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015-02-25甘小娟

文教资料 2015年30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诗歌作文

甘小娟

(湛江农垦实验中学,广东 湛江 524094)

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甘小娟

(湛江农垦实验中学,广东 湛江524094)

随着时代发展,学习能力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平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培养思维能力。本文针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意见。

高中语文教学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培养方法

现在的高考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平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积累一定语文知识的基础上,还应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与提高。“思维是一个人智力活动的高级阶段,是人们掌握知识、认识规律和提高能力的最基本、最重要途径。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①。本文通过语文教学实例,探究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教师在平常语文教学中往往因学生基础水平而较少思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不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达到质的飞跃。如果教师平时能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效率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才能真正动起来,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活跃起来。

对于语文思维能力,学术界往往将其大致分为认读思维、理解思维、分析综合思维、鉴赏评价思维与探究思维能力。认读与理解属于初步思维能力,后三个属于较高层级的思维能力。本文将从感知、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及迁移能力方面入手(它们都从属于以上所述能力层级之中),谈谈如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一、文学感知能力的提升

文学的感知属于初步思维能力。一些学生学习语文,遇到较为深刻复杂的内容就会觉得读不懂,无法体会其美。看到一篇优美的文章,教师应教导学生懂得欣赏作品的美,具体方法便是教会学生首先从作品词句中领悟,由浅入深,透过句子的表层体会作品中蕴含的深意。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学生感受到的文学形象开始往往是十分模糊的,还不能用完美的语言表达、描述所感知的形象。教师应当用巧妙的教学语言启发学生,引导他们用自己的感知描述、表达,将这种感知能力进一步提升,引导学生对文学深度思考。只有提高了这种文学感知能力,才能逐步实现对文学由简单到丰富的飞跃,学生才能真正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鉴赏能力与创新意识。

诗歌教学往往最能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如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其诗歌丰富的色彩感能启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悟。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他们回忆以前学过的王维的诗歌,激发他们对王维诗的学习兴趣。诗歌是田园自然风光之美的再现,诗人巧妙地把握住这一美好时刻,将其写入诗中,并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融入其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想象力描述诗中的画面,从而体悟诗歌的意境。不同的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只要他们在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理解诗歌,都应当值得肯定,这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学感知能力与想象能力。近几年高考作文训练与高考真题中都涉及学生对自然的感悟,如何写出有灵性的文章?我们应该向这些名家们学习,学习他们用文学思维感知自然与生活,把握自然中最美的景色。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启发学生,培养他们对文学的感知能力和对自然的审美意识。

同样,学习王昌龄的《从军行》时,我又设计了一道题让同学们思考:“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本首诗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由诗歌的直接讲述转变为让学生自我感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对这首诗歌讲出了多种理解,有直接对诗歌的翻译,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还将这首诗歌写成了一篇小短文,添加了自己的小创意,我都分别予以了肯定。同学们通过感知诗歌,进一步对诗歌有了疑问。“诗歌中写的是谁的情感?是征人还是他的妻子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情感,它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而这正是此首诗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由读诗而生疑,有了疑问才能更进一步推动课堂学习。

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指从多种角度思考探索问题,寻找多样性解决问题的思维”。传统语文教学往往习惯从一个角度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这样教学往往忽略学生自我创新能力培养。在这种固定思维培养下,学生的思维无法拓展开来。现在高考题中有很多涉及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考查,如阅读探究题,还有以新材料作文形式考查的作文题等。这样的考试形式呼唤语文课堂应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是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思维能力,只有将学生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才能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真正热情。因此,教师平常应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文学园地里尽情施展才华。

如何培养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课文学习中,对于人物形象的理解,不同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理解,教师不必总以权威形式评价学生的观点与看法,应多从学生角度出发,肯定他们的想法,指出他们思维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在合作探究中得出真知,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判断与指导、提升与评价。如鲁迅小说中的人物阿Q形象分析,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作品中的人物,这样可让学生深入阅读文本,挖掘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有的同学认为他自欺欺人,性格懦弱;有的认为他妄自尊大,健忘麻木;有的认为他愚昧,欺软怕硬,胆小,逆来顺受。以上这些看法不一定都是准确的,却能调动同学们深入研究课本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分析,在学生对人物形象产生质疑的时候,及时予以引导,将讨论引向深入。由学生品评人物,改变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格局,让课堂成为“大家一起参与”的课堂,答案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在平常新材料作文训练中,我们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得出创新立意。这同样是一种发散性思维培养,突破只从正面立意的思维习惯,反向立意同样能写出好文章,“反弹琵琶”同样能奏出美妙动听的乐曲。只要他的观点是合乎材料本意的,教师就应当予以认同。突破只从其中一个人物形象入手的思维习惯,从多个人物形象入手,分别进行分析,得出最佳立意。

三、逻辑思维能力增强

逻辑思维属于比较深层次的能力层级,要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平时作文练习中,常见情况是文章缺少连贯性,思路不清楚。这与学生逻辑思维有关,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不清楚正说明思维能力存在不足。逻辑思维能力关系作文的整体性、层次性、连贯性。作文训练过程就是思维训练过程,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把握思维这一关键因素。平常作文练习中,通过小作文形式从一个角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不仅在作文中,还可通过句式改写、仿写等语言知识运用等主观题强化练习提高学生语言能力。通过课文复述、改写等形式多层面发展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

思辨能力是一种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作品主题的不同解读,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多方面的感受能力与创新意识。对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形成多层面认识,丰富他们对人生的看法。如《鸿门宴》中对项羽性格特点的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对项羽这个人物形象有了多种不同理解。有学生肯定项羽,认为他起义抗秦,鸿门宴放走刘邦,讲仁义是个英雄;有人认为他没有把握住机遇,只有英雄的豪气,不具备帝王的谋略;有学生得出性格决定命运的观点,项羽不能得天下是因为他的性格使然,他没有听信贤臣之言只凭自己一时英雄意气。关键是学生能自圆其说,评价过程中自然涉及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对项羽这个人物形象进行客观和多层面分析,发现他们思维当中的闪光之处。从历史与人物本身性格特点分析事物发展的内在根源,让他们从历史故事中得出许多深刻的人生道理。《鸿门宴》最能体现人物性格与命运的经典篇章,最能体现人生智慧。只有通过分析,才能将课堂学习引向深处。通过学生自己阅读、体会,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思维能力。学生最初那种不成熟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思维品质由此得到质的提高。

四、学生迁移能力提高

平常上课的时候,很容易就课文讲课文,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因此上课的时候应更侧重方法传授,这样在不同题型中,学生都能应变自如。教师不仅要及时总结归纳知识点,而且要培养生归纳能力,才能以不变应万变。语文课应既有常式又有变式训练,教学生正向与逆向思考问题,将课内知识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迁移能力。如学完柳永的《蝶恋花》,还可以添加几首诗歌,增强学生用意象分析法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学完传记阅读,添加一至两篇课外传记进行强化训练,深入掌握传记文体特点。考查同一个知识点,用不同文章训练,让他们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学完《氓》与《孔雀东南飞》,让学生用现代眼光看待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应如何对待女性命运的问题等,甚至可以让他们改写故事,这样,同学对所学作品就会有全新视野。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关键。语文思维能力是一种较高等级的能力层级,需要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引导,而且需要长时间系统地训练与培养。教师应真正从传统教学中走出来,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用文学之泉灌溉出他们心中最美丽的花朵,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智慧开启他们的思维,让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注释:

①罗修永.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术研究,2011(12).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诗歌作文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诗歌岛·八面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