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材料发展趋势暨第七届海峡两岸新材料发展研讨会在宁波召开
2015-02-25惠琼
2015新材料发展趋势暨第七届海峡两岸新材料发展研讨会在宁波召开
2015年5月16日,由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和中国材料科学学会(MRS-T)主办,浙江大学和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承办的“2015新材料发展趋势暨第七届海峡两岸新材料发展研讨会”在宁波成功召开。国家科技部、工信部、自然基金委有关领导,宁波市科技及产业主管领导,海峡两岸三地新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C-MRS理事长黄伯云院士、MRS-T副理事长簡朝和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苗治民副司长分别致开幕辞。黄伯云院士指出,当前正值“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重要阶段,本次研讨会将海峡两岸的材料科学家聚集起来,探讨传统材料的改造升级和国际新材料发展动向、热点问题,以及如何加快实施新材料的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和高铁工程、新能源汽车等一系列高技术产业需要新材料的支撑,新材料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簡朝和教授表示未来海峡两岸材料研究学会将深化两岸材料界的交流,探索合作交流的新形式,开创新局面。苗司长表示工信部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正会同发改委、科技部、基金委等部门研究促进新材料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他介绍了新材料发展总体发展思路,各类新材料的发展目标以及创新体制机制方面的计划举措(详细阅读,请见本期415页)。
随后,宁波市科技局副局长、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副主任杨正平博士介绍了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情况。
会议邀请了海峡两岸三地的15位知名材料科学家就当前新材料发展的一些热点和关键问题分别作专题报告。 邱勇校长作了题为“有机高分子发光材料与器件”的报告。指出有机高分子发光二极管(OLED)相比有机高分子太阳能电池、有机高分子薄膜晶体管等方向,发展最快、最引人注目,原因在于OLED率先取得了应用。他认为面向应用的材料创新可能是新材料创新发展的一个选择原则。台湾陈力俊教授介绍了纳米铜连线铜孪晶处原子扩散特性,Cu3Si纳米线阵列液相合成、基于Cu2S纳米线的多级阻抗转换器等铜化合物相关的研究成果。C.T.Liu院士的报告讨论了用于描述高熵合金中原子尺寸对固溶度和相稳定性影响的新参数,并介绍了一种FeCoNiCrMox高熵合金的力学性能特征。
李述汤院士的报告展示了碳量子点/氮化碳复合催化剂催化光分解水、聚合物/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白光OLED照明3个纳米碳基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材料研发和设备研发最新成果。陈政教授介绍了离子液体热致变色材料及薄膜的研究工作,这种材料稳定不挥发、透明度好,可应用于智能窗户。杨锐教授的报告探讨了Ti6246合金保载疲劳性能及机制,并介绍了粉末冶金Ti2AlNb合金、TiAl合金研究及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
谢建新教授阐述了高硅钢韧化增塑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介绍了基于此研发的形变热处理增塑轧制工艺和控制凝固-控制轧制工艺及其最新进展。台湾王錫欽工程师报告了台湾中钢公司第三代高强度钢的研发思路以及研发的晶粒微米化、析出纳米化、亚稳残余奥氏体控制等关键技术和最新成果。台湾高振宏教授作了题为“3D IC封装技术与材料”的报告,指出封装技术是系统整合科技中的内层核心技术,封装技术及材料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期。邓涛教授介绍了仿生热探测材料、仿生的能量转化界面结构设计等仿生热能材料的研究思路和最新成果。
崔平所长介绍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情况和发展经验,宁波材料所在新材料创新研发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成绩突出,探索了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子。台湾簡朝和教授作了题为“无线通讯陶瓷元件与模组”的报告。周少雄教授介绍了我国稀土功能材料的发展现状,非晶功能材料的研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在配电等领域的市场应用前景。
台湾陈三元教授介绍了标靶、功能化、多重疗效等纳米药物传输载体的研发成果,这些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肿瘤治疗高效性和减少副作用。徐坚教授评述了我国聚丙烯腈碳纤维的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指出碳纤维生产工艺流程长,有4000多个关键工艺控制点,技术难度大,希望科研体制机制逐渐科学、完善,呼吁国内研究机构开放合作。
本次研讨会各位报告人的报告内容丰富、直击研发及应用领域前沿,对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权威分析、建言献策,是研讨新材料科研及产业发展动态的又一次高端会议。报告主持人风趣幽默,作了精彩点评和总结,参会代表热烈讨论、深入交流,研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本刊通讯员惠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