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

2015-02-24董耀飞杨旭东

现代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培育经营

董耀飞 杨旭东

包头市九原区农牧渔业经营管理站

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目前,我们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时期, 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要重视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并以此为生活来源,他们的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为主体, 他们是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农民。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技、 现代金融资本、现代管理技术等工业化的重要元素改造传统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长向依靠科技和劳动力素质、设施的高效生产、专业的适度规模化经营转变,逐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水平较高,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的新型的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诸多要素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相对于土地、资本和技术等要素, 劳动者在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成为核心要素。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必然要求。

2.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回归其职业属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既是与工人、知识分子并列的一种职业称呼。 当代农民与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和谐构建就是让广大农民获得有尊严的职业收入保障,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化和社会化的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促进农民职业属性回归。

3.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发展的方向

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 农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农民收入逐年提高,农业农村创业兴业的吸引力明显增强。现代农业社会化大生产分工催生了各种专业化的生产经营者(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共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将成为伴随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市场经营主体。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将被广大农民接受并成为农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组织实施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一项关系“三农”工作基础性、创新性、长期性、系统性工程,要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积极探索有效培育路径和方法, 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是立足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性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着力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需要,又是着眼长远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稳定和壮大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着力解决“怎么种地”的战略要求。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2.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整体规划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政策性强、 涉及面广,要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农业劳动力的现状和特点,从培育目标、培育途径、认证管理、扶持政策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整体规划,初步建立起教育培训、认定管理与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制度体系。 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配套扶持政策,切实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针对性。

3.明确培育重点,拓展培育渠道

坚持立足产业、结合实际,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探索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育渠道。鼓励和引导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的种养大户优先接受培育,转型升级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加快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把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龙头企业骨干和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手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技能培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坚持的原则

1.坚持服务产业的原则

将农民职业教育与农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改革传统专业教育为现代产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岗位、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际全面对接和深度融合,加快培养适应现代农业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经营要求的新型职业农民。

2.坚持农学结合的原则

满足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生产经营岗位需求,强化重视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做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教学安排与农时农事,理论教学与实践实习,集中学习与生产实践等紧密结合。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实践实习跟踪服务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务农农民完成学业提供便利。

3.坚持方便农民科学规范的原则

顺应务农农民学习规律, 适应农民居住分散、学习与生产兼顾的实际,主要采取“就地就近,送教下乡”等多种方式开展农民职业教育。 按照职业教育教学规律、 农业产业特点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科学设置专业课程体系, 规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突出实践环节的教学方式。

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注意的问题

1.提升认识,加大重视程度

提高对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要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积极主动的开展引导和吸引工作,使农民积极主动的参于。

2.加强层面设计,健全培育机制

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要加强层面设计,特别是对于认定标准如何确定、认定后怎么管理、与后续教育培训和相关配套扶持政策如何衔接要形成系统,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含金量”。

3.提高培育质量,形成长效机制

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信息层出不穷,知识更新不断加快,对农民培训实施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要提高师资力量,针对性的设计培训内容。 培训要与需求结合,培训内容要满足职业农民个性化需求,让农民学到对口实用的东西。 解决目前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重复、低水平、专业设置面较窄等问题,形成长效机制。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后续教育培训,更新知识结构和享受相关政策。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培育经营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