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的反思
——《日常生活》的一个理论视角

2015-02-25王思楠

学术交流 2015年8期
关键词:赫勒日常生活伦理道德

王思楠

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选粹·著作评介·

道德的反思
——《日常生活》的一个理论视角

王思楠

在现代性遭遇危机的背景下,西方哲学的主题逐渐向日常生活回归,许多思想家开始从道德的角度对现代日常生活进行批判和反思,布达佩斯学派代表人物赫勒在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视阈下对伦理道德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形成了道德理论三部曲——《一般伦理学》、《道德哲学》和《个性伦理学》,日常生活批判是其道德理论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赫勒采取将现象学方法与分析方法结合,构建了一种新的哲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更形象地阐明了其道德思想。

赫勒认为应将社会变革的中心置于对日常生活的批判上来。在对日常生活批判的方式、程度以及寻找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途径上,赫勒立足于理性,寄希望于个体价值的凸现,将革命形式更多地展现在个人的道德行动上。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关于道德的反思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由于赫勒自身经历的原因,她一直对大屠杀的发生原因感兴趣,为此她一直在人善恶的本质以及恶性的本源方面寻求答案,并对社会的道德环境以及救赎的途径进行探索。因此,道德问题始终是她关注的一个重点,她的思想发展和著作也愈来愈凸显道德在日常生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赫勒的这一探索路径是对现代日常生活中道德问题的批判和反思,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赫勒在《日常生活》中对道德的阐述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第一,指出道德体现在每一个社会领域和所有人际关系中而并非独立,是“‘个人’的态度和决策同价值和规范期望之间的实践关系”。第二,指出了内含在道德中的内在相关联的四个特性,即克服性、选择性、恒常性和适用性。此四要素使个人态度与社会-类的要求结构之间的关系得以充分表达出来。第三,呈现了在四要素影响下以情感为基础的三个主要行为动机:需要、习惯和知识。赫勒恰如其分地揭示出知识在道德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而提醒现代日常生活中的人们要重视道德知识的培养。第四,对日常生活伦理道德作了系统的阐述。赫勒指明日常伦理观是由排他主义动机的弃置这一态度所支配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面对道德判断,由此赫勒对个人借助于道德义务来更换道德习惯集合的活动使道德义务以伦理道德的形式回到日常生活中进行了描述。当普遍有效的道德义务被视为了“不可实现的”,则表明伦理道德发生了自我异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作为个体的我们必须接受这一异化,赫勒指出:即使不能废弃这一异化,也可以通过善良行动在给定的条件和关系中选择最佳方案来降低其程度。然而,这种超异化关系只有在相对发达的个性中才具有可能。由此,赫勒描绘了日常伦理道德的三个方面:对行为惯例的简单遵从,这些习惯展现出的是一种异质性、两个基本规范之中的“相关性”、凝固于每一具体道德习惯领域中的一般规范。然而,它们都未超越特性,并且道德同质化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它往往以解决道德冲突的形式发生。因此赫勒强调道德同质化是客观的标准,具有“在分离的领域的特殊异化道德中形成道德统一体的功能”。然而正是道德同质化导致了伦理道德没有自身特殊的领域,但它在任何领域都是动态的道德对象化。因此,我们可以作出这样的结论: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赫勒伦理道德思想的基础,同时她的伦理道德观也对她的日常生活的重建思想提供了指导意义。

《日常生活》一书写于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复兴”口号的时代,是对马克思实践观的继承和发展,其中关于道德的思想也是对马克思理论中蕴含的道德思想的阐明与发展。然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是赫勒的一个哲学框架,同时也是她哲学的理论基础,因此不言而喻,无论是理解赫勒的伦理道德思想还是她的其他思想,《日常生活》都是一本无法绕开的著作。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余明全 杜 娟〕

猜你喜欢

赫勒日常生活伦理道德
企业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安全生产
丹麦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的精彩人生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阿格妮丝·赫勒:做一个理论家,书写自己的人生
哲学的乌托邦精神
——评阿格妮丝·赫勒的《激进哲学》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