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金丹青两辉煌*——读容庚先生与胡厚宣先生通信十五帧
2015-02-25胡振宇
胡 振 宇
吉金丹青两辉煌*
——读容庚先生与胡厚宣先生通信十五帧
胡 振 宇
摘要:《金文编》为著名古文字学家容庚先生一生精力所萃,乃研究金文及古文字学必读之用书。该书于1925年正式出版后不断补充,先经1939、1959年几次修订,此后容先生仍注意不断补充新材料,不断完善旧书稿。1974至1977年间容庚先生致古文字学家胡厚宣先生十余封通信,记录了容先生于准备修订《金文编》期间的心路历程,间或述及甲骨文字和汉字简化。从中可以了解老一辈学人治学的艰辛、认真的态度及忘我的奋力,这于学术史亦是不可或缺的史料。谨以此文纪念容庚先生诞辰120周年。
关键词:容庚; 胡厚宣; 《金文编》修订; 《甲骨文合集》编撰
东莞容希白(庚)先生是当代著名的古文字学、金文、青铜器学家,望都胡厚宣先生同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专治甲骨学。1930年代,古文字之学大倡,容先生在燕京大学教书,胡先生还是北京大学学生。北京的一批研治古文字的学人,经常在中山公园的水榭聚会,大学高年级学生有时也参加,热热闹闹,极盛一时,而容先生最为积极活跃。容、胡两人的交往若从那时计,已历经五十年。其间,胡先生于抗战胜利后在北平,为编辑《甲骨文合集》来广州,两人又多有交往并数度晤谈,胡先生言“受教很多”;而容先生来北京,参研故宫青铜器及北上办事,也专门来看望老友,胡先生言“盛谊非常感激”。
20多年前的1994年,在容希白先生的故乡广东东莞,古文字学界纪念容老百年诞辰时,胡厚宣先生曾写有《深切怀念容希白先生》一文*刊《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古文字研究专号),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26—34页。,怀念故友,感人至深。文章中提到:“至于先生之为人,言不违心,行不悖理,耿介刚直,素为人所崇敬,我也是对容先生十分崇敬的一人。在他受孤立受批判的时期,我一直同他保持书信来往。为了找寻《金文编》第三次修订本的稿本,我找过夏鼐所长、王世民同志,见到郭老,我也问过此事。”我个人理解此一“时期”,应是在1974至1977年,“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因为胡厚宣先生收藏有此一时期容老的十五封来函,信中所谈问题的焦点,即是“《金文编》第三次修订本的稿本”。
广州可居室主王贵忱先生在论及容老书法时有言,容老少时从其舅父邓尔雅先生治《说文》,并习篆刻,20余岁即出版了与其弟肇祖同辑的《东莞印人传》。这时他的书法、篆刻,已为亲旧所赏识。日后,王先生亦曾亲听元胎先生言,谓自己常写小篆,而其兄多作大篆。王先生也断言容老在书学上的成就,是“真、草、隶、篆诸书体,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只是行草书作品不可多得,隶分书件更为少见罢了”*见王贵忱:《略谈容庚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可居丛稿》,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440—443页。。只是容老晚年这十余通信札,乃用钢笔所为。但在硬笔书法中,依然可见其书学之功力。
图1 容庚来函信封
1974年9月16日函
厚宣先生:
奉31日惠书,知兄有晋祠云冈之行,故未即复。兹奉还《金文通释》十四册,奉赠《中国文字》四册,希查收。棪斋寄中大《中国文字》二十册,如兄有暇翻阅当转借寄上,不知能于一个月内寄还否?如工作较忙分两次寄亦可。其考释虽幼稚,国内尚无如此甲骨专刊。
科学出版社印拙著《金文编》第三版,原稿在考古研究所,不知能否退还?在所实无多大用处,如以为有用,何如留第四次原稿。第二版原稿已由商务退还,考古所必欲扣留第三次原稿,实所未喻。第三版是两面印,久已绝版,觅两部剪贴亦有困难。
藁城发现之文物,便希示知为感。
敬颂
著安
弟庚上九月十六日
所说“晋祠之行”,是胡先生亲往调查甲骨一事,胡先生“被告之山西有一片《菁华》,我说不可能,《菁华》收大骨四,三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在辽宁博物馆,《菁华》前八即此四版之正反。待我得到拓片,知是仿刻。等我亲往山西,见到此物乃一石膏模型”*见胡厚宣:《我和甲骨文》,熊国祯主编:《书品》,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第2期,第30页。。
《金文通释》乃日本立命馆大学教授白川静博士所著,白川氏,1910年生于日本福井县,1943年毕业于日本立命馆大学法文学部汉文学科。历任立命馆大学文学第一部教授、文化厅重要文化财审查委员等,专攻中国古文字学及殷周史、中国文学。白川教授著述丰富,所著《金文通释》一书,早已享誉士林,书乃白鹤美术馆以“白鹤美术馆志”名义出版,从1962年起出版,计划出六十册,于铭文详细考释。早在抗战胜利,胡厚宣先生由后方回来,执教于沪上复旦大学,即收到白川教授来信,索要胡先生所作《甲骨学商史论丛》(简称《论丛》)一书,但胡先生已无重本相赠。1952年“思想改造”运动中,山东大学丁山先生故去,其所藏一部《论丛》流散到了日本。白川教授根据这部《论丛》,写了一篇《胡厚宣氏的商史研究》,对胡先生多所奖掖,从此开始与胡先生相交。此后,白川教授始寄赠自己的著作。《中国文字》是董作宾先生在台湾大学古文学研究室时主编,1960年9月第一期出版。棪斋者,广东顺德人,为晚清著名史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和藏书家李文田后人,时任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有《棪斋甲骨展览》(1966)、 《联合书院图书馆新获东莞邓氏甲骨简介》 (1969)问世。
容先生此时正致力于《金文编》第四版,而胡先生主持的《甲骨文合集》于1973年后又成了国家和科学院历史所的重要任务。此时大陆尚未开放,海外研究成果鲜见,只能依朋友辗转借阅。而广东地近港澳,南风习习,近水楼台。不光是拜请容先生,连商(锡永)先生处,胡先生也时有信函往还,商老也成为搜集海外最新资料的好帮手。王宇信就有《商承祚教授对〈甲骨文合集〉编纂工作的巨大贡献——读胡厚宣教授和历史研究所致商老的几封信》*刊《商承祚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年,第41—47页。一文,谈到:承蒙商承祚教授的哲嗣慨允,恭读胡厚宣教授在编纂过程中(1974至1979年)先后致商承祚教授的五封信。在1974年1月12日致商老的信中,胡先生说:
在北京中国图书进口公司,尚有港台出版的几种资料,未能购到。除香港《联合书院学报》已托希白(按:即容庚教授)代为设法之外,台北方面,有另列六书,拟恳先生代为设法托人购买。希白先生谓先生有亲戚贺先生可以代办,不知可否?……
烦渎之处,无任感激!
无独有偶,在胡先生那里,也还有商先生往来的七封来信。同样谈及甲骨文研究的国内外资料,《甲骨文合集》的内容编排,亦提到“您(指胡)为汇编(《合集》)不辞辛劳,各地收集资料,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和学习”。(摘自1975年3月18日函)
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遗址是“文革”中的重要考古发现,1972年发现有铁刃青铜钺。这年冬天,国家文物局派专家组到台西考察,胡厚宣先生即在其中。容先生身处岭南,对此一发现的关注自不待言。但信中最关注者,为《金文编》原稿。
1975年2月21日函
厚宣先生:
十二日惠圅收到。棪斋甲骨照片当促其早日寄上。
师克盨拓本,故宫制度较严,既不欲出借,弟不欲向学校领导请求写介绍信,就此作罢。
弟非在考古所任职,稿无留在考古所之必要。另函请代转,看其如何答复再议。中华曾来函接洽,弟实未能定期编成,故未有签订契约,更无由中华向所洽索之理。如此转持,实非始虑所及。
累渎清神,不胜感荷。
此颂
春褀
弟庚上 75.2.20
王贵忱先生在谈论容老的为人时言道,容老秉性耿直,对朋友开诚相见,有什么就说什么,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更不看风使舵*见王贵忱:《严正、勤奋的容庚教授》,《可居丛稿》,第532—535页。。早年容先生北上故都,后担任国立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鉴定委员之职,得以目验禁城及行官所藏精美铜器,所以继《金文编》之后,还著有《宝蕴楼彝器图录》(1929),《秦汉金文录》(1931),《颂斋吉金图录》(1933),《武英殿彝器图录》(1934),《金文续编》(1935),《善斋彝器图录》(1936),《颂斋吉金续录》(1938),《商周彝器通考》(1941)等书。容老在《甲骨文编·序》中谓:“余乃不癖石而癖金。所见彝器款识逾五千种,集其器以为《宝蕴楼》、《武英殿》诸图录,集其铭以为《秦汉金文录》,集其字以为《金文编》,意天下可乐之事未有过于此乎。”而四十年后欲借拓本而不得,殊是可悲。
1975年9月5日函
厚宣先生:
奉廿六日来示,知甲骨一合经已送到,田同志事务太忙,不获多谈。大著甲骨论文,散见于各杂志中,不易尽见,可否于《合集》中酌为附入。
棪斋数说与同志数人参观马王堆,借公私所藏广东人书画至中文大学展览,至今尚未成行,故三个月来未曾通信。
弟之《金文编》补遗,乃搜集宋代所出,将近完成。俟《金文诂林》出齐,校勘一次,《金文编》亦可写定。但杂务太多,未能急就耳。匆匆奉复。
敬颂
著褀
弟庚上十一月五日
1975年10月28日函
厚宣先生:
奉惠书知嫂夫人恢复健康,不胜祝贺。
《金文诂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全书约二十二册,前两三个月印出十一册,尚有一半定年底出齐,预约港币四百五十元。现港币贬值,不知有无加价,中大预购一部,据云由外文书局代定。
新出金文,不易得见,拓本只从《文物》、《考古》中录取一二。弟非巧息(媳)妇,如何能作无米炊。甲骨金文同一命运,兄当与有同感。
《金文编》在三版基础上新收铜器407件,收入新字192字,新增重文1 661字,新增附录273字,欲待《诂林》出齐,略作修正,原意托马国权补摹新字,现他改参加竹简工作,摹字停顿下来。弟现在编《金文编补遗》,补宋代著录金文,亦有些新字。
北京铜器展览,弟不欲参观,盖走马看花,实无所得。
复颂
著祺
弟庚上十月廿六日
拙藏甲骨俟有便人送上
《金文编》为容先生一生精力所萃,乃研究金文及古文字学必读之用书。于1925年正式出版后不断补充,先经1939、1959年几次修订,此时容老仍注意不断补充新材料,不断完善旧书稿。
1976年1月28日函
厚宣先生:
近两三月来,补宋代著录金文为《金文编补遗》,大致已毕,正在覆勘中,有可校正《金文编》之误者为释作,齐鎛(改称鎛)义政宋代齐侯鎛(改称夷鎛)义政故知与为一字,夺重文。孙诒让从宋人释为肃,文义较合,《金文诂林》并引日人高田忠周说,引释名箫肃也,其声肃肃然清也。《金文诂林》十四卷已出齐,尚有《附录》二卷未出,不知考古所已购得未。
《文物特刊》非公开发行,弟只从友人辗转借观,第七期得见何尊、卫盉、卫鼎、匜,皆属重器。然文字缩少,办(辨)认困难,更无法摹写。
于思泊来函云“近年来出土的铜器不会少于两三千件,可补尊著《金文编》三分之一。我的估计大致不差,我兄不信,将来自有信之一日”。此等新出之器,皆未得见,增订《金文编》第四版,使弟灰心。八十老翁何所求,留待后人可也。
《特刊》言安阳新出土甲骨一大批,《甲骨文合集》出版,能不能因此延期。棪斋数月未有来信,闻学校派别颇有纠纷。《合集》既未采用其拓本,不必寄赠。敝藏牛骨十三片,原非精品,寄来谢函,使弟惭愧。
方法敛《甲骨卜辞七集》,弟诚有之。“文化大革命”,加以迁居,藏书颇有散失。《七集》编觅未得。检出明义士《殷墟卜辞》,白瑞华甲骨五十片各一册,兄如未有,即以寄赠。
复颂
春节多福
弟庚上76.1.28
三十年前弟南归,将书邮寄广州。因邮费加价,有一部分留存舍弟处。兹另函请就近向舍弟一问,何如。
《金文编》在不断补充更新过程中,遇到考古发掘的日益进展,新器物层出不穷。对容老来言,亦喜亦忧,喜的是“不会少于两三千件”,可补《金文编》三分之一,忧的是自己已然“八十老翁”矣。
容老信中所言“校正”者,今在中华书局1985年7月出版的《金文编》第四版中,已有了见证。(卷3,第201页“肃”字一栏)
对于甲骨文字,胡厚宣先生有云:“(容老)对甲骨文亦很有研究,当甲骨文出土不久,王国维、马衡、陆懋德等到处讲演,宣传甲骨文之发现及其意义的时候,容先生也写了《甲骨文字之发现及其考释》一文,登在北大《国学季刊》1卷4期,1923年出版。”“(胡先生)抗战八年,回到北平,见到分别已久的师友,他们都帮我搜集抗战期间,流散在北平天津的甲骨文字。来往更多的容先生,他经常进城看我,使我受教很多。他还把自藏甲骨交我摹录和墨拓,后来爽落把自藏的十三片大片甲骨,捐送给了我们《甲骨文合集》编辑组收存。”*见《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古文字研究专号)。
1976年3月4日函
厚宣先生:
《文物特刊》5、7两期收到。敬谢。
明义士《殷墟卜辞》今日寄上,兄可留用。
《金文诂林》十四卷出齐,尚差《附录》两卷未出。近日开会较多,细读不易,加以新出金文尚未得见,弟年已衰老,《金文编》何日能完成第四版,未敢质言。思泊至京编写《甲骨文字类编》与兄必多商讨,其自然分类法如何分类,便希示知为荷。
复颂
著褀
弟庚上三月三日
舍弟元胎复信,谓方法敛卜辞未曾觅得,并此附闻。
信中所说于省吾先生编写之书,原拟做《甲骨文考释类编》,而最终以《甲骨文字诂林》为名,分四册由中华书局于1996年5月出版。
容老三弟肇祖日后任职于中国科学院(今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胡厚宣先生同住在北京东城东罗圈胡同社科院的宿舍,且为同一单元的楼上楼下。记得上世纪70年代,容老来京,往老弟家时顺便造访胡宅,振宇能一瞻容老风采,只听得老人家一口广东官话,同其老弟声音几乎一样。此一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1976年3月11日函
厚宣先生:
七日惠书收到。
思泊兄经已到京,寓西郊轻工业部第二设计院17宿舍302号。另一地址人民路36号中华书局赵诚同志转。
《金文诂林》考古所已订,就不必重复。近来开会太多,金文新出之器不易见到,故增订《金文编》事不知何日才能完成。如中华书局可供旅费食宿,尚拟往京一行。
复致
敬礼
弟庚上三月十一日
于省吾先生来京,多由女公子于世凤大夫照料生活。于先生与容老有数十年情谊,于老斋名为“双剑誃”者, 得自颂斋之剑, 即其中之一焉。容老得知老友来京编写新著,自己当然心动。只惜无此机缘,奈何奈何。
1976年3月24日函
厚宣先生:
承历史所寄来《甲骨文合集》拟订的分期分类意见,征求答复,弟以为分期较简单,分类太复杂,非弟所能了解,何能答复。筑室道谋三年,不成恐蹈此病,现在你所发出公函当在百封以上,而答复者能有十分之一否,徒费时日,大可不必。此函乃私人之谈,非答复你所,不必交所为要。
此致
敬礼
庚上三月廿三日
《文物专刊》收到,何必劳兄索取寄来,不如在《文物》发表,公之同好较为合理。
图2 容老76.3.23函
《甲骨文合集》(简称《合集》)编撰之初,首先成立由著名甲骨学家、考古学家组成的编辑委员会,郭沫若、于省吾、尹达、王襄、王献堂、李亚农、胡厚宣、容庚、唐兰、夏鼐、徐中舒、商承祚、张政烺、曾昭燏、曾毅公等名列其中。《合集》的分类,有着时代的烙印。尹达在《合集》“前言”里也说道:“同志们力图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编辑这部资料合集,以便于学者参考。在分类问题上曾发生过一些分歧和争论,走过一些弯路。”容老直言:“与友人交往中亦不改其赤子之心,如与孟真先生函,中有:‘所欠十元, 即刻还来。’”*见李瑾:《记容希白师治学及待人之道》,刊杜正胜、王汎森主编:《新学术之路——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七十周年纪念文集》 下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年;又见《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1976年6月11日函
厚宣先生:
久未修候起居,奉惠书备悉贵体违和,伏惟珍摄。比来政治重于业务,开会较多,加以身体衰老,心力交瘁,改编《金文编》事进步甚慢。新出铭文不易得见,摹字初靠马君,现他另有工作。《金文诂林》已出十五巨册,尚未看完。《附录》两三册亦未出齐。《金文编》第三版,原稿考古所未肯交还,弟实不知其意何在,种种原因拖延是有缘故的。从前不注意宋代所出金文,现已编为《金文编补遗》,得五六百字,如有人代为摹字,出版较易,或者剪贴影宋本《啸堂集古录》刻本薛氏《款识》,成书更易,谁能提倡这种工作呢。
复颂
著安
弟庚上六月六日
郭老久入医院近况如何,至念希示。
郭沫若先生与容老交往, 亦有数十年之光景。容老门人李瑾先生谈及此事有谓:“(郭老)诸多学术成果之取得, 其与郭先生家学渊源造就其深厚之国学基础、科学治学方式之引导、敏锐犀利观察问题洞透之天赋以及勤奋努力等等综合因素所致, 然而若无希白师学术资料之援助, 恐难克奏朕功。试观《郭沫若书简》五十余通材料证明: 方郭先生处乎异国无人知晓, 无人与之探讨且材料匮乏之时也, 希白师即慨然惠借图书、拓本不绝于途, 即以《殷虚书契前编》价值二百金一书而言, 借与郭氏长达一年之久而无难色。时师方任《燕京学报》主编, 极力主动向郭氏提供版面, 显示出师为郭氏予以物质及广告宣传之援助。1929至1930年春, 师更利用燕大教授、史语所特约研究员、中国古文字及青铜器研究泰斗地位向傅孟真所长说项, 推荐郭著《甲骨文字研究》一书在《集刊》上分期连载, 稿酬每千字五元, 刊完后再由中央研院出单行本。”“夫厚施而不望报, 推赤心以入他人腹中而无所难, 彼何人斯, 非古之真人也耶! ”*见李瑾:《记容希白师治学及待人之道》。
又,《郭沫若致容庚书简》八开精装本已于2009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
1976年8月31日函
厚宣先生:
前接1974.9.28来函,谓“考古所尊著《金文编》底稿已催问,谓即可解决”。当时以增订第四版,一时未能完成,故不即求解决,转眼经已二年,乞兄切实商洽,答复为盼。
《甲骨文字合集》进行情况如何,希示。
敬颂
著褀
弟庚上76.8.27
1976年10月1日函
厚宣先生:
奉惠书得悉兄因地震移居上海,经已回京,至慰远念。
关于《金文编》底稿事,1959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于今已十八年,出版后原稿即留考古所,并未索还。现拟改编新版,弟年已衰老,摹字有困难,需采用旧稿摹字一部分,如新版既出,则底本仍由考古所保存,亦无不可。
改编新版,中华书局曾来函接洽出版事,尚未确定,不知科学出版社意见如何。
新版弟一人不能独任,须请别人协助,不知现在稿费或赠书如何规定,请询科学出版社示知。
《甲骨文合集》由兄主编,必能耳目一新,满足人意。弟惟盼能早日出版耳。匆复。
敬颂
著安
弟庚上 十月一日
信中可见容老念兹在兹的就是新版《金文编》的工作。王贵忱先生也曾谈起:“尤为可贵的是,他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仍孜孜不倦地修订第四版《金文编》和整理其他文稿。”这种精神一直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王先生回忆,1982年春,容老“因不慎跌倒而至坐股断折,伤势较重,三个月前已入广州中山医学院治疗。这期间我们曾多次去探望他。在交谈中,知道他在卧病中仍不忘中大古文字研究室的工作,盼望着快些出院,对不能动手修订《商周彝器通考》一书以为憾事”*见王贵忱:《严正、勤奋的容庚教授》。。
1976年11月16日函
厚宣先生:
接八日来示,即遵尊意致书考古所。所以不直寄考古所者,恐所有拖延,弟有误会致成僵局,不如仍由兄调停较为方便。弟已收集一部分材料,由马君摹得。近复商请中大古文字室同志三数人参加,阅读《金文诂林》修正误释,可望早日完成。前书用简体书写说明,现以简体非经法定,教部公布四次简化尚未普及,各字不如仍用繁体书写,尊意如何。如考古所问及何时可以交稿,虽不能确定日期,但欲速之心,人所同有,断不拖延太久,稿费赠书问题,同人同意不再提出,得兄多次调停,不胜感激。
复颂
著安
弟庚上十一月十五日
致考古所函劳兄带去。
容老“早在五十年前(笔者按:文章作于1984年,今天应作八十年矣),就已致力于字体简化的研究,并于一九三六年八月出版了手订简化字典。可见他这时已认识到简化字体是中国方块字发展的方向,并在他自己所书的行楷字件中加以身体力行。在他手书印本的著作中,这种简化字是其书法一大特色,一直到晚年,所写的题跋和信札中,犹见这一别致书法,只是到了七十年代中期以后则不多见了”*见欧初、王贵忱:《略谈容庚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家庭》1984年第3期。。容老是“以古文字学家身份参与汉字简化”,其“对待汉字简化的态度及其具体思路和方法不仅在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仍在延续的有关简化汉字和汉字规范的讨论也深具启发意义”*见禤健聪:《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趋势——古文字学家容庚对汉字简化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第513期,2013年10月21日。。
1977年1月18日函
厚宣先生:
奉十一月廿八日惠函,谓《金文编》拙稿将由考古所直接寄来,嘱以静候,今将两月,想无见还之意。查印本封面有“考古研究所编辑”,又出版说明有“还经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校订过”,则原稿以存所中为宜,但弟非考古所职员,编辑究是何人校订过,是哪一个字,均非事实。考古所不应出此,十七年来新出土之古铜器铭文甚多,原书实有增订之必要。故请兄代向考古所索取原稿,如不能解决,请示郭老如何。累渎清神,不胜铭感。
敬祝
新禧
弟庚上一月十七日
容老以八十高龄而雄心不改,但工作迟迟不能展开,未免着急上火,以至要上告到郭老处。足见老人家与时间赛跑的努力。正如王贵忱先生所形容的,真乃“严正、勤奋的容庚教授”。
1977年2月15日函
厚宣先生:
惠书敬悉。考古所既决定将拙稿退还,弟当静待,不复急急。屡渎清神,不胜铭感。
广州严寒,无煤炉御寒,工作在半停顿中,菜蔬肉类均甚缺乏。
《金文诂林》最后附录两卷,由李孝定编纂,尚未出齐,拙稿亦受影响。
复颂
著安
夏鼐所长并此致候。
弟庚上二月十一日
转眼时间到了1977年,“四人帮”已被揪出,国家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此时节,经济困难,物资匮乏。像容先生这样的老人家生活的艰辛、困境可想而知,但即便是在如此情况下,容老心中牵挂的只是修订《金文编》。
1977年6月9日函
厚宣先生:
奉二月七日惠书。云见到所长夏鼐同志,据称《金文编》原稿曾经讨论,决定退还。又询及资料室王世民同志,谓年代已久,原经手人在假,该稿正在寻觅中,一俟找到,当即寄上。现经过四个多月,以一千余面之厚稿,当不至遗失无踪。敬烦代为催问,不胜感荷。
顺颂
著褀
容庚上77.6.9
此是容老事关找寻《金文编》第三次修订本稿本的最后一信。据张振林先生《金文编》第四版后记中记载,1977年冬,此书的新修订本经商定由中华书局出版。至1979年初,马国权先生调离中山大学,张先生递补而上。增订本《金文编》,新增器目400多,字头增加370多,增补重文接近3 000;总计引用器目3 902,正编字头2 420。
《金文编》奠定了容老在古文字学中的地位,这是继吴大澂的《说文古籀补》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之一;商周秦汉铜器铭文中已识与未识者,从中可尽览无遗,是一部相当完备的金文字典。不仅“成为古文字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而且“在今天这部厚书已经成为许多书法篆刻专业创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见祝帅:《容庚:从篆刻创作到文字研究》,《美术观察》2014年第9期。。
今年是容庚先生诞辰120周年,特整理容老手札信件作为纪念。同时,也使我们对老辈学人在那段艰难时世的心路历程以及治学的艰辛、忘我的奋力、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图3 容老与胡厚宣先生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楼前
【责任编辑:张慕华;责任校对:张慕华,李青果】
中图分类号:I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639(2015)04-0121-09
作者简介:胡振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732)。
*收稿日期: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