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意境是一种心灵上的创造和沟通——以花鸟画为例
2015-02-26何湘陵
何湘陵
意境,“是一种心灵上的创造和沟通”,是“作品通过时空境象的描绘,在情与景高度融汇后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既能体现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又能诱发和开拓人们的审美想像空间。
我曾拜读了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希舜先生的文章——《蜀葵花儿开》和同名陶瓷艺术作品。
《守 望》何湘陵
刘希舜先生在《蜀葵花儿开》一文中说:“在我家房前,有一种花开得特别鲜艳,它一串串笔直地长着,足有两三米高。……它年年陪伴着我们生活,美化着环境。因此,我们都喜爱它。……我站在花丛旁,欣赏着蜀葵花的美丽,感受着它的生机。……它朴实无华,从来不炫耀自己,年复一年地按照自己的规律自然生长,静静地开在人们的房前,默默地绽放着美丽;它坚忍顽强,不讲任何条件也一样做到枝繁叶茂,干旱时它忍耐饥渴,风雨中它昂首挺立,狂风吹倒了它的身躯,它依然挺起腰身重新直立;它团结一心,从不单独生长,靠集体的力量同大家一起克服困难,抵抗风雨,一起享受阳光;它乐观向上,没有任何抱怨和幻想,以奉献的心态,愉快地生长,痴心不改的永远朝着太阳。蜀葵生长在我们的周围,有着每一个普通人的品质,它像普通人一样的平凡,又在平凡中体现着伟大。……我与蜀葵花有着深深的感情,我喜欢它,我要用我的画笔歌颂它,赞美它,我要让它在瓷瓶上盛开一千年而不凋谢,让更多的人们记住它——蜀葵花。”
蜀葵花是大自然最普通的一种植物,人们用它来装点自己的家园,美化自己的生活环境。于平常人,花开让他们赏心悦目,花谢不会对他们有所触动,花开花谢是常理。于刘希舜先生,一位对身边事物细心感悟的艺术大师,他却能从蜀葵花的生长过程中,由花及人,感悟出“平凡中体现着伟大”的人生哲理。于是,他随心而运,在瓷瓶上创作了《蜀葵花儿开》瓷画。
在《蜀葵花儿开》瓷画里,那一株株一丛丛鲜红鲜红的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花儿,从瓶底挺拔向上蓬蓬勃勃地生长着,读之,能深切地感受到它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力量。
“画如其人”,《蜀葵花儿开》,亦让我品到了刘希舜先生奋发向上、坚忍不拔的品格。
《蜀葵花儿开》,既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心灵上的创造和沟通而营造出来的美妙意境,亦让我悟得,有着美妙意境的作品都源于生活,就看我们能不能从现实生活中感悟到。
当然,现实生活中的景,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审美特征,才能触动画家,引发画家的情感,激发画家的创作欲望。而画家也只有具备相应的审美能力,能从中看到与自己的思想情感有某种联系,或者从中领悟出了某种人生意义时,才会把它作为描述对象。也就是说,只有描写对象(景)与审美主体(情)形成审美关系时,景与情才能相互交融,有着美妙意境的画作才会应运而生。
谈及描写对象(景)与审美主体(情)形成审美关系,而情景交融,自然而成的美妙意境,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研读“珠山八友”成员、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刘雨岑先生创作的瓷板画——《暖春图》。《暖春图》里所描绘的也是现实生活中最常见的景象,然却因刘雨岑先生在捕捉大自然中这一最普通的生活场景时,有别样的情致,从而在画里便营造出了令人回味无穷的精神境界和艺术美感。
《暖春图》的画面是:鸟儿在高大茂盛的大树间安了家,它筑在能最早享受到阳光的树叉处。清晨,巢里毛茸茸的四只鸟宝宝,被温暖而柔和的阳光唤醒了,欢快地在阳光笼罩的巢中嬉戏着。鸟妈妈不知什么时候就早早地外出觅食了,当它千辛万苦地捕获到食物时,便急匆匆地返回家来。当鸟妈妈嘴里衔着还在挣扎的昆虫勿勿停在巢边的树枝上时,鸟宝宝们发现了捕食归来的妈妈,一个个张着小嘴,叽叽喳喳地欢闹起来,等待妈妈的喂哺。
每每研读刘雨岑先生的《暖春图》,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动许久,因为它总会让我联想到母亲,联想到千千万万的小家庭,联想到祖国大家庭,总会触动我去深切感受慈祥无私的父母之爱和伟大无私的祖国之爱。
《暖春图》虽然呈现的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景象,却传递了人类和大自然中最伟大的无私大爱。
《暖春图》进一步证实,只有“心灵上的创造和沟通”,只有情与景的高度融汇,才能描绘出最美好的图画,才能营造出诱发和开拓人们审美想像空间的美妙意境。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同一个景象对境遇不同的人来说,感受是不同的。感受不同,绘画时注入的情感就会不同,因而画的意境也会不同。
以荷画为例,朱耷的荷画和张大千的荷画意境就大相径庭。
朱耷是明代宁王朱权后裔。明朝灭亡时,年仅19岁,为躲避殊杀隐姓埋名,潜居山野。特殊的身世,使得他不能象普通人那样生活,更不能象其他画家那样直抒胸臆,他只能以那些晦涩难解的题画诗和奇奇怪怪的变形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隐寓自己的人生境遇。
朱耷有一幅题为《荷花翠鸟图》的画作。画里描绘了荷塘之中的三茎荷叶与一只水鸟:水鸟立在一块危石上,侧身回望着荷,其惊弓之态,仿佛随时准备仓皇逃窜似的(这是朱耷心态的体现);荷叶非常大,而荷柄却非常细,仿佛随时都会被风雨折断(隐寓朱耷所处的环境没有安全感)。整个画面传达出一股荒凉、寂寞而又冷隽的气息,是朱耷凄凉身世、遗世情怀的心灵表现。
张大千生活的环境可以畅所欲言,他的荷画都是自抒胸意的。在这里我不再枚举他的画例,请大家欣赏几首他在画里题写的诗,从中感受画的意境:“雨余无事倚阑杆,媚水荷花粉未干。十万琼珠天不惜,绿盘擎出与人看。”(《雨荷》)“明月曾呼白玉盘,多情更照玉栏杆。香吹一夜西风满,水殿罗衣讶许寒。”(《白荷》)“叶嫩花娇月上初,纤腰如束迳须扶。江皋佩解何人见,罗袜尘生定有无?”(《粉荷》)“露湿波澄夜寂寥,冰肌怯暑未全消。空明水殿冷冷月,翠扇殷勤手自摇。”(《墨荷》)
同样都是以荷为题材的画,作画之人的境遇不同,画作的意境也截然不同。画由心生,笔随心运,是不同境遇画家作品意境不同的根本原因。
绘画的目的,一是为了展示客观世界的美,一是为了表达主观世界的情。从画之意境这个角度来说,情的份量要重些,因为,情是构成画之意境的主要因素,以情写景景才美,以情写景意境生。有意境,画作才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魄力。深入生活,体验生活,以之油然而生的意境最能表达客观世界的美和主观世界的情。由“心灵上的创造和沟通”自然形成的意境,定能感动自己和读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