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纪录片生产的思考

2015-02-26李卫东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6期
关键词:集约化纪录片常态

李卫东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广播电视台)

新常态下纪录片生产的思考

李卫东

(作者单位:重庆市黔江区广播电视台)

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第一次提及“新常态”一词,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又重申了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新常态”表面上看是对中国经济的一种判定和企划,但实际上,这个观念会贯穿在整个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脉动之中,而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自然也在其中。

习近平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他认为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速度、结构、动力”三个层面也恰恰是当前纪录片创作亟待转换的三个切入点。

1 电视纪录片的生产(或创作)速度的“新常态”

据统计,2013年中国播出纪录片约70 000小时,其中首播节目约18 000小时(仅专业频道和卫视频道)。生产量约11 000小时,其中单纪录片大约1200小时,记录性栏目9800小时。

这样高的绝对数量,一方面是纪录片受众(国际国内)对纪录片的需求的需要;更重要的是2013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30分钟规定”(“卫视每天播出30分钟国产纪录片并开辟卫视纪录片播出平台”)。

在这个政策的牵引下,CCTV纪录频道联合百余家地方电视台,发起成立了中国纪录片制播联盟,构建了中国纪录片联播网。一些民营机构自然也看到了这个“商机”,纷纷“望风而动”,主动参与到平台中来。

因此,可以说,政策的牵引催生了中国纪录片播出平台高速、多元的增加,而平台的增加催生了纪录片生产数量绝对值的上升。估计在2015年,这个数量环比还会上升。

但应该反思的是,如此众多的纪录片究竟有多大的“含金量”?主题新颖的、摄制深入的、制作精良的片子占比怎样?受众喜欢、市场喜欢的又有多少呢?总的来说,我国纪录片生产表现为“良莠不齐”。

因此,在中国的电视纪录片生产也必须在“新常态”下,“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一句话:“调控量,提高质”。当然,“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这句话说起来既“宏观”又“空洞”。但总书记对中国经济的判断与规划,也自然对“提高质量”有明确的方向。那就是从“结构”“动力”上进行改变。

因此,可以预见,在今后一段时期,提高纪录片从业人员素质、努力提高纪录片质量、探索纪录片的合作生产模式(集约化模式)将是工作的重点。

2 电视纪录片的生产(或创作)结构“新常态”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4)》提出:中国纪录片产业进入新常态调整通道,改变纪录片生产制作方式。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陈一有句话:“国家在纪录片生产中扮演主导性力量,承担着纪录片生产宏观上的选题方向、基调把握、成果评估的角色,对纪录片的生产起到了导向作用。”

自2013年起,“30分钟规定”为代表的顶层政策引导、产业主体拓展平台、资源市场的争夺行为、受众体验的演进等表明,中国纪录片产业正在进入“新常态”的深层结构调整通道。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指出,自2013年起纪录片产业的一个特征是:自行制作的数量及比例减少,其他制作方式的比例增加,并逐渐成为纪录片生产的重要渠道。

据统计,2013年全国栏目化纪录片、非栏目化纪录片的制作方式中,“联合制作”“委托制作”的比例有所增加,“联合制作”分别增加7.7%、11.7%,“委托制作”分别增加4.4%、8.2%。

由此可见纪录片生产的“集约化”进程已经展开。我们需要努力的是如何从“自发型集约化”“单元型集约化”向“科学型集约化”“规划型集约化”转型。

3 提高纪录片生产的“动力”是保证新常态下纪录片数量与质量的前提

目前的纪录片生产的主要动力还是“30分钟规定”,虽然市场的动力也影响着生产,但因为市场的介入不深、产供销的渠道还不畅通,所以“自生性生产”还占很大的成分——这在城市台特别明显,这种“自生性生产”虽然出现过很多优秀的作品,但还不是主流。加之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部分电视台和电视机构的政治敏锐性、世界视觉、市场意识的不强,纪录片的“自产自销”也占很大比例。而他们却是纪录片生产的“大厂家”,也是“非市场化、专业化”的“大

供货商”。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优秀纪录片的量与质的提高。

因此,怎样才能给各种层面的纪录片生产者提供动力、输送“正能量”,是各级电视专业学会、协会、各级宣传主管部门、各大学院、各专业研究机构乃至各大军区等需要思考和尽快出台相应措施的问题。

同时,加大对纪录片从业人员的引导与培训、对优秀纪录片的宣传与奖励、组织优秀纪录片“集体出海”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动力。

2015年7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总局下一步将协调国家有关部门来探索符合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专项基金,包括对纪录片项目的补助,贷款贴息、保费补贴、绩效奖励,对纪录片生产交易出口的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给予减免等。“争取加大纪录片年度扶持资金,现在每年的纪录片扶持资金已经从500万增加到1000万,这1000万我们要用好。”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也曾说:“从目前情况看,凡是适应新常态、市场机制比较健全,重视创新、重视质量效益的,发展态式都比较好,反之,压力就比较大。”这段话也同样适合纪录片的产供销。

4 总结

新常态是中国进入新阶段的规律性呈现,是走向更高发展境界的必然历史过程,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纪录片生产面对“新常态”大势,可顺不可逆;面对“新常态”机遇,可用不可废。

在“新常态”大势下,我们将会看到更多导向鲜明的、内容丰富的、手法新颖的、市场认可的优秀的电视纪录片。

猜你喜欢

集约化纪录片常态
秋季蔬菜集约化育苗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基于集约化的电费电价管理措施探析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探究县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实践分析
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研究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