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套地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分析

2015-02-24温志国赵文成孙小兵

现代农业 2015年9期
关键词:设施农产品生产

张 怡 温志国 周 强 赵文成 刘 斌 孙小兵

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丰富巴彦淖尔市淡季农产品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河套地区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具有光能充足、日照时间长的优势,气候资源是国家农业区划中的优势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基本特点是日照长,气温和热量状况适合农作物生长,利于作物干物质积累和土壤有机质分解。耕地以河套灌淤土为主,排灌体系健全,沟渠路配套,耕作土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肥沃,障碍因子少,土壤条件好,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蔬菜生长。 目前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反季节西甜瓜、蜜瓜、蔬菜生产及育苗、水果、花卉、食用菌为主的生产格局,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变为生产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集中连片扩大基地规模,统一品种规划布局,大力发展集约化生产。 以现有园区为中心,继续连片扩大面积,重点打造临河城关、五原八里桥、杭后民建等几个万亩设施农业园区。 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一村一品”,对日光温室茬口布局、主栽品种作出统一安排,积极引进品质优、产量高、抗病力强的新品种,按照设施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标准和种植技术规程指导农民生产,统一种苗供应、定植、技术管理、组织销售,改变了过去品种多、乱、杂、统一销售困难的局面。

2.积极寻求金融信贷部门支持,坚持和完善多元投入机制。一是整合捆绑项目,形成共建合力。普遍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农业科技支撑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捆绑,整合资金,统一用于基地建设;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新技术,推广新品种,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为设施农业发展注入活力;三是积极协调金融信贷部门,寻求贷款支持,为设施农业稳步推进创造了条件。

3.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以企业为龙头建设生产基地,通过合作社广泛联系农户,向基地农户赊销种苗,提供农药、化肥、地膜等农资,对基地统一编号建档,统一订单生产、科技培训、管理标准、农资配送、采摘分级、包装销售,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从产前、产中、产后不定期地抽检,确保基地各种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的指标。 所有产品都按照《A 级绿色食品操作技术规程》来管理,产品质量完全符合绿色食品的各项指标要求,在种植过程中,对土壤、水域、空气都有严格的监控和处理方式,常年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跟踪指导,在各类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上拥有成熟的技术,农产品倡导施用农家肥、配方肥,全程统一农资配送,生物防治技术普遍使用,产品无农残超标现象,并且性能稳定。

4.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农户的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组织实施了科技指导结对帮扶活动,派驻技术人员到山区蹲点开展技术示范、指导,加强技术培训,大力培养山区技术人员和骨干农民,提高技术到位率,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三、取得的成效

目前,河套地区以辣椒、番茄、黄瓜、茄子和西瓜为主导的设施瓜菜年产量达到65 万吨,90%以上的产品质量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69 个、绿色食品106 个、有机食品21 个;中国驰名商标7 个,自治区著名商标48 个。 河套番茄、河套向日葵、五原黄柿子、五原灯笼红香瓜和五原小麦5个农产品通过了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

1.设施农业的发展,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的转变,拓宽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路子。 加快了露天农业向设施农业、 粮油作物向经济作物调整的步伐,改善了河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带动了果蔬和花卉类产业的兴起,进而促进了农业由单一的粮、油种植向粮、油、瓜、果、菜、花卉、园艺等多样化、高效益方向的转变,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增加,质量提高。

2.设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使广大农民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 冲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实现了一季生产向多季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创收的跨越,带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由传统、粗放型向精细、集约型转变,从而吸收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到蔬菜和花卉种植,使农民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明显增强,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 据调查, 每亩设施农业的纯收入可达2.5 万元, 是大田作物效益的20 倍。 设施农业仅用1.5%的耕地创造出了16%的农业产值。

四、存在的问题

1.是设施农业项目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日光温室建设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项目,修建一栋使用面积0.8 亩的日光温室需要资金2 万元左右, 加之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更大,资金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2.是设施农业发展注重产前、产中服务,轻视产后服务。 各级部门关心建设和种植,而忽视销售。

3.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量小,品牌产品缺乏。农户在温棚中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十分突出,设施农业产品中药物残留令人担忧,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品质和质量。

4.是科学技术推广不够深入。 农民习惯于旧的生产方式,对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概念模糊,蔬菜栽培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

五、对策和建议

1.优化布局,按照市场要求加大种植结构调整

一是发挥优势,调整优化设施农业生产布局。 鼓励经济、技术、劳动力等条件较好的农户先期发展设施农业,再辐射带动周边农户,逐步推进。二是突出特色,调整优化品种结构。依托市场,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和拳头产品。 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设施栽培。 在生产基础好、技术水平高、产品销路稳定的地区,以日光温室瓜果、蔬菜、园艺为主,提高建设标准,提高设施装备水平;在生产条件和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选择发展成本低、投入少的大中棚、小拱棚设施栽培形式,实行梯次发展,逐步提高设施标准。

2.依靠科技,促进设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一是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加强设施的标准化建设,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温室外覆盖、 内覆盖与遮阳网揭放的机械化操作水平。二是加强科技自主创新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厂化育苗、阴阳棚日光温室、热风炉、嫁接、生物防治、组织培养等高新技术。 改变传统单一的蔬菜种植模式,实现多茬次、多品种、立体式、反季节、延时令栽培。三是加强品牌培育。依据自然地理和品种优势,打造地方特色品种,提高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加大宣传和推介力度,打造地方品牌。四是发挥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制定和实施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中,加快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组织园区内农户组成生产、销售合作组织,实行统一品种、技术、管理、品牌、销售,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实现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生产和销售。

3.加强市场体系和中介服务组织建设

一是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在设施蔬菜集中产区,按照“优化布局,完善设施,提高功能”的原则,搞好规划布局,建设产地批发市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扶持壮大瓜果、蔬菜龙头企业。 支持企业建立基地、进行技术改造、创建品牌、新产品研发等,促其做大做强,增强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三是培育发展中介服务组织。 以生产、销售为纽带,以产销大户、农民经纪人为龙头, 扶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发挥其信息交流、技术指导、市场销售的优势和作用。 鼓励支持各种中介服务组织与农民签订订单,帮助农民搞活流通。

4.加大设施农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提供贷款贴息补助。 主要对龙头企业、中介流通组织、运销大户从事农产品运销提供贷款贴息补助,对与农民签订保价订单,集中种植同一个品种达一定规模以上的,给予以奖代补。 二是鼓励建立农产品销售与信息采集中心。设施农业面积大的地区可以考虑在目标市场大中城市建立农产品销售与信息采集中心,负责提供当地农产品价格、市场供求信息。三是扶持运销环节的基础设施建设。 鼓励企业、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投资建设预冷库、购买冷藏车,政府给予贷款贴息。 四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针对设施农业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的特点,积极倡导建立设施农业保险制度, 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设施农业保险业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保险补贴,降低生产者的种植风险及市场风险,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 五是鼓励土地合理流转。 在维护农民基本利益的前提下,本着“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统建分管等多种经营模式,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加快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1]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设施农业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内蒙古农业科技.李浩然.华中师范大学2013-05-01.

[2]巴彦淖尔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农业开发与装备.张文武,杨倩,崔瑛,杨力全,温志国,2014-12-02.

猜你喜欢

设施农产品生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民生设施非“摆设”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用旧的生产新的!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