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拓展课程对大学生锻炼态度、自我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①
2015-02-26李晓坤杨勇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泰安7000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李晓坤 杨勇(.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山东泰安 7000;.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000)
高校拓展课程对大学生锻炼态度、自我效能影响的实证研究①
李晓坤1杨勇2
(1.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山东泰安271000;2.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 要:近些年,拓展训练已从社会培训走进了大学课程,新颖、独特的项目设计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为进一步完善拓展训练的心理研究,该文运用心理量表对参与拓展训练的学生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进行了跟踪测量。统计后发现:①经拓展课程后,学生行为意向和控制感得分提升效果显著(P<0.05),行为习惯得分提升效果非常显著(P<0.01)。②男生较女生锻炼态度得分提升明显,女生自我效能得分提升更为显著。
关键词:拓展训练锻炼态度自我效能心理健康
自拓展训练引入国内后,进入了一蓬勃发展的时期。其新颖、趣味性的体验式学习方式让很多学者看到了将其引入体育教学的可能性[1]。在高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学生所需要的不再是仅限于课堂上身体素质的练习,如何形成正确的锻炼认知、养成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对其更具意义。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的概念,自我效能代表了个人在特定环境中是否有能力去操作行为的期望。这种对自身能力的判断又是影响其动机和行为的重要因素[2]。在以往研究中也发现,自我效能是预测学生运动参与度的一个重要因子[3]。
一直以来,拓展训练都被认为对参与者心理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它在个人心理挑战、团队凝聚力培养等方面的作用也在实践中一次次被验证[4]。在拓展训练走进高校课程日趋成熟的今天,该文希望通过对参与拓展训练大学生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的跟踪测量,关注其主观态度的变化,探究拓展训练对学生锻炼态度、自我效能的实际影响,以期为今后高校拓展训练的心理研究提供帮助。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2013级某班学生41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30人,年龄18.78±0.725岁。
1.2研究方法
表1 实验前后学生锻炼态度、自我效能得分变化一览表(n= 41)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拓展训练、运动心理、心理测量方法等文献,获取相关知识,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1.2.2心理测量法
(1)研究工具
锻炼态度量表,采用毛荣建编制的《锻炼态度量表》,该量表由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行为意向、情感体验、行为控制感和主观标准8个分量表组成,共70题。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分数越高,锻炼态度越好。问卷的克隆巴赫α系数在0.64~0.89之间,量表可信度高[5]。
自我效能问卷采用德国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Ralf Schwarzer教授编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该量表在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已至少被翻译成25种语言。该文用到的中文版的GSES最早由张建新和Schwarzer于1995年在香港大学生中使用,在国内使用较为成熟并已经有中国大学生常模标准。中文版GSES有10个题目组成,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由于是单纬量表,计分由10个项目总分除以10计算平均分数[6]。
(2)研究过程
由于学校课程设计,该班同学有一学期的拓展训练课程,将在课程开始之初发放两份问卷进行心理测量,在三个月后对其进行重测。问卷发放采用标准指导用语,当场发放并回收。两次施测各发放问卷42份,回收42份,有效问卷41份,有效率97.6%。后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表2 不同性别学生锻炼态度及自我效能得分变化一览表
2 实验前后学生锻炼态度、自我效能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自我效能、锻炼态度各维度得分的T检验后发现(见表1)。学生的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得分实验后高于实验前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行为习惯得分实验后高于实验前且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01)。这表明,拓展训练对学生锻炼态度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特别是对学生行为意向、习惯、控制感方面改善效果明显。在观察自我效能得分变化后发现,施测后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有所增高,但不具备统计学显著差异。这说明,拓展训练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意义并不十分突出。
行为习惯反映的是个体能视锻炼活动为一种需要,形成自动化的行为方式。学生能够通过拓展训练养成一种锻炼习惯并能自觉参与其中,这对终身体育思想的养成无疑是积极的。行为意向反映了个体是否有参与运动锻炼的打算,愿意在多大程度上参与锻炼并付出努力。拓展训练趣味、新颖的项目设置打开了学生对体育课的新认知,他们在一次次的体验过程中学会参与、学会分享。在快乐和融洽的氛围中培养了积极的锻炼兴趣。而控制感得分反映出个体对运动难易程度的知觉以及参与锻炼是否有着自己的自主权。由于拓展项目的设置对所有学生都是全新的、未知的,这就避免了以往因运动能力影响参与度的问题。其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又能让大家融入到项目、团队中,这些都是以往传统体育课程所不能给予的。
自我效能反映出的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感觉。学生在经过拓展训练课程后,并没有明显显示出对自身能力掌控的提升,回顾其原因,这多半因为拓展课程对身体素质和技能的要求相对弱些,学生并不能通过拓展项目对个人能力和运动潜能有一完全的认知。这提示我们在今后拓展课程设计上增加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培养考核。
3 不同性别学生实验前后锻炼态度、自我效能的差异分析
在对实验前后男女生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得分T检验后发现(见表2),男女生在行为习惯得分上均提升明显(P<0.05)。此外,男生在行为意向得分提高也效果显著(P<0.05)。整体观测,男生提升幅度优于女生。男生性格较女生更加开朗、活泼,新颖趣味的项目更容易激发男孩的好奇心和挑战欲望,从而能投入更多的热情参与其中,其参加运动锻炼的兴趣也更加高涨。
自我效能方面,虽然男女生自我效能得分变化都不具统计学显著差异,但通过与我国大学生常模标准对比(男2.69女2.55)[7],女生经过一学期拓展后自我效能得分已从低于常模达到了常模标准,这点与以往不同性别对比研究中女生自我效能、自信心得分低的结论是相悖的[8]。这多是由于女生性格更加细腻、敏感,在完成项目挑战后所形成的积极心境更加持久而明显。
4 研究结论
(1)拓展训练对大学生锻炼态度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对其行为习惯、行为意向、行为控制感得分提升效果显著。
(2)男生较女生相比,经过拓展训练后其锻炼态度提升更为明显。
(3)拓展训练对大学生整体自我效能的提升不具统计学显著意义,但单一观察女同学的自我效能得分提升较为明显。
5 结语
(1)通过查阅文献,当前对拓展训练的心理关注甚少,本研究仅从锻炼态度和自我效能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探索,拓展训练除了以往普遍认知的对凝聚力、心理挑战有帮助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还有何积极意义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发掘。
(2)从研究中发现,拓展训练有益于大学生的锻炼态度的提高。在传统体育课中适时引入拓展游戏,不仅增加了课程趣味性,而且对学生锻炼习惯、锻炼意向的养成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从参训学生心理变化中也能循迹拓展课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缺陷,期望以后的拓展训练能与多学科教研结合,不断改进完善。
参考文献
[1]于振峰,王晨宇.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15-17.
[2] ArnoldLeUnes Jack R Nation.运动心理学导论[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15.
[3] Kingery,P.M.Self—efficacy and self—monitoring of selected exercise and eating behaviors of coHege students[J].Health Education,1990,2l(1):26-29.
[4]胡玉华,朱小毛.体育教学中运用拓展训练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1).
[5]毛荣建.青少年学生锻炼态度——行为九因素模型的建立及检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
[6]李诸洋.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特质焦虑的关系研究[C].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2012.
[7]王才康.中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特点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2,(2).
[8] Jones G.Cale A.Precompetition temporal patterning of anxiety and self-confidence in males and females[J].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1989(12):183-195.
作者简介:①李晓坤(1989,2—),男,汉,山东泰安市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心理学。杨勇(1975,1—),男,汉,黑龙江哈尔滨市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804.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5(a)-002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