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型职业农民
2015-02-24梁春丽
梁春丽
朝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广校
浅谈新型职业农民
梁春丽
朝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广校
现代农业催生着新型职业农民的崛起,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更多高素质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既是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是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发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一、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背景和历程
早在2005年底,农业部在《关于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意见》中首次提出培养职业农民。该文件指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的培养对象是: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职业农民。2007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首次正式提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职业农民、新型农民等概念的提出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大创新。新型农民与职业农民的内涵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新型农民是从宏观上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强调的是一种身份,而不是一种职业,泛指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而职业农民范围较小,主要是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以获取商业利润为目的的独立群体,是对一种职业的称谓,总的来说,职业农民是新型农民的一个当然范畴。
自2012年以来,随着中央文件相继出台,又出现一个新的称呼:新型职业农民。首先,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当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文件指出,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一定要把现有的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然后,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继续强调,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着力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2014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简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另外,《全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也作出了重要部署:在十二五期间每年将培训百万新型职业农民。
二、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
对职业农民的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观点。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一直都是用peasantry(传统农民)来称呼中国农民,而不是farmer(职业农民,也翻译成农场主)。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经典定义:传统农民主要追求维持生计,他们是身份有别于市民的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充分地进入到了市场当中,将农业作为产业,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极大化。沃尔夫对传统农民和职业农民的定义实际上道出了两者的最大差别。传统农民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身份农民,它强调的是一种身份,一种等级秩序;而职业农民更类似于经济意义上的理性人,它是农业产业化乃至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
我国晋代范宁也曾说过:农民,播殖耕稼者。所谓农民是指长期居住在农村,并以土地等农业生产资料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农民需要附合四个条件:①占有(或长期使用)一定数量的生产性耕地;②大部分时间从事农业劳动;③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④长期居住在农村。职业农民也必须符合这些条件,但是与传统农民不同的是,新型职业农民除了符合农民的一般条件之外,还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主体。传统农民就是种地吃饭,解决温饱,但是新型职业农民不是这样的,他们完全地进入市场当中,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使报酬最大化,一般都有较高的收入。②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把务农作为终身职业,而且后继有人。稳定性是农民这个职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③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观念,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
通过以上分析,在现阶段,当前形势下,笔者认为可以给新型职业农民下个定义: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且收入水平高于当地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的职业化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三、新型职业农民的分类
新型职业农民按照从事农业产业类别,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生产型职业农民
这类的职业农民大部分都掌握着一定的农业生产技术,并且具有比较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直接从事园艺、鲜活食品、经济作物等附加值高的农业生产。主要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及在农场、基地、农业企业被雇佣的“农业工人”,如农艺工、蔬菜园艺工、花卉园艺工、家畜繁殖工、家畜饲养工、制种工、果树育苗工、农药生产工、饲料生产工、蔬菜加工工等。
2.服务型职业农民
这类职业农民都掌握着一定的农业服务技能,并服务于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群体。主要包括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的专业人员等,如农产品经纪人、农资营销员、农作物植保员、动物防疫员、沼气生产工、农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等。
3.经营型职业农民
这类职业农民大部分是经济实力雄厚,或者掌握着先进的技术,还有较强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各类农协负责人以及规模种植大户、农场主、基地带头人、农业企业经理等。
四、新型职业农民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
1.发展现代农业,根本出路在科技,关键在人才,最基础的就是要培育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自古以来,农民种地靠的就是经验,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现在已经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在生产当中要采用先进的农机器具,先进的生产技术,先进的经营方式,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所有的这些先进都要求从业者必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相适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职业农民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2.由于城镇化的加快推进,我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和迁移。过去的30多年,中国有数亿农民进城打工,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年末,农民工数量已经接近2.6亿人,每年还在以900万到1000万的速度增加。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城镇人口超过了农业人口,达到了51.27%,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从乡村流向城市,务农农民尤其是高素质的青壮年农民数量在急剧减少。现在农村的常住人口基本上是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也是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38、61、99,年轻人离开农村后大多也不愿意再回来种地。政协委员张庆成在由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职业教育专题座谈会上曾焦急发问:今后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答案只有一个: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化的种田方式正在对几千年传统农耕进行着颠覆性的改变。农业走向适度规模经营,农民走向专业化已成必然。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的不是数量更多的农民,而是让种田农民“现代化”。因此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让更多高素质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既是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是解决“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
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全面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向和目标。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的核心,就是提高科学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农村实用人才需要具备的条件很多,但科学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必不可少。因此,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必须围绕核心和服务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规模小了就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就无法解决农业科技从研发到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会对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产生不良影响。
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不仅要把现有的农民培养成新型职业农民,还要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使他们成为后继的新型职业农民。同时,要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货款支持,使他们发展壮大,成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六、尾声
法国著名农村社会学家孟德拉斯曾经说过:农民的终结,不是农业的终结,是从传统农民到职业农民的变迁,有着几千年农业文明史的农业大国—中国正经历着这场巨变。传统农民已经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正在崛起,并且即将站在历史的新舞台,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新农村的建设者,已经剥离了农民的身份属性,回归了农民的职业属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的加强,农业产业化的升级,大大提升了农业的吸引力。“上山下乡”的高素质人才,返乡务农的“农二代”,农业企业的“蓝领农民”,合作社的“专业农民”……这些在孕育、成长、壮大的新型职业农民的诞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注入了发展的新动力。同时涌现了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典范。现在的农民观念正在逐步更新,认识也在逐渐提高,以后当新型农民会成为一种时尚,下乡务农也会成了新潮的事。试想一下,如果今后我国有一亿专业技能和经营能力比较高的职业农民,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必将呈现一片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