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霍尔“编码解码”理论解读电影《一步之遥》
2015-02-26任家宜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任家宜(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用霍尔“编码解码”理论解读电影《一步之遥》
任家宜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摘 要:电影《一步之遥》在上映前凭借良好的宣传使很多观众想要到电影院一探究竟,然而电影上映后并未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批评声此起彼伏。这一点让电影制作方始料未及。本文利用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分析了电影制作方作为编码者所做的努力,同时也从主导、协调、对抗三种方式对观众的解读进行了分析。得出编码者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使观众对电影进行完全解码是不可能的,观众作为解码者会对电影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因此,编码者要站在观众的角度进行合理编码,尽量减少意义在传播过程的阻碍,允许解码者做出符合自己知识结构、价值观等因素的意义。
关键词:编码;解码;一步之遥;传播过程
2014年12月18日,姜文导演的电影《一步之遥》在万众期待中上映,距他的上一部电影《让子弹飞》已有4年时间,此前姜文团队对《一步之遥》的剧情和拍摄进程进行保密,直到上映前夕,有消息传出《一步之遥》被广电总局封杀,激起广大网民的热烈讨论。本文以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姜文团队的“编码”和电影上映后观众的多元“解码”方式进行分析和讨论。
1 电影制作团队的“编码”手段
1.1大导演的个人魅力
姜文在中国导演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的作品不多,却部部广受好评。他擅于在电影中用反讽的手法、幽默的台词反映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让观众可以从中解读出更多的文化意义。例如,其处女座《阳光灿烂的日子》被评为“九五年度全世界十大最佳电影”之首。此后,其电影《太阳照常升起》《鬼子来了》好评如潮。2010年上映的《让子弹飞》更是成为票房赢家,姜文的名气涨了又涨。直到《一步之遥》上映前,观众都憋足了劲儿,想看看姜文酝酿了四年,到底拍出了什么。
因此,在电影的前期宣传上,制作方经常用“姜文电影”“比《让子弹飞》更加深入人心”等话语进行宣传编码,力图使观众在解读时联想到姜文在中国电影史上的地位以及其之前《让子弹飞》等佳作,制作方编码的目的在于让观众冲着姜文这个名字买票进电影院看《一步之遥》,因为姜文此前的电影很少让观众失望。这就为观众的解码设置了“意图定点”[1],不能让观众的解码过程随心所欲,制作方在进行宣传编码的时候设置了关键词,能让观众在解码时沿着编码者的方向进行解读。
1.2葛优、舒淇、周韵众明星强强联合
葛优和姜文的再度联合可以说是电影的一个看点,编码者试图通过两位大师的深度合作再现《让子弹飞》中“张麻子”和“汤师爷”的经典。因为在新电影《一步之遥》中,两人仍要斗智斗勇,用幽默反讽的话语给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因此,编码者在“组合轴”中选择葛优和姜文这对老搭档的组合。此外,集美貌和智慧于一体的舒淇、周韵也是电影的另一大看点。有一些网民甚至高呼:“就是为了去看舒淇和周韵的!”除了美女,编码者还在电影中加入王志文、文章、洪晃、那英等各路明星,使电影“星味十足”,使文本更加丰富。
1.3制作宏大,场面绚丽
编码者深知,姜文电影的“深度”对观众来说很有吸引力,同时也将此片的视觉效果作为宣传筹码。编码者称《一步之遥》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3D摄像机拍摄的影片。此外,电影中还将再现十分专业的舞蹈表演,而这些演员全部是聘请自百老汇的专业舞者,服装、灯光、舞美互相配合,编码者声称这将对带给观众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拍摄间隙,有3位奥斯卡级导演来到现场与姜文一起探讨电影的剪辑,其中就包括《地心引力》的导演阿方索·卡隆。
编码者试图让观众在这部3D技术支持的电影中,和姜文的思想来个激烈碰撞,同时,利用绚烂的视觉效果和一流的剪辑手段让观众把电影的某个片段深深刻在脑海里。因此,编码者为《一步之遥》找的造型设计师是张叔平。张叔平为香港电影美术指导及服装设计师,由他担任电影的服装顾问,演员服装的精美可以说是奥斯卡的水准。色彩与造型的碰撞带给观众的是精美绝伦的视觉享受,这是编码者在视觉效果上想让观众做出的解读。
2 观众的“解码”方式
斯图亚特·霍尔认为观众的解码方式社会地位、政治意识、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解读能力也是不同的。用特尼尔的话来说:“我们用解读一词不仅是指鉴别并解码一定数量的符号的能力,而且是指这样的主观能力,即将这些符号放入它们之间及与其他符号之前的创造性关系中。这个能力自身是指对一个人所处总体环境的全面感知的条件。[2]”
编码者试图让观众“按照他们的意愿理解意义”,他们的理想是“完全清晰的传播”。然而,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是“系统地被扭曲的传播”。
因此,按照霍尔的分类,观众的解码方式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为主导—霸权解读方式;第二种为协调解读方式;第三种为对抗的解读方式。以下就以这三种解读方式来分析观众对电影《一步之遥》的解读。
2.1主导式解读
这一模式假定观众的解码立场跟电视制作者的制码、编码立场完全一致,意味着编码和解码的过程完全对等,受众对编码者所传递出的信息全盘接受[3],
可以说达到了“完全明晰的传播”。
2.2协调式解读
在这种类型中,解码包含着相容因素和对抗因素,也就是解码者在接受过程中,对编码一方认同中有抗拒——既不完全接受,也不完全否定。即编码者与解码者之间存在一种矛盾的协商过程[4]。
这种解读方式最为理性。相比姜文此前的电影,《一步之遥》差评多于好评。当然,观众肯定电影在服装、造型、剪辑方面的成果。电影中一位女演员的鸵鸟造型,造型精致,整个画面都是洁白的羽毛,让观众惊叹不已。除此之外,电影在内容、台词等方面饱受诟病。很多观众在观影后的第一感受是没看懂,不知道电影在讲什么;也有一些观众说,电影从头到尾都充溢着台词,这么多深奥的台词让观众脑细胞严重受损。很多观众都表示看到最后只能呼呼大睡了。编码者试图将他们的意义一股脑儿地全部展现给观众,但是在2个小时的电影中,观众到底能接受多少,对电影解读到什么程度,也是编码者事先应该预想好的。
2.3对抗式解读
这种对抗模式是解码形式中最为激进的一种,是因为电视观众有可能完全理解节目话语赋予的字面和内涵意义的曲折变化,但以一种全然相反的方式去解读信息。这种情况下,解码完全是对编码意图的批判和抵制,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是全新的意义[5]。
在对电影《一步之遥》的解读中,观众最多得做的就是对抗式解读。从电影上映之初的宣传,编码者就试图用各种符号来宣传电影,观众的猎奇心理也促使其想要走进电影院看看姜文时隔四年能带来怎样的作品。然而,进了电影院,观众失望了。花哨的电影场景、晦涩难懂的台词让观众大呼头疼。此前,电影上映之初曾传出被广电总局封杀。消息传出后,广大网民开始为姜文鸣不平,这也更激起了观众的欲望,想要到影院一探究竟。然而观众看完电影后失望无比,甚至此前传出的电影被广电总局封杀也被质疑为炒作。此外,也有观众解读为,姜文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导演,他试图用他的深度去赢取观众,但过于阳春白雪的东西不符合大众文化的消费,以至于观众看完电影都说,这票钱白花了。
3 结语
电影《一步之遥》在前期宣传上非常成功,然而电影上映后观众对此做出多种解读,其中尤以对抗式解读最多,这是这部电影的编码者没有想到的。可见,在解码中,观众很少会按照编码者的意图进行解码,这个理想状态很难达到。观众反而会按照自己的知识结构、价值观等进行个性解读。因此,作为编码者,一定要考虑解码方式的多元性,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一步之遥》的阳春白雪和故弄玄虚,就是没有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合理编码,因此,没有达到编码者预想的解读。
参考文献:
[1]赵毅衡.符号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3]王爽.从“编码解码”角度解读娱乐节目——以《年代秀》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7).
[4]于文秀.注重对大众的本体研究: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