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释放赤眼蜂
2015-02-24邢华
邢华
辽宁省开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
科学释放赤眼蜂
邢华
辽宁省开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站
众所周知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是当今植保最为提倡的,也是现在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的防螟方法。它是利用寄生性、捕食性生物和病原微生物来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 “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成本低、防效好、省工省力,并且对人畜无毒害、环境无污染、产品无残毒、保护害虫天敌,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谈科学释放赤眼蜂就要从赤眼蜂的生活习性说起。赤眼蜂是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属膜翅目纹翅卵蜂科赤眼蜂属昆虫。因其复眼和单眼都是红色的,所以叫做赤眼蜂,老百姓又叫红眼蜂。赤眼蜂可寄生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近50个科200多属400多个种昆虫的卵。赤眼蜂的最长寿命可达7天,一般为3~5天,赤眼蜂的有效飞翔半径为15~20米,多数赤眼蜂在羽化后的第一天就开始产卵,产卵期3~5天左右。赤眼蜂是把玉米螟消灭在卵初期。赤眼蜂被释放到田间以后,在田间自然羽化出蜂,雌雄交配后雌蜂开始在田间飞翔,主动寻找寄主(新鲜的玉米螟卵),然后用产卵管刺破玉米螟的卵壳,将自己的卵产到玉米螟卵内,并吸取玉米螟卵内营养物质供其子代发育成长,被寄生的玉米螟卵不能正常发育为玉米螟幼虫,而是发育出赤眼蜂,赤眼蜂就是这样阻止了害虫的发育。赤眼蜂卵在玉米螟卵内经过卵、幼虫、预蛹及成虫等五个阶段,最后咬破玉米螟卵壳飞出,雌雄交配后,雌蜂又去寻找新的玉米螟卵,赤眼蜂就是这样在田间循环往复、不断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将大量玉米螟消灭在卵阶段,从而达到控制玉米螟的目的。
科学释放赤眼蜂真正达到防螟的目的,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必须做好虫情测报,确保蜂卵相遇
玉米螟成虫晚上羽化,夜晚飞出活动,一般羽化后当天交尾,1~2天后产卵,产卵前必须饮水。玉米螟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湿度、降雨情况。其适宜温湿度范围是:20~30度,湿度60%以上。防治一代玉米螟时释放赤眼蜂时间是:经田间检测,当越冬代玉米螟化蛹率达15%~30%时,后推9~11天即是田间落卵始期,结合玉米螟落卵量调查,当累计百株卵量达1~1.5块时,即是第一次放蜂适期;防治二代玉米螟,在我们辽宁铁岭地区,一般在7月20日至8月5日之间,进一步补充这期间自然界赤眼蜂的不足。
二、释放赤眼蜂数量
防治一代玉米螟,每亩放蜂总量为1.5万~2.0万头,分2次投放,第一次释放0.8万~1.0万头,间隔5~7天放第二次,释放0.7万~1.0万头。防治二代玉米螟,亩放蜂1.5万头,分2次投放,第一次0.7万头,第二次放蜂0.8万头。
三、释放赤眼蜂设置
每亩设置2个释放点,从放蜂田的边垅开始数第15条垄为第一放蜂垄,顺第一放蜂垄向里走15步为第一释放点,再沿垄向前走30步为第二个释放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一个释放垄向下间隔30条垄为第二个放蜂垄,按上述方法以此类推。
四、释放赤眼蜂方法
要求在上午放蜂,在放蜂点,选一棵玉米植株中部叶片,放蜂前要将大片蜂卡撕成50~60粒的小块,用牙签将蜂卡别在玉米中部叶片的背面,卵粒朝外,别牢即可。放蜂时要注意不要将蜂卡用叶片卷放,也不要夹在叶鞘处或扔在叶心里,以避免蜂卡发霉,影响效果。将蜂卡别在玉米叶背面,雨淋不着、阳光嗮不着,以保证田间蜂卡的羽化率。如遇大雨需延期放蜂时,可将蜂卡放在阴凉、黑暗、通风处暂时保存,天晴以后立即释放。切忌将蜂卡重新放回冷库或冰箱内低温保存,否则会引起蜂的大量死亡。也不要放在阳光暴晒之处或农药附近,以免影响蜂卡质量。
五、组织专业队伍开展统防统治
放蜂前10天、放蜂后20天内玉米田不能施用任何化学农药。玉米螟发生面积大、危害重,一家一户分散防治难以保证放效,所以玉米螟防控实施区要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成立统防统治专业队伍,按照玉米螟绿色防控技术操作规程,开展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在统防统治过程中要做到“七统一”: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防螟物质、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田间操作、统一检查验收。
玉米螟绿色防控是全面提高开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的需要,也是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的需要。只有科学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