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画面编辑水平

2015-02-26

西部广播电视 2015年16期
关键词:艺术性职业素养多元化

胡 晓

(作者单位:西畴县电视台)

论如何提高电视新闻画面编辑水平

胡 晓

(作者单位:西畴县电视台)

摘 要:要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就必须提高新闻艺术表现水平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新闻画面的编辑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新闻的传播效果,提高新闻画面编辑水平是做好新闻节目的关键环节。要做好新闻编辑工作,首先要熟悉画面素材,精选好画面;运用现代数字编辑软件和蒙太奇编辑技巧处理好新闻画面缺陷;按照大众逻辑思维编辑画面;重视党性原则和职业道德的学习,培养多元化的文化知识素养,以娴熟的专业技能处理好画面编辑工作。

关键词:精选画面;欣赏逻辑;艺术性;多元化;职业素养

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电视新闻媒体要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通过不断提高电视新闻节目的艺术表现水平来吸引观众的眼球,才能提高收视率。电视新闻画面编辑是电视新闻节目“生产流水线”上最重要的一道工序,画面编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新闻的质量。要想通过画面再现新闻事件现场情景和氛围,把新闻事实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不但记者前期采访时要拍好画面,编辑后期运用好画面素材也非常重要,只有有选择地运用好具有典型意义的画面,才能做出好新闻。所以,提高新闻画面编辑技术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1 精选素材画面

电视新闻画面编辑指的是电视新闻制作人员按照文稿、配音以及一定的技术和艺术要求,对记者前期采访拍摄的画面进行剪辑、组接,从而完成电视新闻的制作过程。在编辑画面时,首先要熟悉素材,认真了解新闻的文字材料、新闻背景和可选择的画面材料;所选用的画面要体现新闻主题和记者的采访构思。要从一大堆素材中剪出“一分钟”的画面对应文字,就要去粗取精,使用最有表现力的画面。

2 运用新时代数字编辑软件和编辑技术处理好电视画面缺陷

运用新时代数字编辑软件通过蒙太奇技巧把电视新闻的声音和画面精巧组合在一起,可以增强电视新闻画面的表现力或美感,但在使用慢动作、增亮、压光等特效、特技时,不要造成对新闻真实性的损毁。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编辑新闻画面一定要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运用编辑软件和编辑技术处理画面在时间、空间上与新闻事实要保持一致。电视新闻画面不是全程录制,存在碎片式表达。这就决定了电视新闻画面编辑不可能像全程录制的纪实镜头那样紧密组接。每一条电视新闻时长短一般就几分钟,画面时长和数量有限,过渡镜头很少用,多数是碎片式链接。一般是通过大景、中景、特写或远景、近景、特写等画面成组串连,这就是电视新闻画面组接的特殊规律。当然,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要强化细节,才能充实画面的信息含量,给观众更强的感染力和思考的空间。电视新闻的画面编辑水平就体现在对细节画面的运用上,描绘和刻画人、事和物的细画面,更能发挥非语言符号的表达能力。当然在编辑时,细节并非多多益善,要运用得适当,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完美效果。

3 运用大众欣赏逻辑思维编辑好新闻画面

3.1按照人们观察事物的一般思维逻辑习惯编辑画面。人们观察和思考事物的习惯一般就是从远到近、由表及里、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等,因此,在剪辑画面时时间、空间和位置不能跳跃太大,天马行空。不能一个大景之后,马上跟个特写,必须按照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的顺序编辑。重要会议领导提名时,才会运用同景别的特写画面并列相接。因为会议可取的镜头少,所以要把会议新闻编辑好,让人爱看。编辑要结合会议内容,查找一些资料镜头或制作图表等手法来增加画面表现力。不同主题的新闻画面编辑应该有不同的画面节奏,编辑时要遵循让人看着舒服的原则。例如,在编辑制作广场舞比赛之类的新闻时,应该注意让画面节奏尽量与歌舞的节奏一致:在编辑节奏舒缓、舒展大方的动作时,画面多用中景,时长较长;当动作急促、发劲刚猛时,画面多用近景,也可考虑配合用一些动作特写,时长较短。但无论节奏快慢,画面长短,都要在一个镜头中体现至少一个完整的动作,切忌把一个完整的动作分开用。

3.2尽量让电视的声音和画面保持一致。特别是同期声的运用,必须做到声画合一,才能增强现场感,使观众视听一致。要想在几分钟的新闻中运用好同期声,编辑就要判断是不是所有同期声都是必要的,拖沓冗长的同期声,要删去无关紧要的废话。尽量删除记者的提问过程,有效压缩单条新闻所占时间,提高传播信息量。

3.3把握好镜头画面长度。画面编辑时如何把握好电视新闻画面的长度,由画面表达的内容来决定。画面太短让人看不明白,画面太长,就会削弱表现力。一般新闻画面在3~5 s,当然推拉镜头也可以到8~10 s。在专题新闻中,可以用很多长镜头增强感染力;在一两分钟甚至更短的新闻消息中,有时候也可以用很多短镜头链接,来增加信息容量。

3.4对一些画面颜色进行适当处处理,使画面符合观众视觉习惯,一般的处理包括校色和调色。校色指对不准的颜色进行校准,而调色是指根据所要表达的效

果进行颜色上的调整。电视新闻受制于时效性的要求,不可能有很长的制作周期,这就要求在后期对颜色的处理要尽量简化,避免繁琐。从校色方面来说,必须学会运用编辑软件,做好一些重要画面的明暗调整和白平衡校正。前期由于拍摄诸多条件的限制,很难做到每个画面白平衡都是准确的,这时就需要在后期对白平衡进行校正。有些时候画面中找不到能确定是白色的地方而无从对白,这就又一次告诫我们,能前期解决的事就不能拖到后期。但是笔者认为,要提升电视新闻的艺术表现力,参照美国著名电影制片人司徒的记忆色理论,十分有效,就是要强化视觉中心,抓住受众的注意力,首先要追加画面饱和度,降低背景的亮度,然后使高光区偏向暖色,阴影区偏向蓝绿色,这样会使片子看起来有电影的感觉,艺术表现力更加突出。当然,编辑人员要与时俱进,随时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只有理论与实践、经验与技巧相结合,才能拓展电视画面编辑的创新思路。把新闻节目编得更生动,更贴近生活,更有吸引力。

4 培养多元化素养

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要重视党性原则,融入职业道德素养。电视新闻编辑是传播信息、传播文化的工作,具有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作为从事舆论工作的电视新闻编辑应该具备辨别是非、对错,引导群众舆论导向、区分善恶美丑的职业道德素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亲善的形象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技能等。在政治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当社会上出现干扰中央路线、方针、政策贯彻的不良倾向的苗头时,就能敏锐地觉察到,并及时引导听众坚持真理。新闻编辑的职业道德水准直接影响着其履行社会职责的效果,影响着新闻作者的形象,影响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新闻编辑还必须具备全面的文化知识素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风土人情等,求实、求新、求快、求准、求变是其必备的意识、素质和工作作风,切忌保守、刻板、因循守旧以及反应迟缓。抓住社会主流思想动态、把握最新的动向,是新闻编辑需要经过长期训练的素质之一。还具备“求同存异”的思维运行方式,能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据此对各类新闻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去粗取精,深化主题,最后将媒体的报道思想通过新闻编排的形式体现出来。

总之,要提高新闻编辑水平,不仅要对专业知识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还需要对相关知识有所把握。在广博的基础上求深、求专,成为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内行或专家。跳出新闻看新闻,更加得心应手地从事新闻编辑工作,以娴熟的专业技能处理好画面编辑工作,承受住工作带来的各方面压力,才能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编辑。

参考文献:

[1]王晓红.电视画面编辑[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胡晓(1976-),男,云南西畴人,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副主任兼责任编辑,本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学。

猜你喜欢

艺术性职业素养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探讨民航机务维修中人为因素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
把握电视编辑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