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某矿区金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2015-02-25李康晓

西部探矿工程 2015年3期
关键词:透水性矿坑第四系

李康晓

(广东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广东湛江524018)

广东省某矿区金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

李康晓*

(广东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广东湛江524018)

利用岩性和构造划分矿区含水层,从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几个方面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论述,

矿区;含水岩组;水文地质特征

1 自然地理概况

矿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常受东南沿海季风气候影响,常年温湿多雨,每年4~10月份为雨季,其中6~9月份降雨量较大并有暴雨、特大暴雨和台风天气影响。据矿区临近气象台1972~1988年资料及距矿区最近的旱平水库雨量站资料,年降雨量1207.3~2493.2mm,平均1724.0mm,日最大降雨量522mm(1973年4月28日旱平水库雨量站资料),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2%;多年平均蒸发量1855.9mm;年雷暴67~110日,平均83日;年最低气温2.8℃,最高气温36.6℃,平均22.6℃,偶有霜冻天气;每年12月至翌年3月多刮西北风,其余月份多吹东南风,台风一般每年出现1~3次。

矿区地表水稍发育。主要地表水有龙湾河次级支流及山脚零星分布的鱼塘。据2009年6月4日~9月22日定期观测,龙湾河次级支流流量0.010~13.060m3/s,鱼塘储水量约1200~21000m3不等。

2 水文地质特征

2.1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外围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层(Qapl4),岩石有燕山期花岗岩[γ52(3)],按岩层性质及含水性质我们将其分为: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孔隙潜水含水层(Qapl4):分布于龙湾河及其支流小溪流域,河床地段岩性基本为砂砾、砂质粘土或砂土混粘性土、角砾,远河部位则以粘性、半粘性土为主,夹薄层透镜状砂土。民井地下水位埋深0.24~3.00m(标高16.45~27.10m),pH值6.2~6.5,水温25.4℃~28.4℃。该层总体具中等透水性,河床地段及主要溪沟交汇地段具强透水性。

隔水(相对隔水)层(体):

①第四系坡残积粘性土隔水层(Qdel):广布全区,岩性主要为亚粘土、砂(砾)质亚粘土或粘土,为花岗岩的坡残积物,总体具相对隔水性。

(1)增加独立董事的数量与占比。将独立董事的占比上调为最少1/2,并且在董事会中至少存在3名及以上的独董。这样可以避免因人员过少而导致独董职权受限问题的发生。

②燕山期花岗岩[γ52(3)]隔水岩体。在图幅中大面积出露的燕山期花岗岩,岩性主要为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主要含水段为强—弱风化段,坡脚偶有渗水现象,W2抽水试验钻孔强—弱风化段厚11.20m,抽水试验结果单位涌水量为0.0666L/(s·m),属弱透水性,富水性弱;微风化段为相对隔水。总观该岩体为相对隔水体。

2.2 矿区水文地质特征

矿区在外围水文地质单元中位于地下水弱富水的地段,地表水流量或容量一般较小,暴雨后局部流量较大,河沟冲洪积层具强透水性,但其下分布有平均厚度约16.84m的坡残积相对隔水层,冲洪积孔隙水与矿床联系不密切;矿坑井口高于矿区地表水最高洪水水位。因此,地表水对矿床开采基本无影响或影响较小。

2.2.1 含水岩组及水文地质特征

含水层(体)特征:矿区含水层(体)有第四系冲洪积孔隙潜水含水层、燕山期花岗岩风化裂隙潜水—承压水弱含水层和断裂破碎带构造裂隙承压水弱含水体。

(1)第四系冲洪积孔隙潜水含水层(Ⅰ)。主要分布于龙湾河支流两岸及山间冲洪积平原和洼地中,岩性以灰黄色砂砾、亚砂土、亚粘土为主,局部夹粉、细砂薄层,其中砂性土层分布不稳定。据民井及W2抽水试验钻孔资料,该含水层因地形地貌不同,厚度变化较大(1~8m不等),地下水位埋深0.58~2.76m,平均1.35m(标高18.73~23.46m,平均20.75m),pH值6.0~7.0,水温24.5℃~27.3℃。W2钻孔揭露含水层厚度7.20m,单孔抽水试验结果:水位降深1.02m,渗透系数79.147m/d,单位涌水量5.883L/(s·m)。总观该层具良透水性和中等富水性;在溪流交汇地段具强透水性和强—极强富水性。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或HCO3-Ca型;总硬度30.22~33.81mg/L,矿化度约0.093~0.096g/L,pH值8.00~8.20,水温季节性变化。

该含水层局部覆盖于矿坑之上,且下伏有较稳定的残积土层,为矿床充水间接的、次要的来源。

(2)燕山期花岗岩强—弱风化裂隙潜水—承压水弱含水层(Ⅱ)。主要由强—弱风化花岗岩组成。似层状—层状分布,岩石呈半岩半土或碎块状为主,裂隙很发育,裂隙面褐黄色铁锰质污染严重。该层在矿区中分布欠稳定,层顶埋深1.10~36.63m,层顶标高-13.26~37.17m,层底埋深1.65~49.12m,层底标高-20.16~29.81m,层厚0.35~20.70m(平均7.51m)。W2抽水试验钻孔揭露强—弱风化层厚度11.20m,单孔抽水试验结果:水位降深12.87m,渗透系数0.545m/d,单位涌水量0.0666L/(s·m),水化学类型均为HCO3-Na型,总硬度27.55mg/L,矿化度约0.113g/L,pH值7.29。

总观该含水层厚度较小,延续性较差,具弱富水性,半透水性,为矿床充水的次要来源。

(3)断裂破碎带裂隙承压水弱含水体(Ⅲ)。矿区内发育的压扭性断裂F1,走向335°~341°,倾向北东东,倾角56°~84°,长约1.6 km,厚一般0.35~1.5m,局部厚达8.79m。断裂破碎带岩石以硅化碎裂岩和硅化(压碎)岩为主,碎裂花岗岩为次。破碎带上下盘界面多呈平直的断裂面。破碎带内构造岩石裂隙发育,多充填石英(细)脉。破碎带与围岩花岗岩界面清楚,一般呈突变关系。围岩基本不发生构造破碎,仅靠近破碎带的局部围岩花岗岩发育稀疏的顺向剪性节理。据68个钻孔统计,层顶埋深42.73~379.81m,层顶标高-355.15~-21.05m,层底埋深55.96~384.19m,层底标高-359.53~-34.28m,铅垂厚度1.26~68.61m(平均18.94m)。W1抽水试验钻孔在孔深178.93~218.68m(铅垂厚度39.75m)揭露该断裂破碎带,其由硅化碎裂岩、硅化碎裂花岗岩组成为主,单孔抽水试验2次降深值分别为10.05m和15.91m,渗透系数分别为0.696m/d和0.680m/d,单位涌水量分别为0.275L/(s·m)和0.253L/(s·m),水化学类型分别为HCO3-Na·Ca型和HCO3-Ca型,总硬度121~155mg/L、矿化度约0.20~0.32g/L、pH值7.8~8.05、水温26.0℃~26.8℃。

该含水体为赋矿层位,具中等富水性、半透水性,为矿床充水的主要来源。

隔水层(体)特征:矿区隔水层(体)主要为第四系坡残积层(Qdel)和非赋矿的微风化花岗岩岩体。

(1)第四系坡残积层(Qedl)隔水层:广布全区,岩性主要为亚粘土、砂(砾)质亚粘土,为花岗岩的坡残积物。总观该层为隔水层。

(2)微风化花岗岩[γ52(3)]隔水岩体:岩性主要为细—中粒黑云母花岗岩等。根据水文地质钻孔及地质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断裂带上盘仅局部微风化花岗岩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具微弱透水性,总观微风化花岗岩体为相对隔水体。

2.2.2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大气降雨是区内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矿区含水层补给途径:

(1)大气降雨直接下渗补给第四系孔隙潜水及基岩地下水;

(2)地表水(包括河溪和水塘)直接补给第四系孔隙潜水,亦能通过透水性相对较好和厚度较小的风化残积层间接补给强—弱风化岩层和断裂破碎带地下水。

在天然条件下矿区地下水自高处向低处潜流,小部分地下水经过短小流径在河谷切割处或地形低洼处以下降泉、湿地等形式排泄。

2.2.3 矿坑充水因素分析据矿体垂直纵投影图,约-30m标高以上的矿体已基本采空,采空区与第四系含水层无直接接触。在以前的民采开采条件下,矿坑充水与第四系含水层无直接关系;未来矿坑井口地势较高,可不考虑地表水、雨水溃入矿坑问题;矿体主要围岩为微风化花岗岩,其裂隙以稍发育—不发育为主,仅断裂带上盘局部裂隙发育,具微弱透水性,微风化岩体总体可视为相对隔水体。矿体位于F1压扭性断裂破碎带内,其与上盘弱富水性的强—弱风化含水层联系密切。因此断裂破碎带弱含水体和强—弱风化弱含水层为矿坑充水的主要来源。

3 结论

矿区地形变化较大,但地貌类型较简单。矿床主要充水含水层为断裂破碎带构造裂隙含水带,其具弱—中等富水性,直接向矿坑充水。矿体分布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矿坑不能自然排水。地表水不构成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

因此,矿床水文地质勘探类型为断裂破碎带裂隙含水带为主、含水层直接充水、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的矿床。

[1]水文地质手册[M].2版.地质出版社,2012.

[2]专门水文地质学[M].地质出版社,1987.

[3]地下水动力学[M].地质出版社,1988.

[4]广东省电白县马踏矿区金矿补充详查报告[R].广东省地质局七○四地质大队,2012.

[5]卢金凯.基岩裂隙水的野外调查方法[M].地质出版,1985.

P64

A

1004-5716(2015)03-0121-03

2014-04-01

李康晓(1985-),男(汉族),广东廉江人,工程师,现从事水工环地质工作。

猜你喜欢

透水性矿坑第四系
第四系胶结砂层水文地质钻进技术研究初探
CONTENTS
访小龙潭煤矿
矿坑
透水性铺装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初探
河北平原区第四系(200m以浅)岩土体综合热导率特征综述
北疆第四系覆盖层上明渠结构优化研究
预应力锚固技术在矿坑边坡支护中的实践研究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铅矿坑涌水
基于空隙率的透水性沥青路面配合比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