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水稻特色产业 再治盐碱撂荒耕地
2015-02-24任米燕
王 艳 任米燕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重振水稻特色产业 再治盐碱撂荒耕地
王 艳 任米燕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水稻不仅是一个传统的粮食作物,更是榆阳区唯一的细粮作物。进入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榆阳区先后引进试验推广了6项国内外先进稻作技术,彻底治理改造了无定河、榆溪河沿岸的3万多亩盐碱荒地和低产田。水稻生产取得了突破性发展,水稻面积由七十年代的0.8万亩扩大到4.5万亩,亩产由121千克提高到554.6千克,最高单产达921千克,跃居全国的中高产行列。上盐湾盐碱地上种植的“京系21”大米在陕西省优质大米品选会上获得第一名殊荣,成为当时稻区群众的致富作物和榆林人馈赠亲朋好友的名优特产。水稻生产作为“魅力榆林”的一张名片,曾引起中、省领导的高度关注,1997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山川秀美”批示中写到:榆林沙地种水稻,很好。
一、目前榆阳区水稻产业发展情况
1.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2001年以后榆阳区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高产水稻田返盐程度逐年增大、退耕撂荒面积逐年增多,到2011年水稻播种面积减少到零。显现出地块高低不平、灌渠失修老化、田块杂草丛生、玉米捉苗困难、产量大幅度降低,更有部分田块生长一人多高的芦苇、蒲草趋象,调查其原因:一是由于按土地等级、按人头分地,每户人家的承包地少则五、六块,多则十几、二十块的条条田、块块地,水稻耕作、管理很不方便,更用不上新型农业机械;二是农田排灌渠系设施不配套、不完善,大部分水渗漏损耗在渠道上,特别在水稻插秧、返青期群众等水、抢水矛盾突出;三是种植水稻平地、插秧、除草等劳动环节都在水中作业,人们不愿意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四是大米加工机械落后,碾米不分等级,外观商品差,价格很低;五是水稻收入不如跑运输、经商、打工等行业的收人高,稻区大部分有知识青壮劳力弃农从事其它行业,只剩下留守的老、妇、幼等弱势劳力;六是无定河、榆溪河沿岸的耕地大多是次生盐碱土壤,水稻起旱种玉米后,返盐程度逐年增大,使玉米出苗困难,缺苗严重,亩产逐年降低,致使撂荒地逐年增多。
2.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支持下,利用土地流转成果,在鱼河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试验500亩富硒水稻取得了显著效果,最高亩产稻谷823千克,每千克大米硒含量636微克,创全国最高纪录,硒含量是普通大米(30.4微克)的21倍,富硒大米上市后很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试验户亩收入达6900多元,为全区水稻生产再掘起奠定良好基础。
二、多措并举推进盐碱撂荒耕地治理的建议
1.建议把这项工作纳入榆阳区发展现代特色产业重点工作内容当中,并组织涉农部门的领导、专家对我区无定河、榆溪河沿岸盐碱地,进行认真详查调研,科学合理论证,并邀请中国水稻所著名水稻专家进行“把脉”指导,制订振兴治理可行性方案,出台相关的扶持措施。
2.加大土地复垦、低产田改造、沃土工程等农业项目倾斜力度,对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盐碱严重、杂草丛生田块,进行全面复垦改造,建成能排能灌,渠、林、路配套,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永久性高标准农田,并在适宜种稻乡镇扶持3~5个1000亩以上种植示范基地,引领带动水稻特色产业的发展。
3.恢复稻区供水设施,对灌溉渠系进行升级改造,改现在砖渠、土渠输水为塑料暗管输水;改现在稻田以亩收费为以用水量收费;最大限度减少用水过程中的浪费、损耗,把水的生产效率由现在0.4千克/立方米提高到2千克/立方米以上,既保证水稻经济用水量,又能促进水稻面积的扩大。
4.把激光水田平地机、水稻育秧播种机、水稻插秧机、水稻中耕施肥除草机、水稻联合收割机等相关农机具纳入榆阳区农机补贴范围,并增高农机具补贴标准,在种植水稻的主要乡镇建立1个水稻农业机械专业服务合作社,实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5.引进先进的水稻精米加工设备,扶持1~2个大米精加工、分级、包装、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填补全区无水稻精米加工企业的空白 (2014年的富硒水稻试验户把稻谷拉到横山响水精米厂进行加工),打造“榆阳大米”品牌以及副产品的开发利用,提高大米商品率和附加值,延长水稻的产业链。
6.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引进国内外先进水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评选出适宜榆阳区推广的高产、优质、抗旱、耐盐品种;研究总结出盐碱地应用的合理种植密度、配方施肥标准、节水灌溉方法和“水稻—马铃薯(西瓜)—玉米”等理想的稻旱轮作方式,并积极开展较深层次的超级水稻、富硒水稻、有机水稻、稻田养蟹、胚芽米、米糠榨油、米蛋白提取、稻壳菜板、活性炭、复合超细硅酸钙、水玻璃等前沿技术引进试验及高端产品开发。
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乡镇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下,经过3到5年的重点综合整治,将水稻面积恢复到3万亩左右,平均亩产稻谷600千克,年总产值1.62亿元,每年向全区居民每人提供优质大米25千克,不仅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还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环保效益,为“美丽榆阳”再添一道亮丽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