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屯垦兴疆 戍边稳疆

2015-02-2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办公厅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兵团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办公厅



屯垦兴疆戍边稳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办公厅

摘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年来,兵团从小到大,伴随和见证新疆经济发展,同时以自身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助力于新疆经济发展;兵团始终把参与新疆建设、建设美丽新疆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坚持不与民争利、让利于民、造福一方,在加强自身基础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兵地共建,实现资源共享,支援地方发展,造福各族群众;兵团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融入新疆社会发展,以自身的文明进步推动新疆的社会发展进步;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兵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祖国西北边陲筑起了屯垦戍边的“钢铁长城”。

关键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屯垦兴疆戍边稳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大干部职工扎根沙漠周边和边境沿线,认真履行党和国家赋予的职责,着眼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在推进兵团发展、履行职责使命方面积极探索,加快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新成绩,绘就了开发建设边疆、推动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篇章,奏响了增进民族团结、共同维护新疆稳定的壮美赞歌,树起了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不朽丰碑,书写了几代兵团人扎根边疆、报效祖国的英雄史诗。

一、助推新疆经济发展

1.紧随新疆改革开放。

兵团自组建以来,紧随新疆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以发挥好“三大作用”为职责,以处理好“三大关系”为核心,以“三化”建设为路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着眼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深化团场管理体制改革;着眼凸显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着眼提升行政效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眼加速投资拉动力度,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激发释放发展活力。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己与13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经济技术合作,形成了沿“一带一路”面向国际国内拓展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兵团进出口总额从2009年的46.6亿美元增长到2014年的119.88亿美元,年均增长20.8%;与18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进出口商品达3670多个;外经贸经营主体由2009年的1509家增加到2014年的2371家,年均增长9.4%;进出口总额占自治区进出口总量的42%,增速居西部第一。截至2014年底,兵团累计批准外贸项目278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1.83亿美元。现有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喀什、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兵团分区,已有一批国内外企业先后投资兴业。2009年至2014年,兵团累计核准对外投资企业(机构)152个,核准中方对外投资金额7.38亿美元;签订对外承包工程项目50个,合同金额12.72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28.25亿美元;外派劳务人员25001人次;圆满完成5次国家赋予的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任务。

2.领跑新疆现代农业。

兵团全国节水灌溉示范、现代农业示范、农业机械化推广“三大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精准农业的十大主体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农业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积极构建兵团现代农业体系,加快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和石河子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20个重点示范团场建设,有力推动高标准棉田粮田、“四位一体”标准化农机库区、良种繁育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场的建设。2014年农业耕地1248.14千公顷,总播种面积1327.85千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484.16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以上,棉花机械采收面积达到64%以上;农业增加值416.96亿元,年均增长8.8%;粮食产量由1954年的7.18万吨,增加到222.89万吨,增长26.5倍,占自治区粮食产量的16%;棉花产量163.61万吨,占全国比重26.5%;肉类产量37.72万吨,占全国比重0.43%。

3.奠基新疆现代工业。

进入新世纪,兵团立足资源优势,着力构建优质农产品深加工和矿产资源转化两大基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农牧机械、新型建材、矿产开发和氯碱化工等六大支柱产业蓬勃发展。兵团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稳步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医药、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起步。石河子市新材料基地被国家认定为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天康生物等6家企业列入自治区级战略新兴产业骨干企业,阿拉尔光伏材料产业基地、石河子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基地列入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信息产业公司增加到19家。新型工业化支撑作用不断强化,成为带动兵团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量。2010年以来,深化与央企合作,积极承接援疆省市产业转移,加快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建设步伐,在有色金属、能源、化工、钢铁等重点行业快速发展带动下,年均增速25.4%,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9.9%,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到43.8%。工业比重逐年加大,为新疆工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4.服务各族人民群众。

兵团成立之初以服务生产、保障内部供给为主。特别是2010年以来,兵团服务业领域不断拓宽,批零贸易、交通运输、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快速发展,旅游业、现代物流、金融业、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崛起,呈现出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演变、从低端向高端挺进、从生活性为主向生产性、生活性并重发展的良好态势,发挥了联接生产、促进消费、扩大就业、促进增长、服务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功能作用。服务业增加值由2009年的199.3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544.86亿元,年均增长12.8%。

二、参与再造大美新疆

1.能源输动力。

兵团始终把为新疆各族人民输送生命之源、畅通农业发展命脉、提供能源保障作为助力新疆经济发展、再造大美新疆的基础工程和惠民工程。围绕河流治理、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民生水利等重点,积极参与了新疆乌鲁瓦提水利枢纽、额尔齐斯河、伊犁河和塔里木河等流域开发,开工建设了塔北二干渠、跨和田河交叉工程、前海总干渠、喀腊塑克水利枢纽、伊犁河南岸干渠、叶尔羌河中游渠首、中哈友谊联合引水枢纽、肯斯瓦特水利枢纽、38团石门水库和水库除险加固等大型骨干水利工程,建成了135座水库,总库容33.58亿立方米。兵团火力发电装机总规模达903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大装机容量达61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达15万千瓦,为驻地的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造福了当地群众。

2.交通畅物流。

兵团先后参与建设新藏公路、乌库公路、乌艾公路、伊昭公路、中巴公路等新疆重要干线公路,建成后移交地方公路部门管理养护。兵团、师、团三级交通管理体系已经形成,工程建设、道路养护、路政稽查、海事管理、交通战备等交通运输行业管理框架已经建立。截至2014年,兵团公路通达里程3.31万公里,实现了82%以上的团场通二级公路;初步形成了依托国省干线,以垦区干线和团场干线为骨架,贯通垦区、通达连队的公路网络。铁路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天业铁路专用线建成投入使用,第十二师三葛庄铁路专用线项目顺利实施,阿克苏—阿拉尔支线铁路列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石河子建成兵团第一个民用支线机场,图木舒克市机场已经开工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和人民群众的致富路。

3.建设当先锋。

经过60年的发展,兵团拥有建筑设计、施工安装、建筑科研等综合生产能力。兵团建工集团已成为资金、管理、技术密集的投资、建设一体化大型龙头企业,连续10年跻身全球最大的225家国际承包商之列,成为西部省区排头兵。相继参与了兰新铁路复线、南北疆铁路、青藏铁路和疆内多条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建设以及机场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总产值由2009年的222.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099.99亿元,年均增长37.7%,为大美新疆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4.城镇添新景。

一代代兵团人用热血和生命创造了人进沙退、戈壁变绿洲、荒原变城镇的奇迹。目前已建成8个城市、6个建制镇,100多个非建制小城镇(团场自然镇)在天山南北迅速崛起,兵团城市、垦区中心城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的城镇格局初步建成,城镇成为现代文明的聚集地、维稳戍边的坚强堡垒。城镇人口规模达到160多万人,兵团城镇化率由2009年的48%增加到2014年的64%,年均增加3.2%。

5.戈壁播新绿。

兵团大多数团场驻扎在地到头、水到头、路到头的沙漠、戈壁、盐碱地和边境线上,面对风沙肆虐、寸草不生、荒无人烟、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兵团人艰苦创业建家园,从讲大局的高度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造林17093公顷,保护公益林106.38万公顷,天然林28100公顷。目前,兵团森林面积达139.04万公顷,森林储积量达2952.2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17.1%,草长植被覆盖率提高到42%。兵团师、团、连所在地,到处都呈现出宜居宜人的生态美景,为大美新疆披上了绿色的盛装。

三、推动新疆社会发展进步

1.科技兴业。

新疆独特的生态环境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兵团独具特色的组织形式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创造了有利条件。截至2014年,兵团有国有独立科研机构18个,各类重点实验室15个,兵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农业科技园区15个,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2.32万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104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兵团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20个, 18家国有独立科研机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172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一等奖4项。授权专利4124件,其中,发明专利579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7项。培育农作物新品种484个,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选育及繁育体系、地膜覆盖栽培棉花精量铺膜播种机、大型自动化采棉机国产化研制以及膜下滴灌技术、节水新装备新产品、滴灌水肥一体化专用肥料等一大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极大地提高了工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为新疆的现代农业和现代工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2.教育领航。

兵团教育伴随兵团的壮大而发展,已确立了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前提,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为基础,以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为要求,以高等教育为龙头,以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为着力点的具有兵团特色教育体系的框架。学前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到2014年,兵团学前二年毛入园率达到84%;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兵团有81.2%的师直和团场学校实现了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目标;双语教育发展成效显著,幼儿双语教育学前两年覆盖率达到94.18%,接受双语教育的学生占88.01%(母语为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接受双语教育的比例达到93.3%,在园幼儿接受双语教育的比例达到88%);普通高中教育快速发展,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0.1%;职业教育获得新发展,建成国家重点中职学校4所,兵团级重点中职学校3所,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以上;高等教育发展实现新提升在校人数5万余人。

3.文化育民。

兵团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多彩的形态,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了社会主义文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兵团文化发展的辉煌时期,兵团直属专业戏剧表演团体发展到11大剧种,19个专业剧团,成立了兵团艺术剧院。进入新时期以来,兵团着眼发挥先进文化示范区作用,打造以兵团精神为核心的兵团先进文化,逐步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4年,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99.4%,兵团卫视综合频道进入24省市有线电视网络;创作拍摄了一大批兵团题材影视作品,创作演出了舞剧《戈壁青春》等文艺精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团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社区文化;大力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石河子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广泛开展兵地文明共建、文化共建,形成责任共担、资源共用、成果共享共建格局,构建各民族共建的精神文化家园。

4.卫生护民。

随着兵团职工群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兵团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长,卫生队伍不断扩大。到2014年,兵团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1303家,卫生工作人员29216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4940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8650人。共有医院211家,兵团级医院2家、师级医院18家、团场医院172家、其他医院1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84个,卫生所、医务室775个,连队卫生室2589个,覆盖兵、师、团、连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目前已有1所医学高等院校、5所中等卫生学校。2014年,11种常规疫苗单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兵团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8.8%,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7.5%,儿童保健覆盖率93.1%。人均期望寿命提高到76.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筑起安边稳疆坚固屏障

1.捍卫国家安全。

兵团在国家边境线上建立了58个边境团场,并形成一条纵深10千米至30千米的兵团农场地带,筑起了“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兵团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实行劳武结合、寓兵于民,坚持不懈地开展职能使命教育,大力唱响兵团精神,不断强化“兵”的意识,提高“兵”的能力,与军队、武警、人民群众共同在边境地区建立了“军、警(武警)、兵(兵团)、民”四位一体的管边控边机制,坚持组织边防民兵联防联训、赴边合训,提升民兵应急作战和稳边控边能力。在打击和抵御境内外分裂势力的破坏和渗透活动、保卫祖国边疆的稳定和安全等方面,兵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在祖国西北边陲筑起了屯垦戍边的“钢铁长城”。

2.维护社会稳定。

在兵团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4个师、8个市、6个建制镇、176个团场、2000多个连队、273万人,以及较完备的行政、司法、军事机构,从战略上以网格状分布于新疆14个地州市、63个县市,奠定了新疆社会稳定的基石,发挥了稳定器的作用。兵团坚持把自觉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为全部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主动参与地方维稳,全力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中,兵团勇于担当、敢于亮剑、快速应对、全力参与,坚决维护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新疆社会大局稳定。

3.增进民族团结。

兵团自组建以来就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新疆大局,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实事,加强兵地融合共建,推动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有力地增进了兵地团结和民族团结。每年5月集中开展主题鲜明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出台了《关于开展“五共同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兵团开展了以各民族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共同维稳、共同致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兵团党委着眼于发挥大熔炉的职能作用,提出“兵地共融维护社会稳定、兵地一体实现长治久安”的工作方针,积极推动建立兵团与地方共融发展的新机制,兵团各级与地方共同制定了兵地团结共建公约、文明公约和定期交流互访制度,兵地双方共签订团结共建协议书474份,建立共建点368个,开展了“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等活动,形成了双方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体系相互衔接、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彰显了兵团作为大熔炉的凝聚力。

4.强化政治保证。

组建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布局,是强化国家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兵团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历代党中央的远见卓识、执政智慧和亲切关怀,凝聚着新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凝聚着全国人民特别是对口援建省市的无私关爱,兵团历届党委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切实做到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就是兵团的方向和任务,中央和自治区的指示就是兵团的命令和行动,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要求就是兵团的工作标准和尺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疆及兵团的新要求,紧紧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聚焦更好发挥维稳戍边特殊作用,科学处理和维稳戍边、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的关系,把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共发展、优化人口资源作为发力点。以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建设高素质队伍为重点,强化组织保障。

〔责任编辑:贺朝霞〕

●辉煌60年

文献标识码中国图书分类号E115A

文章编号1671-4741(2015)06-0014-04

猜你喜欢

兵团新疆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新疆多怪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