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PA核心课程的国际比较

2015-02-24郭红玲GeoffGallop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003悉尼大学人文学院政府研究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SW006

关键词:学分核心大学

郭红玲,Geoff Gallop(.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003;.悉尼大学人文学院政府研究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SW006)

MPA核心课程的国际比较

郭红玲1,Geoff Gallop2
(1.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10031;2.悉尼大学人文学院政府研究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NSW2006)

摘要:最近10多年,随着各国公共服务改革进程的加快,作为培养和提升公共部门领导和员工素质有效手段的MPA(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在全球迅速发展,并呈现明显的国际化趋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纷纷开发了各类核心培训课程和项目,这些课程犹如模具,塑造着受训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并通过他们影响着政府的服务和决策水平。不同国家著名大学的MPA核心课程之间在课程的数量和内容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这表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未来公共部门员工应具备的价值观、知识和技能存在不同的预期,深入思考这些现象的潜在影响,可以为中国MPA教育的更好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MPA;核心课程;国际比较 ②2014年7月,在几个常用英文数据库SDOS,PROQ,ARL中,以篇名或“MPA”或者“Manage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和“curriculum”或者“course”发现6篇相关论文;而以同样的条件检索中国知网,仅发现3篇相关论文。

Geoff Gallop(1952—),男,澳大利亚珀斯人,政治学博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政府研究所教授,澳大利亚政府绩效评价中心执行主席,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众所周知,公共部门的领导和员工的素质,关系着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和人民的福利①。最近10多年,MPA(公共管理硕士)及相关在职培训项目成为继MBA之后的又一热门。美国有200多所大学设立了公共管理相关项目;在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与两国的16所著名大学合作成立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研究院(简称ANZSOG),集中最优秀的教育资源对两国和亚太发展中国家的有潜力的公务员开展免费MPA教育和培训;在欧洲,欧盟在欧洲4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共同设立了MOUNDS MAPP项目,为欧盟各国公务员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公务员提供MPA培训;在亚洲,新加坡李光耀政府学院也为中国和其他的一些亚洲国家提供公务员培训和MPA教育;在中国,国务院学位办2001年批准了首批24所大学试点,至今已有225所大学开展了MPA教育项目,有些大学如北大、清华等还专门开设了国际MPA项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提供相关教育。可见,MPA教育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但是,与MBA相比,公共管理的实践与各个国家的宪政制度、历史文化传统与社会发展环境联系更为紧密。尽管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一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和方法,但是,在不同价值观念和宪政环境下,这些工具的应用范围和效果可能相差甚远。

在国际化的环境中,如何教育和培训当代和未来的公务员?在知识爆炸和价值多元化的世界中,应该选择哪些知识、技能、概念和价值观来呈现给不同背景和层次的MPA学员?[1]这些问题事关MPA教育发展方向,但是学术界至今还对此缺乏应有的关注。现有的少量文献主要是关于MPA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尤其是关于欧美MPA发展经验的介绍,或者是两个国家之间的MPA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2][3];而关于课程设置方面的相关研究非常少②。有美国学者为了解MPA与MPP专业的区别,对美国部分高校MPA与MPP课

程进行了比较研究[4][5];也有学者分析了美国公共事务和管理协会认证的公共管理教育项目的核心课程内容,主要的目的在于评价这些项目的课程是否符合美国的认证要求,反映美国的情况[6][7]。我国MPA教育起步较晚,2001年才有第一批试点院校。1999年,当时MPA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陈振明介绍了美国哈佛大学MPA的课程设置,以便为中国首批MPA试点院校课程设置提供参考[8];2002年,娄成武等对我国首批试点院校的MPA课程体系与美国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比较,并提出了加大我国课程体系中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的建议[9]。此后,部分学者对MPA教学中一些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地位进行了一些研究,如张增田就行政伦理学在MPA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10]。就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少有关于多个国家MPA项目之间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我们知道,课程体系是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犹如模具,塑造着受训者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而不同国家MPA项目的不同核心课程设置,展示了不同承办方的价值取向和对未来公务员能力与知识的不同认知,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受训公务员未来提供的公共政策和服务的水平。比较分析不同国家MPA项目的核心课程设置以及隐藏在其后的潜在的价值倾向及其影响,可以为中国公务员国际化培训以及MPA教育的更好发展提供借鉴。为此,本文选择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9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个顶尖大学MPA项目的核心课程进行初步比较分析,期望能够为读者客观呈现不同文化背景和经济发展状况国家的课程设置状况,为我国MPA教育的准确定位提供参考。

一 样本和数据来源

国际上至今并没有对MPA项目的全球评估,寻找和分析最好的MPA项目对于整个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找到全球较好的MPA项目进行分析,我们选择了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最有代表性的一些国家,查阅了这些国家2012年的大学和学科排名,对其公共管理大类及相关学科名列前20名的大学(有些国家排名前10的大学没有MPA项目)英文网站进行了初步浏览,排除没有MPA项目或者有项目但是没有课程设置介绍的学校(如南非的学校),最终选择了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亚洲的中国大陆、香港、新加坡,欧洲的英国、欧盟③,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9个国家和地区25所院校且历史在5年以上的MPA项目核心课程④进行分析,以期能发现一些规律(样本大学MPA项目基本情况见表1)。

在抽样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美国和加拿大的MPA项目非常热门,开设的学校也比较多;而在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地英国,甚至整个欧洲国家,MPA项目似乎并不流行,英国综合排名前20的学校中,只有3所大学有MPA项目;在亚洲,2000年前后,香港、新加坡和中国大陆的一些大学陆续开设MPA项目,越南和柬埔寨最近两年开始尝试,而印度、日本等排名前茅的大学几乎没有发现MPA项目。

在样本选择过程中,我们也考虑到了MPA项目所在院系的分布情况。在25个样本中,承办单位既有独立学院,如公共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也有学院下的某个系,如政治系、公共行政系或者社会科学系,其中由大学的某个学院来承办MPA项目的比例高达64%,这一现象在美国更为普遍⑤。在美国和中国,最常见的形式是由公共管理学院开设MPA项目;而在欧洲国家,MPA项目较多的是在政治系或者行政系开设。相对其他学院如政策学院或者商学院,大部分开设MPA项目的公共管理或者公共事务学院历史都比较短,大部分是1980年代后才成立的,一般是从经济学院、商学院或者人文社科类学院分离出来的。这与全球新公共管理运动发展关系较密切,也充分显示了公共管理专业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二 MPA项目核心课程的数量比较

核心课程的数量看似仅是简单的数字,但是却显示了课程设置者不同的培养理念和对公共部门的不同认知。严格意义上说,核心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更能反映项目设计者对公共部门之间差异程度的认知,但是有些样本学校没有实行学分制,即使实行学分制的项目,学分的计算方法差异也很大。有的学校一门课程只有几个学分,如中国的一门核心课程最多3-4个学分,而悉尼大学一门核心课程是40-60个学分;有的大学只计课程的学分,甚至只计核心课程学分,其他课程和环节不计学分,有的所有环节都计学分。相对而言,可能核心课程的绝对数更容易统计和说明问题(见表1)。

从样本学校的情况看,MPA项目的核心课程一般在2-15门。不同国家的MPA项目核心课程的平均数略有不同,最高为欧盟10门,其次是美国9Ʊ 8门和中国的MPA项目平均7Ʊ 6门,最低为新加坡3门。在这些样本中,有认证要求的国家,各项目的核心课程数量相对比较接近,如美国的各学校MPA的核心课程数量一般都在6-15门之间,因为美国的公共事物和公共行政学院联合会(NASPAA)MPA项目评估认证体系规定了MPA项目的核心课程内容应该涉及公共服务机构管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技术、公共政策和组织环境等知识和技能。尽管美国大部分学校并没有完全按照NASPAA的规定设置课程,但在课程内容上至少涉及了其中一个或者几个方面。

从实行学分制的大学看,核心课程占总学分数的比例,不同国家差别较大,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学校差别也较大,最低仅占25%,如康卡迪亚大学;而最多的甚至全是核心课程,如卡内基梅隆大学和纽约大学,大部分在1/3至2/3之间。

表1.样本大学MPA项目基本情况⑥

中国大学的MPA核心课程由各项目单位在MPA教学指导委员(下文简称教指委)会指定的26个学分(12门课程)中选择17个学分以上,其中英语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为必选。也就是说,各项目至少要开设7门核心课程。这一规定比美国的认证体系规定更严格,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单位选择的自由度,却可以保证不同学校的MPA学员都能获得在中国公共部门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的价值观念和基础知识。因此,中国大学的225个MPA项目的核心课程一般都在7-10门,课程名称和内容也相对一致。核心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一般都在二分之一左右。

在没有认证要求的加拿大,不同学校之间的核心课程差异较大,如卡尔顿大学MPA有7门核心课程,该国的康卡迪亚大学MPA仅有1门核心课程。同样的,在亚洲的香港城市大学仅有9门核心课程,而香港大学也只有4门核心课程,新加坡国立大学仅有3门核心课程。

从样本学校的培养方案来看,核心课程较少的项目侧重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一般提供了较多的选修课程和实践环节,如康卡迪亚大学所宣称的:“领导和管理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的。”⑧该校两年脱产的MPA项目要求学生参与至少14周的带薪全日制的实习,其实习学分超过总学分的三分之一。而核心课程较多的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在公共部门工作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分析工具。如堪萨斯大学提供的MPA项目,除提供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等公共管理类课程外,还为学生提供大量工商管理类课程和研究方法,他们认为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在基本方法和技术上是相通的,试图引导学生用商业管理中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公共部门管理的问题。

三 MPA核心课程内容的比较

大部分学校把MPA课程分为核心课程、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对于核心课程没有再细分,只有清华大学从内容上把核心课程分为理论价值类、专业知识类和应用技能类,尽管理论和专业知识有时很难区分,不过这样的划分比较符合学科性质和要求,也便于分析⑨。

按照清华大学的分类方法,中国MPA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核心课程中,政治学、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公共经济学属于理论价值类;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以及行政法属于专业知识类;英语、研究方法以及信息技术及其方法、管理或者领导技巧、电子政务等属于应用技能类。中国学校的大部分MPA项目的核心课程与清华大学差别不大,一般都包括教学指导委员会规定的英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4门核心课程。此外,中国不同的MPA项目还根据各自不同优势,在教指委提供的12门课程中另外选择至少8个学分核心课程,可以是专业知识课程,比如政治学、非营利组织管理、公共经济学等等,也可以是应用技能课程,如社会研究方法和英语。

按照清华大学的分类方法,我们对国外样本学校的核心课程进行了分类总结(见表2)。

表2.MPA核心课程的区域分布表⑩

(一)应用技能类课程

应用技能类课程包括研究方法、专业技巧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经济学分析方法、政治学分析方法、心理学分析方法、社会研究方法和所谓的研究设计与方法;专业技巧包括领导技巧、管理技巧、专业写作;专业技能包括财务管理、项目管理、信息管理、公共部门的营销与沟通等等。

25个样本中大约有16所大学的MPA项目(占全部样本60%)开设有经济分析方法,包括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和微观经济分析方法以及成本收益分析等;14所大学开设了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数据分析、运筹学等;有6所大学开设了定性研究方法。大部分样本学校至少有一门研究方法必修课,有的甚至达到1/2的比例,如加拿大康卡迪亚大学。哈佛大学的MPA/ID(MPA/INTERNATIONAL DEVOLOPMENT)核心课程中,有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和高级微观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以及定量分析和经验分析等5门方法类课程,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二左右。有的学校虽然没有关于研究方法的核心课程,但有专门的研究实践环节。可见,大部分样本学校十分重视定量分析方法和经济学研究方法。

中国MPA项目没有经济学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类课程,最近两年教学指导委员会把社会研究方法列为可供选择的核心课程,但该课程内容主要以定性研究方法为主。

除了研究方法外,国外对管理和领导方面的专业技能也比较重视,有8个项目开设了相关课程,包括领导艺术或者技巧类的课程,以及包括支出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管理会计或财务分析等财务类课程。还有几个项目开设了专业写作或专业演讲。可见,研究方法、管理技巧和财务知识被国外大部分学校认为是MPA学员或者公共部门管理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应用技能。中国的MPA项目几乎没有将专业写作、财务类课程列为核心课程的。

(二)理论价值类课程

理论价值类课程包括公共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这些课程在国外的MPA项目中并不普遍,其中开设公共经济学的学校有8所,开设政治学的学校有6所,有2所大学开设了公共治理相关课程(英国的利物浦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另有几所大学开设了可能涉及公共伦理价值内容的课程,包括“与人权相关的发展”(意大利的博科尼大学),国家与社会(加拿大卡尔顿大学)。从样本学校来看,虽然在政治学或者其他课程中会涉及公共伦理价值方面的内容,但很少有学校在核心课程中设计专门的公共伦理价值类课程。不过,在2013年中国MPA教指委重新审定的核心课程中,公共伦理被作为了备选的核心课程;相信在未来的中国MPA教育中,公共价值或者公共伦理类课程将进一步受到重视。

(三)专业知识类课程

专业知识类课程包括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行政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公法或者行政法等。其中,大部分样本学校重视的课程是公共政策分析(16所大学开设)、公共管理和组织行为学(分别有14 和13所大学开设)、战略管理和公共行政(7所学校开设)。

从专业知识类核心课程可以看出,中国的MPA项目与国外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中国MPA教指会所指定的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也是国外大部分样本学校的核心课程,只是部分国外的项目比较重视一些管理大类的专业知识,如组

织行为、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而中国的项目由于有教指委的统一规定,这类课程大多放在选修课或专业方向课程中。

(四)核心课程设置的地域差异

从表3可见,样本学校核心课程设置还显示出了一定的地域差异。在亚洲,中国大陆的MPA项目课程设置比较均衡,每一类课程都涉及到了,但没有重点和偏向ËJT;香港大学的MPA核心课程只有4门(行政管理的范围与问题、香港行政管理、公共事务讲座、公共管理与领导技巧讲座),所涉及的都是专业知识和技能。美国和加拿大的项目则注重研究方法和分析能力培养,美国尤其注意经济学方法的训练,这也证实了Koven等人的研究结论:美国公共管理项目的学术排名与核心课程中经济学课程的数量有关[11]。作为英联邦国家,澳洲的课程设置与欧洲,特别是英国更接近,更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

四 结论及启示

(一)结论

1.不同国家和学校对公共部门之间工作差异程度的认知不同,这种认知的差异可能与MPA项目主办方的发展历史和学术背景有关。核心课程多的项目,更强调公共组织中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似性,如中国大陆和欧洲;而核心课程少的项目,可能更重视不同工作之间的差异,如澳洲和英国。这种差异与样本学院的历史有较大关系,一般人文或政治学院的MPA项目可能较重视政治理论方面的教育,而管理学院的项目则重视经济管理知识以及研究方法的培训。这虽然显示出了不同学院的优势和特色,但是却很少综合考虑政府管理和公务员的实际需要。

2.核心课程的设置显示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工具导向和知识导向两种不同的MPA教育倾向。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的MPA项目显示了工具或者技能导向模式,经济和定量分析方法基本上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主要分析技术和方法。而亚洲和欧洲的项目则倾向采纳知识导向模式,更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规范分析方法。可以看出,北美的MPA可能更倾向于培训具体操作层面的公务员或者公共政策分析人员,亚洲、澳洲以及欧洲大陆的MPA则更倾向于培训领导者。

3.不同学校同一名称的核心课程缺乏基本一致的内容框架。掌握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几乎是所有MPA项目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但是,同样是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不同国家的项目偏好的分析工具却有所不同。欧洲与亚洲比较重视政治分析,而北美比较重视从经济角度进行分析。公共管理课程也是一样,虽然课程名为“公共管理”的样本只有14个,但有些学校的公共行政课程包含了公共管理的大部分内容。这也反映了学术界对公共管理发展的不同观点。有学者认为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发展的新阶段,主张用公共管理代替公共行政,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公共管理仅仅是公共行政的一个部分,主张在公共行政的课程中加入部分公共管理的新内容。这种学术分歧在课程设置中可见一斑。像公共政策分析与公共管理这类大家公认的核心课程,究竟应该以什么样的价值作为指导,重点讲述哪些内容,也是未来公共管理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

4.忽视对MPA学生的公共伦理价值方面的教育。从样本学校来看,除中国的三所大学比较多的涉及到理论价值类课程外,其他国家的大学很少有该类课程。在所有的25个样本中,只有哈佛大学把公共伦理作为了核心课程。当然在这个多元价值的世界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讨论本来就是十分困难的事情,随着MPA教育的国际化,一致同意的公共价值和伦理标准的确立更加困难。但是,如果从事公共管理的员工,缺乏基本的公共价值观指导,后果将难以设想。如何确定基本的公共价值和伦理标准并贯穿到MPA教育过程中,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5.所有样本学校的MPA项目都缺乏国际比较或者国际化课程。MPA教育国际化倾向已经非常明显,如在美国的MPA课堂教学中,经常看见不同国家的学员[7];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每个MPA项目中都有来自不同国家的学员;欧洲的MPA项目也是如此。但是所有的样本学校都没有关于国际化或者国际比较方面的核心课程。公共管理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依赖性和文化依赖性的学科,不同的政策分析和管理工具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其效果大相径庭,这已经被最近几十年不同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在国际化的环境下,如何培训学员根据不同的环境改变工具的使用方法或者选择不同管理的工具,是目前各国MPA教育特别是国际化教育需要考虑的问题。

6.大部分MPA项目的核心课程设置不能明确地反映培养目标。除了哈佛和新加坡的旨在培养政策分析人员MPA项目,澳大利亚的旨在培养未来的领导者项目,其他的项目则很难从核心课程设置上看出其培训的倾向。MPA项目究竟应该定位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未来的基层公务员,还是未来领导者?是政策咨询和分析人员,还是政策执行者?这可能也是每个MPA项目需要考虑的问题。

7.MPA项目核心课程设置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样本国家对公共服务未来走向的不同预期。美国和加拿大的MPA项目非常重视经济分析和定量研究,显示了对未来公共服务和产品提供中重视效率,特别是经济效率的倾向;欧美的MPA项目对专业知识的重视,特别是对公共政策分析(其中经济分析仍是主要方法之一)、公共管理、组织行为等课程的重视,也显示对政策产出以及组织效率的重视。由此可以推断,如果MPA教育在政府中得到普遍的推广,(实际上美国和澳洲正在如此行动),欧美各国未来公共服务和产品提供效率将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中国学校MPA项目的核心课程设置特色并不明显,更像是公共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尽管这样,我们也能预期中国未来的公共部门员工和领导的公共

意识和民主意识会更强,其服务的回应性也将进一步改善。

(二)完善中国MPA核心课程的几点建议

中国MPA教育从2001年试点以来,教指委已经对MPA的核心课程做了两次大的修订,最初的试点方案规定了每个主办单位必须设置10门核心课程,而2013年底的新方案仅仅规定了其中的4门,可以看出教指委给主办单位越来越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也鼓励主办单位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提供各具特色的培训服务。通过对上述不同国家核心课程的比较,我们认为新方案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1.明确培养的目标,并通过核心课程设置体现出来。中国MPA教学指导委员会最新公布的培养方案中明确提出:“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ËJU要在MPA学生一年的课程学习中完成这一目标,显然是不可能的。而教指委统一列出了12门核心课程目录,要求其中的4门课程列为各项目单位的必选课程ËJV。这些课程设置显示了较强的知识导向倾向,无论是课程名称还是课程内容都是一个普及公共知识的大杂烩,既不像在培养政策分析咨询人员,也不像在培养基层的公务员。如果旨在培养未来的领导者,但又缺乏作为领导者应该具有的战略、财政、领导力、公共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MPA教指委对于作为一个公共部门未来管理人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缺乏共识。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只有中国才将外国语(主要是英语)列为必修课程,不知是否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国际化能力?而从实施效果看,似乎没有太大的作用。

2.应该增强学生实用的分析方法和能力的训练。中国MPA教育比较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分析方法和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定量分析方法的培训。在现有的核心课程中,仅有一门社会研究方法,而且还是自选核心课程。缺乏经济分析方法、定量研究方法、财务管理、领导技巧、沟通等国外同类项目的常见课程。学生普遍反映在经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和2-3年的论文写作中,除了了解一些名词概念之

注释:外,并没有掌握到在工作中真正用得上的技术和工具。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也反映出了这一问题。5届优秀毕业论文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比较肤浅,缺乏比较有效的分析工具和理论框架。

3.加强公共价值和公共精神的教育。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全球MPA教育普遍缺乏对公共伦理教育的重视。德鲁克曾经说过,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在技术和方法上99%是相通的,唯一的1%的区别在于公共部门管理必须遵循公共价值标准和公共精神。但是,如果缺少了这1%,所有的工具和技能都可能成为损害公共利益的利器。发达国家的公务员系统有比较完善的职业伦理要求和考核,因此,其公务员培训的重点放在实用的分析方法和技能的培训。而中国一直重视公务员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公共职业伦理教育。毕竟公共伦理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不能相互代替。

4.应重视国际比较研究的课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公共管理技术和方法可以全球共享,而且MPA教育也日益呈现全球化倾向。但是,公共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是一个典型的政治环境依赖性学科,与一个国家的宪政制度以及文化历史密切相关。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公共管理研究和教育起步较晚,现有的课程内容特别是理论分析框架和模型以及一些研究方法、管理工具等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如果不加比较和分析地教给学生,有可能影响未来的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的方向。

总之,MPA项目的课程设置犹如模具,将塑造不同种类、不同形象、具有不同功能的未来公共服务决策者和提供者。不同的MPA核心课程设置展示了设计者对公共组织工作人员所需要具有的共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不同预期,这种预期可能通过不同的课程教学传递给接受者,并最终影响他们未来的公共决策和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质量。因此,谨慎地考虑MPA核心课程的设置不仅仅关系MPA学科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和人民的福利。在MPA教育国际化倾向日益显现的今天,如果培养单位的MPA核心课程设置,仅仅从自身基础和优势出发,而不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以及公共管理实践的需要,其后果不堪设想。

①ËJT详见:郭红玲,Geoff Gallop《中外公共管理教育比较分析》,《公共管理评论》2012年第2期。

③欧盟在法国、意大利、德国、匈牙利4国的4所著名大学设立的MOUNDS MAPP项目,核心课程基本一致。由于法国和德国大学的英文网站很少公布核心课程的名称及学分信息,所以,没有选择作为样本。

④之所以选择核心课程进行分析,是因为MPA教育涉及的专业领域非常广泛,各个学校的优势各有不同,提供的课程有很大的区别,特别是在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程方面,有的学校甚至提供10多个方向和上百门课程供学生选择,相对而言,核心课程更集中同时也是项目的最重要的部分。

⑤详见:Steven G.Koven,Frank Goetzke和Michael Brennan在“Profiling Public Affairs Programs:The View From the Top”[Administration&Society,2008,40(7)],对美国排名前50的MPA项目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显示:86%的项目由一个独立的学院承办。

⑥首先,此表中有的项目是几个大学合作的,只列出了其中最主要的大学,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政府学院,是由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10多所大学联合组成,学员的核心课程一般是几个大学中最好的老师讲授,而选修课程可以在各自的学校完成,总部设在国立大学。其次,项目名称上也有一些差别,虽然都简称MPA,但有的学校是指公共事业管理硕士(如普林斯顿大学),有的则指公共政策与管理硕士(如伦敦经济学院和卡内基梅隆大学),不过项目的目标和内容与其他MPA项目差别不大。英国的华威大学,2012年前商学院曾有一个双学位的MPA项目,最近已经取消,而在政治学院有一个与德国康斯坦茨大学联合的MPP项目。

⑦首先,表中无学分说明,是指在该项目的培养计划中,没有说明某课程学分或者毕业的总学分要求,可能该项目没有实行学分制;其次每个大学学分的计算方法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大学只有课程数量要求没有学分要求,有的大学除核心课程外的其他环节均没有学分说明,因此学分只能作为参考;第三,各个大学的课程和项目也在不断的调整中,比如新加坡国立大学,加拿大约克大学2012年的核心课程与现在的核心课程相比都发生了变化,一些研究方法的课程被消减;第四,每个大学对于毕业的要求差别较大,有的大学有论文要求,有的没有论文要求但是有实践环节的要求,如参与项目或者解决实际问题等等,有的只有课程学习要求。

⑧详见:http://www.concordia.ca/artsci/polisci/programs/mpppa⁃public⁃policy⁃administration.html.

⑨我们曾经在《中外公共管理教育比较分析》(《公共管理评论》2012年第2期第127-138页)中把MPA的核心课程分为方法类课程、学科理论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三类。我们认为清华的分类更符合学科性质。

⑩1.资料来源于样本学校2011年的网上资料。2.中国大陆的3所大学为清华、复旦、北大。其中,清华大学的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在教指委指定的10门核心课程中,必选17学分以上,其中6门16个学分为必选,包括3门理论价值(社建、政治、公共经济)、2门专业知识(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1门应用技能(英语),另外4门(公法、非营利组织管理、社会研究方法、领导力)可任选。其他2个学校公法、社会研究方法作为了必选,而复旦多出了公共伦理作为核心课程。3.需要特别说明的是:a.政府和公共管理项目被归入MPA项目。b.悉尼大学有一个必修环节叫研究项目,但是没有具体课程,采取的是讲座和学生参与课题,我们没有列入表中。c.在中国MPA的核心课程是由MPA教指委统一规定的,所以中国的三个学校全部一样,同时亚洲除了中国的3个样本,我们还选择了香港中文大学和新加坡李光耀政府学院,共5个样本。d.有些课程名称不同,但是内容相似的课程我们进行了合并,如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与评价、公共政策等课程我们统一合并到政策类课程中。e.在有些大学(如Concordia University),MPA项目有几个方向,而每一方向都有几门核心课程,我们仅仅选择各方向统一的核心课程。

ËJU详见: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网页http://www.mpa.org.cn/displaynews2.asp?id=2440&cid=75.

ËJV中国MPA教指委规定各个项目单位必选的4门课程分别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外国语、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

参考文献:

[1]ROEDER P W,WHITAKER G.Education for the Public Service:Policy Analysis and Administration in the MPA Core Curriculum[J].Administration&Socitty,1993,(4):512⁃540.

[2]刘旭涛,皎京敏,雷强.中欧MPA培养模式对比分析与整合创新[J].理论探索,2006,(3):117⁃120.

[3]MARC H,ZHANG Meng⁃Zhong.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on Comparative Chinese/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2009,(S1):S5⁃S12.

[4]HUR Y,HACKBART M.MPA vs.MPP:A Distinction Without a Difference?[J].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Education,2009,(15):397⁃424.

[5]BRENDAN K.Differentiated Degrees:Are MPA and MPP Programs Really That Different?[J].Perspectives in Public Affairs,2010,(1):42⁃69.

[6]HOLZER M,LIN Wei⁃wei.A Longitudinal Perspective on MPA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 Education,2007,(2):345⁃369.

[7]ELLWOOD J W.Challenges to Public Policy and Public Management Education[J].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2008,(1):172⁃187.

[8]陈振明.从国外的经验看我国MPA教育及其课程设置[J].学位与研究教育,1999,(3):74⁃78.

[9]娄成武,杜宝贵.中美MPA教育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比较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2,(2):16⁃20.

[10]张增田.行政伦理学与MPA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行政管理,2009,(3):79⁃81.

[11]KOVEN S G,GOETZKE F,BRENNAN M.Profiling Public Affairs Programs:The View From the Top[J].Administration&Society,2008,(7):691⁃710.

[责任编辑:钟秋波]

作者简介:郭红玲(1967—),女,四川仁寿人,管理学博士,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公共政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政府研究中心课题“全球MPA教育比较研究”及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核心课程教学改革项目之成果。

收稿日期:2014⁃08⁃18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5315(2015)04⁃0102⁃07

猜你喜欢

学分核心大学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留白”是个大学问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