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2015-02-25杜晋峰江华郑晓梅

西部医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病史病灶发生率

杜晋峰 江华 郑晓梅

(1.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泸州 646000;2.泸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泸州 646000;3.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杜晋峰1江华2郑晓梅3

(1.泸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四川 泸州 646000;2.泸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泸州 646000;3.四川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四川 泸州 646000)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防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在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40例进行调查, 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情况分为抑郁组(SDS总分>30分)和非抑郁组(SDS总分<30分)。对PSD患者的性别、家庭关系、经济困难、丧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发病次数、病灶部位、病灶数目及基础疾病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40例脑卒中患者中出现PSD 58例,发生率41.43%。病灶位于大脑前部者抑郁组24例(41.1%),非抑郁组20例(24.4%);有多个病灶者抑郁组40例(69.0%),非抑郁组33例(36.0%),有心血管病史者抑郁组16例(27.6%),非抑随组14例(17.1%);有抑郁症病史者抑郁组7例(12.1%),非抑郁组3例(2.4%);有脑卒中病史者抑郁组23例(39.7%),非抑郁组15例(18.3%)。两组在病灶部位、病灶数目、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脑卒中病史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脑卒中; 抑郁状态; 相关因素

卒中后抑郁(PSD)是脑血管病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卒中后1个月内是PSD的发病高峰期[1]。抑郁症是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常伴焦虑、躯体不适、能力下降、睡眠障碍和悲观无价值感,这种不良情绪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家庭负担。脑卒中后抑郁是影响患者心身健康和回归社会的重要因素[3]。本研究旨在探讨PSD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康复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7月在泸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男性98例,女性42例,年龄42~76岁,平均(60.20±8.5)岁。其中脑出血42例,脑梗死98例。有高血压病史者120例,糖尿病史42例,冠心病史30例。观察期1~6个月。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脑卒中。②无语言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能独立完成量表及问答。③病前无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各种功能性障碍病史。④无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或其他严重躯体疾病。

1.2 方法 入院后采集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居住地点、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经济情况和家庭关系等情况,以及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史、卒中病史、抑郁症史、临床诊治经过等,应用抑郁自评量表[4](SDS)对抑郁症状进行评分,将SDS<30分归为非抑郁组,SDS>30分归为抑郁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4](HAMD)评分,总分<7为无抑郁,7~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SD的发病率 140例脑卒中患者发生抑郁症者58例(41.43%),其中轻度抑郁38例(65.52% ),中度抑郁16例( 27.59% ),重度抑郁4例(6.90%)。以轻、中度抑郁多发,重度抑郁发生率低。

2.2 抑郁与脑卒中损害部位的关系 左侧大脑半球38例(65.52%),右侧大脑半球20例(34.48%);白质病变22例(37.93%),额叶病变12例(20.69%),额顶叶病变10例(17.24%),顶叶病变8例(13.79%),顶枕叶6例(10.34%);其中单发病灶18例(31.03%),多发病灶40例(68.97%)。

2.3 PSD发病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性别、家庭关系、经济困难、丧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发病次数、病灶部位、病灶数目、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脑卒中病史等因素为PSD的影响因素,其中家庭关系、经济困难、丧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等因素与患者卒中后抑郁有相关性,心血管病史、抑郁病史、脑卒中病史、病变位于前部、多个病灶等因素与PSD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而抑郁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见表1、2。

表1 卒中后抑郁与非抑郁组单因素分析[n(×10-2)]

表2 卒中后抑郁与非抑郁组单因素分析[n(×10-2)]

2.4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以有无抑郁为因变量,相关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①PSD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②经Logistic回归分析逐级剔除,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脑卒中病史、病变位于前部、多个病灶等因素与PSD有显著相关性。

3 讨论

卒中后抑郁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疾病状态,患病率约为30%~50%[5]。本组发生率为41.4%,与文献报道相符。PSD发生的机制包括两个方面:①生物学方面:与脑卒中损害大脑后的神经生物学改变有关。研究表明,抑郁症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为去甲肾上腺素(NE)和5-羟色胺(5-HT)系统的失衡。PSD的神经生物学改变与原发性抑郁相似[6]。急性脑卒中时由于破坏了5-羟色胺能神经元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及其传导通路,导致NE和5-HT两种神经递质含量减少,从而导致抑郁症[7]。②社会心理方面: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导致肢体、语言等功能障碍,由此带来社会和/或家庭角色的改变,使其产生了无用、绝望、包袱感等心理负担,这些社会和心理负性因素导致患者抑郁症的出现[8],部分患者抑郁可迁延不愈,发展为重度抑郁症。

多数研究认为,PSD多表现为轻度抑郁症状[9],与本研究结果相似。PSD轻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悲伤、睡眠障碍、运动阻滞、失望、易激惹、焦虑及躯体症状,重者还可有紧张、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甚至绝望、自杀等。这些症状会直接影响患者接受治疗和康复锻炼的主动性,影响其语言、认知及肢体等神经功能的恢复,因而影响康复效果,应早期予以心理干预及药物治疗。单因素分析提示,PSD与性别、家庭关系、经济困难、丧偶、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发病次数、病灶部位、病灶数目、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脑卒中病史等12个因子相关;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D与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脑卒中病史、病变位于前部、多个病灶等因子显著相关。

有研究发现,大脑半球病灶越靠近额极则抑郁发生率越高[10 ],抑郁症状也较严重。本资料显示,大脑半球前部病灶与抑郁的发生显著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及基底神经节到达额叶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时,可影响区域内的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通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下降而导致抑郁。从卒中病灶发生的部位看,Robinson[11]研究指出,病灶左侧半球前、皮质或皮质下,尤其是产现灶累及左额叶背外侧明明为与抑郁的出现相关,推测可能因为左半球在逻辑思维、语言功能等方面具有决定性作用,大脑左半球损害更容易引起精神障碍。本研究结果亦表明,左侧病灶发病率高于右侧病灶,前部病灶发生率高于后部病灶;皮质病灶发生率高于白质病灶;多灶患者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灶患者。有报道显示,发病次数越多,导致病灶数目也增多,梗死灶数目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12]。多灶患者PS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灶患者,这是由于神经递质通路遍布皮质和皮质下结构,卒中时神经递质通路受阻可能产生抑郁,多发性病灶损伤这些递质通路的机会相对比单发更易引起抑郁。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具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紊乱、心脏病等合并症患者,重度抑郁的风险明显增加,可能是下丘脑-内分泌反射轴紊乱,交感神经兴奋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发了相应的神经生物学反应,因此合并存在的疾病越多,其应激反应也越大,引起的神经生物学反应越明显,抑郁程度越重。

有研究证明[13],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发病率呈正相关性。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PSD发生率越高。卒中后引起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言语、肢体功能障碍等残疾,导致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下降,正常的生活、工作、社会交往的环境均发生明显改变,使患者产生自卑、无能情绪,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本研究亦显示,患者肢体功能缺损越严重,生活质量越差,抑郁程度也越严重。

4 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SD是一种躯体疾病与精神疾病存在紧密内在联系的器质性情感障碍[14],两者互为因果。PSD在卒中后1个月内发生率最高,经多因素分析得知,内向不稳定个性、家庭的矛盾性、社会支持以及肢体的功能状况与其高度相关,说明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与躯体、心理、社会3个方面的因素有关,故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PSD患者应及时进行抑郁评估,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15],在早期康复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干预,辅以药物治疗,尽早消除或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让患者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致残率或减轻致残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1]Dafer RM,Rao M,Shareef A,etal. Poststroke depression[J].Top Stroke Rehabil,2008, 15(1):13-21.

[2]李衍滨,王心蕊.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和帕罗西汀治疗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5,18(4):209-210.

[3]王基鑫,柳青春.脑卒中后抑郁46例临床资料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3,19(1):88-89.

[4]张明远.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S].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34-189.

[5]张威,丁素菊.卒中后抑郁[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8(4):312-314.

[6]Gaele JM,Bogousslavaky J.Poet-stroke depyession[J].Expert Rev Neurother,2008,8(1):75-92.

[7]张国利,曾湘良,刘芳,等.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与患者预后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8):52-56.

[8]江开达.抑郁障碍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90.

[9]Paolucci S,Gandolfo C,Provinciali L,etal.The Italian multicenter observational study on post-stroke depression(DESTRO)[J].J Neurol,2006,253(5):556-562.

[10] 张通,孟家眉,项叠君.卒中后抑郁症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2):73-77.

[11] Robinson RG.Depres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lesion loeation to lesion location after strok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t,1998,65(3):410.

[12] 张长青,方向华.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J].中国精神疾病杂志2006,32:283-286.

[13] 马景贺,周玉森,李曙光,等.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09,7(9):945-946.

[14] 林浩,季一飞,林英,等.优质护理对门诊焦虑和抑郁情绪患者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6):806-808.

[15] 张东清,曾伟杰,熊丹.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6):757-759.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he relatvie fa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

Du Jingfeng1, JIANG Hua2,ZHENG Xiaomei3

(1.LuzhouMentalHealthCenter,Luzhou646000,Sichuan,China; 2.DepartmentofNeurology,LuzhouPeople'sHospitalof,Luzhou646000,Sichuan,China; 3.DepartmentofNeurology,TheAffiliatedHospitalofSichuanMedicalUniversity,Luzhou646000,Sichuan,China)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early prevention and intervening measure by studying the relative factors of post-stroke depression(PSD).Methods 140 strok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depression group (SDS>30) and non-depression group(SDS<30) by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and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Sexuality, family relationships, economic difficulties, widowhood, characters, social supports, the number of underlying diseases, the location of lesions, the number of lesions and other related factors with PSD patients were chosen to analysis.Results 58 cases appeared PSD in total 140 stroke patients. The occurrence rate was 41.43%. The Post-stroke Depression wa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location of lesions, the number of lesions, cardiovascular disease histories, depression histories, and stroke histories.Conclusion Post-stroke Depression is the result of joint action of many factors.

Stroke; Depression state; Relative factors

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4ZD0167)

R 743.3; R 749.1+3

A

10.3969/j.issn.1672-3511.2015.06.012

2014-12-17; 编辑: 母存培)

猜你喜欢

病史病灶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医生未准确书写病史 该当何责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