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应关注倾听与沟通两个“维度”
2015-02-25卢洪义
卢洪义
(安图县松江镇三道中心幼儿园,吉林 安图 133600)
幼儿教育应关注倾听与沟通两个“维度”
卢洪义
(安图县松江镇三道中心幼儿园,吉林安图13360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教育相关领域、活动目标及良好环境创造、兴趣培养都做了相应规定。幼儿教师要根据《指南》理念及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与儿童观,在教育活动中关注倾听与沟通两个“维度”。
幼儿教育倾听沟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带给幼教工作的不仅仅是一种指引,更多的是为幼儿全面发展确立科学依据;为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使幼儿获得全面协调发展。如健康领域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学习能力较强、个性外向、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老师常常能做到发现优点。但是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孩子,要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的优点,树立“每一个孩子都重要”的教育观与儿童观。
《指南》对活动目标作了相应规定:目标的确定,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喜欢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内容。为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顺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组织教育活动适应注意教育活动的游戏性,从而激发幼儿对活动教育的兴趣,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1]。因此要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在开展活动之前提醒幼儿准备有关材料,指导幼儿也能从多方面获取相关信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玩”中学到知识,以培养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意识,提高在活动中的水平各项技能,从而使幼儿受益一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建议指出了幼儿“五大教育领域”活动的思路,并规定了理念和实施要求,明确了幼儿教师的职责。下面我结合幼教工作的实际,对在教育活动中应关注的两个维度进行思考,在此与同仁、专家交流分享。
一、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关注几种声音的倾听
1.教师要倾听孩子的声音。
幼儿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才能更好地伴随幼儿共同成长。自然赋予我们一张嘴,两只耳朵,就说明我们要多听少说,没有学会倾听的教师,就没有学会倾听的幼儿;要想让幼儿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懂得倾听幼儿,尊重幼儿,亲近幼儿,使幼儿敢说,愿意说,大胆说。教师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讲述,无论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都不要打断,更不要急于给孩子肯定和否定,因为孩子的想象和现实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认为孩子说的话有些事是谎话。我们要在倾听的同时多鼓励孩子想说,让孩子把你当亲人,用眼看孩子的世界,用心听孩子的话语。走进孩子的世界和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游戏,做他们的好朋友,孩子才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讲给你听,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更好的倾听与表达。
2.孩子要倾听教师的声音。
通过倾听接受外界信息,通过倾听了解这个世界,幼儿就是在倾听中渐渐地成长起来的。教师要训练幼儿学会听老师的指令、听老师的课堂教学、听老师讲的故事,等等,孩子只有学会了倾听,通过倾听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怎样表达。教师有时在讲完故事后要求小朋友复述故事的大致内容,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慢慢地,不管是课上,还是日常交往中,只要幼儿能认真听对方讲话,理解了别人讲话的内容,不打断别的谈话,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耐心地听完,听懂对方的话,教师给予一定鼓励,让他们在教师的鼓励中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3.孩子要倾听家长的声音。
幼儿学会倾听家长的声音很重要,家长的关心、家长的叮嘱、家长与人交谈的内容等,都对幼儿今后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景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有很大帮助。这表现为对别人的语音或谈话的内容感兴趣,对和别人交谈感兴趣,并且在双方交谈时对对方的讲话感兴趣,对爸爸、妈妈和老师讲的故事感兴趣,对儿童电视节目感兴趣。当孩子能够安静、全神贯注地倾听一段谈话、一个故事和一个电视节目中的对话的时候,说明孩子有了一定的耐心倾听的习惯,要求孩子能够做到自我控制。父母不要苛求孩子安安静静地倾听成人们的谈话内容,要想养成孩子耐心倾听的习惯,父母应该在与孩子交谈的时候,逐步加以引导。如要求孩子复述一个爸爸、妈妈讲给他的故事,这样孩子首先必须耐心地倾听。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父母应该要求他们做到不打断别人的讲话,这也是做到耐心倾听的一个方面。有效倾听的习惯在听的时候,年幼的孩子往往注意那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对于他们不感兴趣的内容,即使非常重要,他们也不能记住。这就提醒父母有效倾听的习惯是需要有意识地培养的。有效的倾听包含掌握有效的倾听方法,在听的过程中随时对交谈内容进行思考、理解、比较。只有做到有效倾听,孩子才能领会语言背后隐含的深层含义,才能听出弦外之音,才能记住别人谈话的重要内容。
4.孩子之间要相互倾听同伴的声音。
幼儿在同伴之间表现得无拘无束,什么话都可以说,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要让幼儿学会做个文明的听众,引导幼儿认真倾听他人讲述故事或观看表演,使幼儿知道别人讲述时不随便插嘴,要做个礼貌的孩子;将倾听习惯渗透到游戏中,使孩子们在游戏中形成稳定的自觉性行为;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慢慢培养、模仿、强化的过程,因此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做有心人,把握教育活动中的时机,不断培养、强化倾听习惯的养成。
二、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要注重与家长的沟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2]因此,在幼儿教育当中,要及时与家长沟通,以引起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形成教师与家长教育的合力,从而使幼教工作取得实效。为此,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多表扬,少批评。
教师首先要用自己宽阔的心胸欣赏、包容、热爱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的长处,包容每一个孩子的短处。本着全心全意为了每个孩子成长的宗旨,真诚地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且在交流中把自己的这种爱传递给家长,感染家长,让家长感觉到老师在爱他的孩子,尽心尽责为孩子们的成长而工作。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我班的李乐小朋友对学习是不怎么感兴趣的,自理能力也特别差。我向她妈妈反映:“乐乐吃饭很慢啊,饭量也很少。”她妈妈无所谓地说:“能让他自己动手吃饭已经很不错了,在家还要大人喂呢!”孩子明显是被大人惯坏的,假如这时候继续说孩子的不是,我相信家长的态度会不满,只好到此为止。这段时间,我发现乐乐画画进步很大,早上来园的时候我及时向他妈妈反映。他妈妈高兴地说:“是啊,他对画画比较感兴趣了,就是涂色不够耐心。”经过这次以后,他妈妈对老师的态度好了很多,也关注乐乐每周画画的作品了。我相信,任何一个父母,即使自己的孩子再调皮、再不争气、表现再不如意,在父母的眼里,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最可爱。因此,考虑到家长的这种心理,我在与家长交流时,尽量先找幼儿身上的闪光点与进步点,对幼儿多表扬,少批评,让家长觉得心理上能接受,然后尽量委婉地就幼儿身上的不足与家长交流,给足家长面子,不让家长难堪,让自己的工作取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
2.善倾听,巧引导。
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倾听家长的叙述,倾听家长讲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不随便打断、反驳家长的讲话。教师越表现出乐于倾听,与家长分享孩子的信息,家长就越愿意与之交流。我班的申智瑜小朋友是比较调皮好动的,开家长会的时候,他妈妈问:“老师,申智瑜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我说:“他在学习方面很认真哦,不知道在家里怎么样呢?”家长听到表扬他的儿子立即面带笑容地说:“在家很好动啊,在椅子坐的时间不长,他爸爸打他也只能好一会儿。”我立即说:“他在幼儿园上课那十来分钟是很认真的,所以学得、做得又快又对。不过课后爱到处追逐,一不留神就跑到走廊去,或者去随便动玩具。”他妈妈说:“要老师费神了,孩子挺难管教的,我们成天做生意,没有太多的经验和时间来管他。”我忙说:“聪明的孩子是比较好动的,只要大家配合教育,孩子还是能听的。”申智瑜的妈妈会心地点点头。可以说在交往过程中,尽量少运用命令、警告、责备、劝告和教训的语气,避免使用伤害家长情感的语言,尽可能多地使用倾听、解释、陈述的技巧,当家长说完后,教师方可进行不同方式的引导。
3.多尊重,少摆派。
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教师要想得到家长的尊重与支持,就得以一种诚心诚意的态度对待所有家长,这是与家长能够紧密配合的基础。对待家长,我比较讲究方法,家长是有自尊心的,对自己的孩子也是偏爱的。
总之,《指南》为幼儿教育提供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指南》的精神实质,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同时要针对每位孩子的不同发展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不以偏概全,不盲目为孩子下定论。因为孩子的发展都存在差异,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差异性,平等对待每一位孩子,保护和发展孩子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教。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倾听孩子的心声,及时与家长沟通与联系,形成教育合力,使孩子得到培养与锻炼,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1]刘海.《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J].幼儿教育.学术版,2013(1).
[2]赵小平.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的策略浅谈[J].吉林教育.学刊,20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