就是微型电影,微型电影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有一个完整的系统规划和系统生产,拥有完整的电影情节,内容涉猎生活和艺术的方方面面,利用新媒体进行播放,是一种在休闲和分散的时间内进行娱乐放松的电影形式。微电影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进行创作,成为有影响力的传播形式是相关人员仍需要思考的问题。
微电影;新媒体;特征;创作
1 微电影基本情况与发展
微电影的特征明显:(1)时长较短,微电影的时间往往从30秒到几分钟不等;(2)生产周期短,一般来说,微电影制作周期为一两个星期;(3)投资规模小,每部微电影的投资可能在几千到几万元。微电影产生于信息化发展,新媒体的发展为微电影的产生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奠定了媒介播放的基础。碎片化时代的“微经济”为微电影发展创造了契机,人们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享受完整的审美体验,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也同时逐渐形成多元融合的传播机制。
微电影由于其短小而精美,一方面填补了现代人在紧张工作之余的碎片化时间,另一方面又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微电影介于广告和电影中间,糅合了广告和电影的核心优势,让观众在短时间内得到情绪的释放,这种方式更为适应当下快节奏的大众生活。这种快速文化消费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2 新媒体语境中的微电影特点
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有其独特的媒体特性。传统的电影只能在电影院播放,而新媒体环境下的今天,手机、平板、电脑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播放电影,契合人们娱乐、快捷的需要。也可以说,新媒体也扩大了传统媒体和传统电影的发展空间,电影有了更多更好的渠道。微电影伴随着新媒体的产生而出现,所以也具有新媒体特性,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1)传播内容的“三微”特征:微时长、微周期、微投资,也是微电影最基本的属性;(2)专业化的传播和推广,微电影的传播依托更专业的传播渠道,比网络传播更专业,这种新的传播手段比传统也更受欢迎;(3)互动沟通模式:微电影也具有新媒体互动传播的特点。传统媒体的传播往往只是单向传播,“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曾表示:‘互动性’是新媒体之所以为‘新’的最本质的特点。”
3 新媒体语境中的微电影创作
微电影想要得到长远的发展需要解决一个关键性问题,首先就是在内容上的制作,只有具有专业性和文化性的视频才能称之为电影。
任何行业最关键的都是人才的培养,微电影创作过程与传统电影类似,也要从编剧与集资、拍片准备、拍摄到组合,但微电影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创作剧本,在短时间内表现故事性,用镜头语言叙述,剪辑使故事让人看得懂,都需要一步步探索,短时间就要靠创意和新意来吸引人,如较为奇特的故事,与寻常不同的叙述结构和电影剪辑,应景的好音乐等都可以作为微电影独有的表现方式。当然,这就对微电影创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点子,更要能够将创意付诸实践,这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微电影的长足发展。
当下,已看到许多诸如“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的活动,为热爱微电影的人提供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如“中国国际微电影业节”;另外,高手在民间,微电影特殊的制作和传播方式使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进行互动,如果能够成立专业机构,聚集民间各种创意和制作的人才,对微电影的生产和传播大有裨益,寻找资金支持,为微电影发展提供动力,还可以成立协会或者俱乐部,让热爱微电影的人聚集一起,集思广益。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微电影不仅仅局限于时尚、潮流、情感、公益、青春等主题,也可以将微电影与悠久历史和文化结合起来,发展微电影产业文化,以低成本、易传播的微电影艺术形式宣传中华传统文化,无形中也会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大前沿课题做出贡献;将影视技术、传播技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为微电影的创作拓展丰富的素材来源。
新媒体发展迅速,微电影借助这一契机,整合新媒体在制作和传播方面的优势,若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对于微电影和新媒体来说都前途无量。微电影自身的开放性决定了其可以和多产业联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无论从艺术还是商业角度都利于多方利益的实现。业界知名的华影盛世公司,是由盛大集团和湖南广电集团投资的影视互动娱乐公司,公司资源丰富,整合了盛大文学、游戏、音乐以及湖南广电的媒体优势,逐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微电影的发展也必将是多产业的结合,不断优化内容,融合发展。
在传媒界有一个公认的真理就是“内容为王”,一个带着意义的电影作品再加上优秀的制作团队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好故事就是值得讲而且世人愿意听的东西”。
4 结语
未来的微电影将顺应新媒体发展,专业化的加强也将提升微电影的商业价值和文化格调。微电影也将成为影视公司、广告公司、移动媒体、互联网等领域的新宠。电影学家巴拉兹曾说:“随着电影的出现,视觉又将重新回到了人们的生活。”而如今,新媒体微电影顺应时代被创作出来,将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通过打动人心的作品吸引更多人关注视觉文化。
[1]栾轶玫.新媒体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普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曹伟祯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