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记者更要深入基层“走转改”

2015-02-26李胤辉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6期
关键词:走转改菜农火龙果

李胤辉

(作者单位:遂溪县广播电视台)

基层记者更要深入基层“走转改”

李胤辉

(作者单位:遂溪县广播电视台)

自2011年8月中宣部发起“走转改”活动以来,深入基层的新闻报道数量在我国各级电视媒体新闻栏目中显著增加。“走转改”活动是一次对以往报道题材、形式、作风、文风的大转变,新闻题材的选取至关重要。记者、编辑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瞄向农村题材,采编制播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报道。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媒体的新闻记者,深刻体会到基层一线是新闻工作的源头,有着非常丰富的新闻题材。基层的人、基层的事,让人觉得风景无限。基层记者更有工作的力量、工作的快乐和价值的体现。

1 深入基层,记者才有更广的视野

笔者从1993年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以来,对走转改深入基层有着最深刻的体会。作为基层的主体,人民群众才是我们新闻采访的永恒主题,他们才可以给新闻采访注入活力,是媒体的生命源泉。如果不深入基层,新闻报道肯定是干巴巴的,肯定不是好报道,这样的报道也违背了新闻记者的职责、道德。所以,为了掌握第一手的新闻材料,及时了解老百姓的所想所需,记者编辑必须深入基层。

前几年,中央电视台采访了笔者所在乡镇一个培育沙虫种苗的大学生,非常精彩,我们开始就只想发一则消息报道了事,后来感觉好像少了些什么。于是下到基层,和该大学生面对面地采访交流,深入了解他的工作环境和想法。采访中我们看到那位大学生头顶烈日,面朝大地背朝天的工作场景,使我们真切感受到这位大学生创业的艰辛,这样采写出来的报道内容才更细腻、丰富。新闻播出后,激励了很多回乡创业的大学生,该报道获得了全国县级专题新闻类的一等奖。如果当初记者只是坐在办公室里,依靠手头的材料,是不可能写

出有深度的新闻报道的。又如,笔者所在的地区有很多北运菜种植基地,有一年,北运菜减产得比较厉害,听说是北运菜的价格跌了,菜农种植北运菜的积极性减退。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价格不应该是主要问题,因为价格变动在市场环境下是很正常的,菜农经过多年的市场考验,完全有能力承受一定程度的价格变动。记者立刻深入到菜农中了解详细情况,果然发现还有其他原因。除了价格、天气、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菜农还向记者控诉了北运菜交易市场一些黑心老板短斤缺两、坑农害农的行径。碰到这种情况,如实报道新闻事实,揭露黑心老板,还老百姓和菜农一个公平干净的交易市场是媒体和记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记者通过各个渠道,甚至冒着被打击报复的危险,不断调查采访丰富采访内容,采写出的报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政府和社会各方力量多管齐下,终于彻底整治了该市场,老百姓和菜农笑逐颜开。这件事让笔者感觉到:深入基层,不仅开阔了新闻视野,

还从新闻工作中找到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如果我们不下到基层,没有倾听老百姓的心声,不了解老百姓的需要,新闻报道就不会有生命力。只有深入基层,才能走近人民群众,才能了解民情,才能感受民生。深入基层,要迎着问题上,朝着基层下,面对群众走,向着深处挖。农村报道更是根在基层,深入乡镇,长期研究,不断积累,才能紧扣时代脉搏。深入基层,更是新闻工作者职责和社会责任的基本体现。

2 深入基层,才能走进老百姓的心坎里

长期的新闻报道实践证明,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是记者用双脚走出来的。只有踏踏实实地深入基层一线,才能切实领悟到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中去,走到人民中去”的重要性,只有接上地气,扎根基层,才能了解到基层,了解到基层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让我们的新闻报道更有感染力、影响力和生命力。实践证明,如果只是跑机关、泡会议、编材料,就会离生活、离群众、离实际越来越远。走基层,更离不开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坚持群众路线和平民视角。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把基层当作最好的课堂,把采访对象当作最好的老师,从社会实践的丰厚土壤中获取养料,才能写得出有血有肉的好文章。

当地有著名的火龙果生产基地,近几年,老百姓通过种植火龙果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老百姓也感受到了经济发展给他们带来的幸福。但是近两年以来,火龙果的销售出了问题,老百姓为此大为苦恼,有些老百姓的全部资金都投入到火龙果的生产中,压力重重,欲哭无泪。我们作为一线记者知道这件事以后,马上深入田间地头了解老百姓的需求,给他们出点子,找出火龙果滞销的原因,同时采制大量的新闻报道,帮助果农开阔销售渠道。后来通过多方的努力,老百姓成立了火龙果合作社,销售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可见,深入基层,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做老百姓的知情人知心人,深入老百姓中去,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他们的忧愁,也是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深入基层,不但锻炼了记者吃苦耐劳的精神,更让记者及时把握基层的思想脉搏,养成回应基层、关注基层的创作风格,第一时间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生活百味,也才能找到创作的着力点。

3 深入基层,才能真正成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如何当好党和人民的

耳目喉舌,架设好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沟通之桥,是新闻媒体必须思考的社会责任。在目前的媒介环境下,新闻媒体一方面承担着党和政府的宣传任务,另一方面又被广大群众当作表达民意的窗口。不到基层去,总隔着玻璃窗,眼睛就看不清楚;从材料到材料,思考就不够深入;作风的漂浮必然带来文风的呆板,没有基层的生动细节,缺乏群众的鲜活语言,新闻作品就不可能有吸引力、感染力。不到基层去,稿子没有魂,文字没有感情,表达就不够到位。

通过深入基层,以老百姓的视角观察问题,用老百姓乐于接受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用老百姓的语言改变文风。在深入基层中接近老百姓,向老百姓学习,多交流,多总结。用最平实的语言,用最朴实的形式报道新闻,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例如,2015年广东省第14届运动会在湛江市举行,开闭幕式需要好几百群众演员参与表演。为了报道好这次活动,激发演员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我们深入他们中间,起早摸黑跟随他们一起训练生活。他们有时早上六七点起床一直训练到凌晨两三点,加上当地天气非常闷热,演员们一天训练下来,衣服都不知道换了几件,湿了几遍。让我们感觉到这些群众演员为了办好省运会所付出的努力,让我们深受感动。我们通过所见所闻,找到了几个很有代表性的演员来采访,他们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惊天地的口号,只是把他们最直接的言语,最切实的感受报道出来。新闻播出后,很多演员看了自己身边的事例,也被自己所感动,训练时的默契感更好了,排练的效果很快就出来了,最后取得了开闭幕式表演的成功。对先进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一定要扎扎实实地采访,认认真真地写作,原原本本地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把时代特点和人物个性写出来,让群众从朴实无华的新闻语言中切实感到先进典型人物的高度。

基层是新闻工作者最好的工作舞台。只有深入基层,走进人民群众中去,我们才可以采写出贴近老百姓的新闻报道,才可以采写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报道,我们的新闻报道才有生命力,我们才可以当好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猜你喜欢

走转改菜农火龙果
『新帮手』让菜农采收省时又省力
春季大风频繁 菜农这样防范
红心火龙果不神奇
邱婕 火龙果带火创业路
红心火龙果籽的营养成分分析
神秘的湘西菜农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故事细节语言
露水露馅
火龙果Pit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