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2015-02-24范华岭尹芳姚连升
范华岭尹 芳姚连升
1.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2.四川省郫县第三中学
和谐教育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范华岭1尹 芳2姚连升2
1.西华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所;2.四川省郫县第三中学
我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应借鉴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注重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改革模式,即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向以育人、公平、创新和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和谐教育”方向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 和谐教育 教育观念
当今的时代是以知识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时代。世界各国在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向上,都更加关注人的本体的发展,并越来越重视中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一、世界各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特色
1.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特色在于 “学生本位”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学会”而不是“会学”;注重学生的“好奇、兴趣”入手的引导式学习,挖掘其探索创新的潜力,并在相关的升学体制、监督体制、学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了全面的支持。
2.俄罗斯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特色在于侧重“专业式”教学
实施侧重一种或几种专业性教学内容的区别化、加深化及拓宽化的教育大纲,扩大学生社会化的可能性。其核心价值取向为: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重视知识系统的掌握,培养个体关键性能力,形成提升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
3.印度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特色在于课程的应用性
课程设置注重学术性和职业性相结合,课程内容强调多样性与应用性相结合,课程管理强调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课程评价强调多样性和现实性相结合,使其朝着公平性、民族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
4.南非的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特色在于教育的公平性
强调“学习者中心,结果本位”,即以人人都应该接受教育为目标,保障高中生公平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并加快高中教育从知识学习向知识应用的转变,提高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此外,芬兰基础教育的主要特色在于 “综合教育”,即任何青少年不论在什么地方,不管什么性别,怎样的经济状况及使用什么样的母语,都能平等地接受教育,而不是“选拔教育”。日本基础教育的主要特色在于对“素质教育”的重视,日本政府提出“重视从知性、感性、道德心及体力等方面”培养相互尊重的人格。
二、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时代变革为特征和需要,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各种各样新的教育理念、制度和模式纷纷出现,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有教学体制方面的问题,也有师资队伍等方面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基础教育改革倡导的理念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存在一定的距离。
三、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谐教育”
本文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应向以育人、公平、创新和质量为主要特征的“和谐教育”观念方向发展,在教育发展模式上体现自己的特色。
1.重视学生本位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人为本”就意味着要从中小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来选择、组织和传授课程知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角,充分发掘其各个方面的优势。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在讲“社会保障制度”时,如果只是单纯引导学生系统归纳出相关的知识要点,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可适时地创设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产生上述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应如何正确面对?这样的情境创设增强了学生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在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很自然地达成对相关知识的建构。
2.重视教育的公平民主
参考芬兰的教育经验以及美国布什总统于2001年颁布的 《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NCLB)法案,让任何一个学生,无论其处于什么地区,属于哪一民族,是什么性别,都应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同等地享受教育设施。同时也要重视教育民主,让每个人都有所发展,既不放弃对落后群体的辅导,也十分重视精英教育。正如2004年布莱尔在费边社演讲时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明确的: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所有的学生都优异”。
3.重视创新
既包括教育体制的创新,也包括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创新。教育体制的创新,主要是针对地区和学校而言,在教学政策的规划、落实、实施、监测、评估、激励等机制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形成一个有机统一体,并辅之以法律保障,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正确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可参考纽约市的激励机制,纽约市从2007年开始,每一所公立学校都会收到一个划分成A、B、C、D、E、F等级的报告,被评为A级和B级的学校会得到财政奖励,那些长期收到低等级和低质量分数的学校将面临严重的后果,包括变更学校领导、重组或者关闭。其次,在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创新方面,主要是对教师自身而言。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意识,它是创新人才的基本特征。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具有创新意识,使自己运用教学方法像艺术家一样具有独特的风格。教师要在“和谐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对社会需要的适应性。
4.重视教学质量的提高
从地区和学校层面,可参考英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经验,设立领导能力奖 ,对提高领导能力方面做得较好的中学,定期给予奖励,激发管理层的积极性,从根本上加强各地区和学校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从课堂教学质量层面,加强教师队伍及教师评价机制的建设。不可否认的是,个人利益的驱动或多或少地会促进或阻碍教师教学改革的观念和效果。他们较为关心的是改革对学生成绩带来的负面影响。若学生成绩下降,升学率下降,则奖金、待遇和社会地位等会随之降低。因此,只有建立良性的教师评价机制,才能真正从源头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本文认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应向以育人、公平、创新、质量为标准的“和谐教育”方向发展,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培养21世纪的“四有”新人,应对国际竞争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1]陈时见,郝栋峰.美国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1,5.
[2]石隆伟.俄罗斯普通高中侧重专业式教学人文类课程目标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1,5.
[3]袁琳,杨茂庆.印度高中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1,5.
[4]胡国勇.“公平而卓越”——国际基础教育发展趋势[M].素质教育大参考,2011/6B.
[项目资金]本课题是四川是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省属师范院校经济学类课程教学与高中新课改的有机契合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编号是11SB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