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属动物“中风”的探讨
2015-02-24潘守会
潘守会
巴林左旗林东镇动物防疫站
对马属动物“中风”的探讨
潘守会
巴林左旗林东镇动物防疫站
马属动物“中风”一症,极为少见,其特点是起病急骤,以突然倒地,神志障碍、半身瘫痪为主要特征引起病急见症多端,与外感之“风”性善行数变的特点相似,故类比称之为“中风”,但与外感太阳之中风名同而质异。
该病多因发病急,病势危重,病程较长,常被判为不治之症造成死亡。
一、临床症状
一般没有可见的前驱症状,发病急骤,患畜突然发病,轻者运动障碍,重者突然倒地,半身瘫痪,患侧视力减退或失明,口歪斜,耳下垂,多数病例意识障碍,双凫细弱,口色赤紫。
二、治疗
1.中药及针灸治疗
本病以补气,活血,祛瘀通络为治则,补阳还五汤治之。
黄芪250克,赤芍48克,川芎48克,地龙32克,桃仁32克,归尾48克、红花32克。水煎服。征偏寒者加附子以回阳救逆。脾胃虚者加党参、白术以补气健脾。并针百会、大、小胯、抢风等穴。
2.西药治疗
低分子右旋糖酐500~1000毫升每日一次。3~7天为一疗程。5%葡萄糖盐水3000毫升每日一次,连用5~7天。
三、护理
本病以就地治疗为宜。将患畜置安静通风的地方,铺以垫草,防止褥疮。吸净患畜口腔内粘液,将头部垫高,保持呼吸畅通。吃草、饮水困难的,可鼻饲玉米面粥及饮水。防止惊吓及蝇蚊骚扰。
四、病例
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三日,安国县大李庄乡里河王际刚来院求诊,主诉驴灰色,七岁,早晨驾车送粪,早饭时饮食如常,约九点钟忽然发病。患畜倒地不起,右侧瘫痪,口歪斜,右耳下垂,右眼视力模糊,意识不清,呼吸迫促,口色青紫,脉细弱,诊为风中经络。
处方①黄芪400克、党参50克、桃仁32克、红花32克、川芎32克、赤芍32克、归尾64克、地龙32克、苜蒲48克、白术64克、水煎服。②低分子右旋糖酐500毫升,5%葡萄糖3000毫升,5%碳酸氢钠注射注250毫升静脉注射。
二十四日复诊,呼吸较平稳,意识清楚,稍有食欲,其他症状如常。按上方连用三日。
二十七日复诊,心跳、体温正常,患测视力恢复,食欲增加,运动障碍如前。停止西药,服上方中药五剂,针百会、大、小胯、抢风、蹄头,五月十日吊起,十三日能运动,十七日痊愈。追访,该驴未复发,一九八五年因老龄淘汰。
五、体会
1.诊治“中风”11例,凡神志清楚或短暂神志障碍者,经积极抢救均能获得良好效果,深度持久昏迷者大多难治。
2.马属动物“中风”大多因为平素体虚,劳伤过度、出汗伤津,饮水不足导致血液粘稠,形成血栓,阻塞或不完全阻塞脑部小动脉,使部分脑组织供血不全而致。与人的高血压动脉硬化形成血栓造成“中风”是不同的。因而“中风”患畜的病程较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中风”病程短、恢复快。
六、发病机制的探讨
祖国医学对“中风”的认识不尽一致。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汉唐以前多以“内虚邪中”立论,如《灵枢·刺节真邪篇》说“虚邪偏容于半身,其入深,内居营已;营已稍衰,则真气去,邪去独留,发为偏枯”。《金匮》谓“络脉空虚”风邪乘虚而入,并以病情轻重分为中风中络,入脏入腑。汉唐以后多着重于内在因素立论,金元时期刘河间主张“心火暴盛”李东恒认为“正气自虚”,而朱丹溪则认为“湿痰生热”所致。三家学说都着力于内在因素,是中风学的一大转折。明氏张景岳指出“皆因内伤及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他以凡此病者,多以素不能慎,先伤五脏之其阴,“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先伤五脏之其阴”;“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之下,而阳乏于上,以致阴阳失调,精乏不交”为致病之本,并引述《素问·调经纶》“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之证,因此倡非风之说。清代叶天士又进一步阐明,“精血亏耗,水不涵木,木少养荣,故肝阳偏亢”的发病机理。归纳各家论述,“中风”一证主要系平素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深受外界影响而发,不外乎火、痰、风、虚四个方面,故本病关键在续,虚是“中风”病异中之同,而火、风、痰为同中之异。
祖国兽医学对“中风”无记载,我认为家畜“中风”,多因平素气血亏虚,加之喂养失调,使役失度,耗伤津液,阴气亏耗,阳气虚损,气虚血瘀,瘀血阻络所致,属本虚标实之证。
注:祖国兽医学没有“中风”记载,本人仅据临床实践进行探讨,谈一点认识,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