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白水井铁矿矿床成因及远景分析
2015-12-19郭勇明
郭勇明,王 伟,姜 晓,刘 勇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新疆哈密839000)
新疆哈密市白水井铁矿矿床成因及远景分析
郭勇明*,王 伟,姜 晓,刘 勇
(新疆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新疆哈密839000)
新疆哈密市白水井铁矿为中天山地块之明水晚古生代凹陷区[1],星星峡—明水复背斜南翼与北山褶皱南带的马莲井—公婆泉复向斜北翼交接处,具寻找大型矿床潜力,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背景的总结,初步确定该矿床为浅海相火山—碎屑岩沉积—铁矿沉积,经变质形成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即浅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
白水井;晚古生代凹陷;沉积变质型铁矿
白水井铁矿位于哈密市东北方向200km处,系甘肃祁连山地质队于20世纪50年代发现的一个具有大型成矿远景的浅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2]。通过本次详查对矿区主矿体系统工程控制,探求了一定资源储量,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并对其成矿远景进行了分析评价。
1 区域地质概况
白水井铁矿(M43)位于中天山地块的星星峡—明水复背斜南翼与马莲井—公婆泉复向斜北翼交接处,双井子背斜南翼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地层中。区内褶皱构造以双井子背斜为主,断裂构造以平顶山—坡子泉走向逆断层为主,同时次级断裂、褶皱构造较发育。本区目前发现的矿种主要有铁、金、铜、镍等。区域东北部成型矿床有白山泉大型铁矿、双井子铁矿等,沿平顶山—坡子泉走向逆断层成矿带,相继发现了平顶山铁矿、白水井铁矿、哈密市金矿、坡子泉东铁矿等[3],为该成矿带的重新定位提供了佐证,也拓宽了该成矿带的找矿前景。白水井一带区域地质图如图1所示。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有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JxKw)、下石炭统红柳园组第一亚组(C1h1)及第四系冲-洪积物(Qpalh)。蓟县系卡瓦布拉克群分布于矿区南部,主要为一套厚层夹薄层状大理岩,岩相变化不大,厚度比较稳定,因逆断层而覆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之上。下石炭统红柳园组第一亚组分布整个矿区,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与沉积顺序,将该亚组进一步划分为5个岩性段。第四系冲—洪积物(Qpalh)分布于矿区东部和西部现代冲沟中。白水井铁矿地质图如图2所示。
2.2 构造
矿区位于星星峡—明水复背斜南翼的次一级褶皱构造—双井子背斜南翼,为单斜构造,由下石炭统红柳园组第一亚组(C1h1)组成,地层产状190°~220°∠50°~75°。
平顶山—坡子泉区域性走向逆断层(断层F1)横贯全区,把震旦统(Z21)和红柳园组第一亚组(C1h1)地层分开。除此以外,次一级平推逆断层发育,分别为F2、F3、F4、F5、F6。这些次一级断裂呈近南北向平行排列,为成矿后期的产物,对矿体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沿次一级断裂有闪长岩脉、辉绿岩脉的侵入。
2.3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较发育,约占测区面积10%左右。主要为华力西中期第二侵入次斜长花岗斑岩(γοπ42b)、花岗斑岩(γπ43),此外为一些脉岩。
3 矿体特征
白水井铁矿产于柳园组第一亚组(C1h1)凝灰岩中。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扁豆状,具一定层位,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局部受构造影响,发生扭转错动,使矿体与地层不协调。矿区共圈出铁矿体8个,其中地表矿体6个,编号为Fe1-Fe6;隐伏矿体2个,编号为Fe7-Fe8。矿体地表东西断续长380余米,视厚度6~60.70m,厚度变化复杂。矿体南倾,地表倾角较缓,深部倾角较陡,其变化受断裂构造控制。矿体顶底板均为蚀变含铁凝灰岩,且界线清晰。白水井铁矿6号勘探线剖面图如图3所示。
图1 白水井一带区域地质图(据1∶20万东疆区域地质图改编)
Fe1磁铁矿体为矿区主矿体,地表长330m,最大斜深180m。矿体厚1.53~32.27m,平均厚12.30m,厚度变化系数0.77%,厚度变化中等。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倾向168°~198°,倾角40°~50°。矿体的顶底板均为蚀变凝灰岩,见闪长玢岩脉、辉绿岩脉、花岗岩脉穿插。由于成矿后断层及脉岩对矿体的破坏,将该矿体分成4个块段,特别是中部的矿体,被F4、F5破坏较大,并且矿石的品位有所降低。
4 矿石特征
4.1 矿石类型及矿物组合
矿石类型单一,均为磁铁贫矿,地表因氧化,部分被赤铁矿、褐铁矿代替。矿石矿物成分见表1。
表1 矿石物质成分一览表
4.2 矿石结构及构造
矿石结构以他形—半自形显微粒状结构为主,其次为隐晶质结构、微粒状结构。构造以稠密浸染状、微层状构造为主,块状次之,另见有角砾状构造。
5 矿床成因类型
5.1 成矿条件
5.1.1 地层条件
白水井铁矿产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第一凝灰岩,具轻微变质,其含矿层位固定。与矿化伴生的围岩蚀变有绿片岩化、褐铁矿化、碳酸盐化、磁铁矿化等,接触带附近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可见角岩化。
5.1.2 火山活动的控矿作用
与白水井铁矿矿床成因关系密切的为一套酸性火山碎屑岩,认为铁质来源于火山物质在沉积过程中的富集。
5.2 矿床成因类型
图2 新疆哈密市白水井铁矿地质图(据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2009)
根据矿床特征和控矿因素、矿物共生组合特征等综合分析,白水井铁矿的形成系浅海相火山—碎屑岩沉积—铁矿沉积,经变质形成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即浅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
6 矿床远景评价
白水井铁矿位处中天山多金属成矿带次一级平顶山—坡子泉铁、金成矿带中部,在该成矿带上分布有平顶山铁矿、白山泉大型铁矿、双井子铁矿、哈密市金矿、坡子泉东铁矿等多个金属矿床,且有断续的铁帽出现,均分布于下石炭统红柳园组地层中。铁矿体均呈透镜状,矿体具有尖灭再现的特征。在区域上由铁矿体引起的磁异常多呈断续独立的弧岛状分布,均由磁铁矿体引起。
根据目前工程控制情况,白水井铁矿已接近中型规模,3号勘探线以西和8号勘探线以东矿体尚未控制,矿体向东、西在走向上仍有延伸;通过已施工钻孔成果来看,Fe7号隐伏矿体在倾向和走向上也有较大延伸;磁异常征也说明,各矿体在倾向、走向上延伸较大。
综上所述,根据该区地质、构造条件及已有矿产特征,该区是寻找浅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潜力较大及有利远景区。
[1]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哈密地区板块构造划分[R].2004.
[2]王伟,郭勇明,姜晓,等.新疆哈密市白水井铁矿详查报告[R].2009.
[3]新疆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东疆1∶20万区测资料[R].2003.
P618.31
A
1004-5716(2015)03-0168-04
2014-03-24
2015-01-13
郭勇明(1983-),男(汉族),江西赣州人,工程师,现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及矿产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