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对口援疆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的路径探析

2015-02-24闫海龙胡方芳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6期
关键词:援疆省市对口

闫海龙 胡方芳



做好对口援疆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的路径探析

闫海龙胡方芳

摘要劳动力就业培训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重点,也是解决新疆就业问题的重要支撑。进一步做好对口援疆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的路径有:统一项目分类,促进项目管理工作便利化加强交流与合作,协调同一受援地与不同援疆省市分工合作;建立劳动力就业培训专项资金,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创新培训模式,发挥产业发展与企业需求的引导作用;加强与高校和职校的合作力度,充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建立劳动力档案,完善劳动力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统计工作;开展创业培训,积极打造创业平台。

关键词对口援疆劳动力就业培训路径

劳动力就业培训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重点,也是解决新疆就业问题的重要支撑,在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中被提到了首要地位。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强调,援疆工作要突出重点,首先就是要千方百计把就业搞上去,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产业发展、增加企业就业、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服务、热情支持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就业,不断拓宽新疆特别是南疆少数民族群众的就业渠道。因此,如何有效促进就业成为19个省市援疆工作和新疆受援地工作首要思考的问题,而劳动力就业培训作为提高就业的有效手段,无疑是做好这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对口援疆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总体进展情况

(一)基本情况和成效。

自2010年第一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明确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的任务开始,劳动力就业培训就一直是对口援疆工作的重点,各援疆省市结合自身优势和受援地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就业培训工作,截至2014年底,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培训各类干部人才23.12万人次。通过骨干人才培训、职业教育、智力援疆等一系列工程项目,累计为新疆培训各类人才54.5万人,选派2.3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赴援疆省市培养。2011年至2014年7月期间,累计实现就业12895人,其中疆内吸纳就业10973人,疆外吸纳就业1420人,少数民族大学生定向就业502人,有效促进了受援地就业。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1.将就业培训工作纳入《2011~2015年对口支援新疆综合规划》。

自援疆工程实施以来,19个援疆省市都编制了《2011~2015年对口支援新疆综合规划》(下文简称《对口援疆规划》),并且都将人才培训和解决就业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对口援疆规划》中对受援地各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培训工作以及就业培训基地和创业基地等均有比较科学的论述和规划。同时,在规划中也提出了要加快建立健全劳动力资源技能培训服务体系,开发技能培训项目等。《对口援疆规划》中充分考虑了受援地就业需求,安排了大量项目,这也是目前成效取得的重要支撑。

2.积极促进产业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

产业发展不仅是一个地区主要的经济发展基础,也是劳动力就业主要的需求市场,它扩大了劳动力就业的半径,为劳动力就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基础文化素质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提高和升华。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19个省市陆续开展了产业发展吸纳劳动力就业工程,例如,广东省将电商产业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结合、安徽省将服装生产产业与劳动力就业结合等。这些产业发展吸纳了大量当地劳动力,为缓解当地劳动力就业难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3.充分利用援助地高校资源培养定向生。

援疆省市充分发挥当地高校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优势,将受援地的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与本省区的教育培训资源进行了很好的结合。通过援疆省市的教育培训资源,为受援地培养了一批有知识、懂技能的专业化人才,有助于形成长期的人才保障,促进了人才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

4.高度重视本地职业教育基地的作用。

各援疆省市都非常重视对受援地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的建设,并将其作为培养当地人才、解决劳动力就业和提升劳动力就业素质的重要途径;绝大多数援疆省市都结合自身的高校资源和职业技术培训资源,对受援地的职业教育基地进行升级和援助,有效提升本地职业技术教育基地的教学水平。通过对口援助,受援地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再就业培训基地和人才劳务市场等项目的建设进度明显加快,基本建立起劳动力资源技能培训服务体系。

二、对口援疆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缺乏统一明确的项目分类标准。

劳动力就业培训作为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援疆省市均安排了大量资金和项目来确保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很好的实效。但目前各援疆省市都未将劳动力就业培训项目单独列出,而是与其他项目捆绑在一起,分类情况相对混乱。如,广东省将就业培训与社会保障项目归在一起,湖南省将其与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归在一起,山东省将其与社会事业项目归在一类,福建省将其与骨干人才培训、干部培训、技术人才培训等项目统一归为智力援疆。如此一来,在项目安排、资金分类、数据统计口径来源等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考核时数据之间缺乏可比性,无法保证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市场对劳动力就业培训的引导作用发挥不足。

了解和把握市场对劳动力数量和专业性需求是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一环,不但要依靠产业发展来吸纳劳动力就业,还要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引导,带动区域的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但就目前来看,由于劳动力就业培训在新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19个对口援疆省市虽都非常重视通过产业发展来吸纳劳动力,但还无法完全做到针对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建设和未来人才需求趋势来开展培训工作。

(三)财力有限造成补助等政策落实不畅。

2010年以来,新疆陆续颁布了《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意见》等7个文件,每个文件中都提出应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实习、创业等给予补贴,但在实际操作中,虽然援疆省市的资金到位了,但受援地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往往跟不上,补贴难以落实。

(四)劳动力就业及培训统计工作不到位。

虽然现阶段各援疆省市将解决就业和开展培训作为援疆工程的重要工作来做,劳动力就业及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因为人手有限、劳动力档案缺乏等原因,关于劳动力就业及培训等工作目前还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统计,特别是关于援疆劳动力就业培训项目的实施进展、实施效果的统计数据非常缺乏。

(五)尚未形成区域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

考虑到援疆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及受援地发展不平衡等多方面的因素,19个省市对口支援12个地州,因此部分地州就由两个甚至更多援疆省市共同分工援助。由于各援疆省市分别制定了援助规划和任务,所以其援助工作都是在所具体负责的县市展开,这就出现了同一地州的每个县市都建实训基地、都建培训中心、都发展职业教育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重复建设,导致区域内产业发展趋同、区域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各类培训中心和实训基地得不到充分利用、作用发挥不足。

三、进一步做好对口援疆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的路径

(一)统一项目分类,促进项目管理工作便利化。

建议自治区根据实际工作和发展需要,进一步细化对口援疆省市的项目分类,特别是要根据中发五号文件、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和第四次对口援疆会议精神,将受援地劳动力就业培训项目单独列出,并将其细化为劳动力就业创业培训和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定向生培养、劳动预备制培训等若干二级类别。

(二)加强交流与合作,协调同一受援地与不同援疆省市分工合作。

建议在劳动力就业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更多地从区域整体的角度出发,统筹考虑项目的安排实施,要进一步加强援疆省市的沟通合作,集中力量、突出特色、统筹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援疆省市在劳动力就业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三)建立劳动力就业培训专项资金,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建议设立劳动力就业培训专项资金,来源包括对口援疆省市提供的就业培训援助资金、受援地地方财政配套就业培训资金和向国家、省、市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申请并划拨的就业培训资金。针对就业培训的具体情况分配使用资金,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就业培训补助补贴的相关政策,满足就业培训资金需求。

(四)创新培训模式,发挥产业发展与企业需求的引导作用。

建议考虑充分发挥产业和企业对劳动力就业培训的引导作用。援疆项目前期,要加大对劳动力市场开展需求分析,要重点对援疆项目中所需的劳动力水平进行界定,充分了解市场所需的劳动力数量及专业类别,有针对性的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委托式和菜单式培训,实现“培训即就业、毕业即就业”。

(五)加强与高校和职校的合作力度,充分合理利用教育资源。

建议进一步加强援疆省市与疆内各高校及受援地各类培训教育机构的合作力度,通过定向招生、短期强化培训学习等方式,有效提升受援地人才就业素养,拓展就业范围,提升就业岗位层次。此外,援疆省市要在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合作中更加注重培训课程与用工实际需求的结合,人数增加与素质提高并举,进一步提高项目培训的技术含量和实用性。

(六)建立劳动力档案,完善劳动力服务平台建设。

建议统一设计规范的劳动力基本情况登记表和劳动力就业培训及后续跟踪档案,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及时了解掌握当前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工作。加快完善劳动力就业培训信息平台建设。解决就业和培训信息沟通不畅导致的培训生源等问题。加快建立完善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就业管理体系、信息服务网络,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和就业信息平台,使城乡就业岗位与劳动力的就业需求有效对接。

(七)开展劳动力就业培训统计工作。

建议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培训就业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内关于培训就业统计的相关规定,针对援疆工程中劳动力就业培训进行统计,并严格按照自下而上、逐级汇总的程序上报。制定《对口援疆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报表制度》,按照地区、市、县、乡四级层层统计汇总。满足对劳动力就业培训项目的相关数据统计工作,便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八)开展创业培训,积极打造创业平台

建议借鉴安徽省宿州市“政府推动、部门监管、机构培训、地方扶持、农民创业”的模式,根据新疆的区域特点,注重创业培训,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特别是要重点打造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业平台,通过落实用水、用电、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创建农民创业孵化基地,盘活闲置土地、闲置校舍等存量资源,统筹安排农民创业的生产经营场所。通过创业培训和创业平台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转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观念,提升创业意识,以创业促就业,缓解新疆就业压力大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燕飞. 援疆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浅析[J]. 科技视界,2015,(15).

[2]孙岿. 对口援疆与少数民族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闫海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胡方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管理学博士,女)

〔责任编辑:贺朝霞〕

●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作者简介:(

文献标识码中国图书分类号F404.1A

文章编号1671-4741(2015)06-0070-03

猜你喜欢

援疆省市对口
援疆的夜晚
选用对口药剂 适期防治病虫
对口帮扶这一年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从对口帮扶到合作共建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援疆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