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2015-02-25吕春晶

文教资料 2015年30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德育工作道德

吕春晶

(安图县教育局,吉林 安图 133600)

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与途径

吕春晶

(安图县教育局,吉林安图133600)

新时期要把小学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与途径;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注重道德实践与情感体验,以突出德育工作主体性,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新时期小学德育教育方法教育途径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历来备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部门的高度重视。因为教育工作首先体现的是育人功能,因此新时期加强学校的德育教育是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那么在新时期如何加强小学的育人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呢?

一、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深入到学生心里

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正如一名教育专家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的,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1]。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学校要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如学校开展的“雷锋月”活动,营造学雷锋做好事的氛围。此外,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得扎实有效。让受教育者经过体验参与式活动,内化品质,提高道德素质。

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

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可以采用“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与尊重,获得谅解与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判断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与时俱进,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

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得逐渐复杂起来。如果不能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则势必会造成社会危害。应该采取“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展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可以组织学生为父母制作一张生日贺卡,或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表达他们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四、注重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1.确定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小学生一般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让他们从小就在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让学生逐步培养起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2]。

2.通过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低年级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学生都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

五、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培养学生主体性,使其在德育活动中形成自尊自信、自立自理的独立人格,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1.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

长久以来,我们常常把道德行为的表现归因于道德认识,忽视了道德需要。其实人的道德行为动机来源于道德需要,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道德行为和道德能力是由多种多样的道德需要所引出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如何满足学生合理的道德需要,成为德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懂得欣赏学生,生命因为欣赏而美丽。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叹的话语,一丝不经意的微笑,往往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使其扬起自信的风帆。比如,学生到了三年级,自我表现欲望增强,有的想当个小干部,展示自己的管理才能;有的会画画,展示自己的绘画才能;有的善于表达,想给大家讲故事,等等。老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废除“干部终身制”,实行干部轮换制,让学生“竞争上岗”。教师尤其要关注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而内心又有强烈渴望得到认可的学生,多给他们锻炼的机会,舍得释放自己的欣赏。实践证明,在德育过程中,尽可能支持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并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逐步建立道德需要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机制,学生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2.注重道德情感的培养,促进道德信念的形成。

情感是人特有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它对人正在进行着的认识过程起评价和监督作用。它对主体产生道德需要,形成观念、信念起到中介作用。道德情感是人们形成一定道德信念的前提和基础,对学生主体性发展起到激发动因的作用。道德信念是个体认为自己一定要遵循的并决心实现的信条。它不单是某种心理成分,而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强烈的道德情感和顽强的道德意志的有机统一;它是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是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真正内在动力,在人的道德心理结构中处于中心环节。自然它应成为学校德育追求的最高目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如果能够坚持以情为中轴,发挥学生自主性,组织学生读名家格言,引导学生选一条最有针对性的名言作为座右铭,坚持每日“三省吾身”,让它激励自己不断进步;选一位自己心目中最敬佩的革命领袖、英雄或专家名人作为学习的榜样,用他们的事迹激励自己前进;制订一个实现自己一定理想信念的行动计划,并公布于众,在大家指导、帮助和监督下落实。通过这些自主性活动,培养和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促进学生道德信念的形成,发展学的主体性。

3.重视道德修养,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

道德修养是指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方面的自我锻炼、自我教育、自我陶冶及由此而达到一定的道德境界和水平。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道德,关键是个体自身的道德修养。它是个体对自己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调控。核心问题是形成一定的自制力。“自制”,在我国传统的道德教育中是道德修养的必由之路。当今学校德育要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就要改进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如在教育学生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感时,就要教给他们一些心理发泄的方法:①当自己受到表扬和奖励时,要控制过分激动的情绪,一方面可以给同学、老师讲自己的感受,让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继续前进的目标。②当个人受到批评后,可以通过适当方式,如拖地、擦玻璃、整理学习用具等积极行为方式表示认错、吸取教训等。⑧别人给自己提意见和建议时,要以虚心的态度表示:“谢谢您的提醒”,“我一定认真考虑您的意见”等。④当个人受到委屈时,不要用哭、吵、闹等方式发泄,而是采用受小委屈时可以“瞪一眼”;受大委屈后可以大喊一声“我讨厌你”;受一般委屈就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求得心理平衡。再如,在指导学生如何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方面,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字少、句短、易记的行为规范要求,进行严肃严格的基本训练,注重抓住社会实践锻炼,组织开展“徒步夏收”、“负重远足”、“行军演习”等活动,让学生在艰苦条件下通过磨炼增强意志,提高自制力、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之,在新时期要把小学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与途径;从学校实际出发,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注重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注重道德实践与情感体验,突出德育工作主体性,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

[1]吴贵梅.学校德育价值与功能浅析[J].班主任工作,2003(1).

[2]王振海.确立小学班级德育目标浅谈[J].现代教育·学术版,2007(1).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德育工作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