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消费模式研究

2015-02-24韩锐

西部皮革 2015年17期
关键词:消费人类生态

韩锐

(辽宁理工学院,辽宁锦州121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而要建设好生态文明,消费模式的生态化转型不但是重要切入点,也是走向生态文明的必经之路。因此,关注消费模式、研究消费模式的变迁、现行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和生态消费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为研究我国消费模式的转型问题提供重要参考,为消费模式的生态化转型奠定理论研究的基础。

1 消费模式及其变迁

消费广义上指维持人类生存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消耗产品的过程,与生产、分配、交换一起组成了一个统一、循环、有机的整体。狭义上指的是依靠自然资源所生产出来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过程。而消费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的生产关系条件下,消费者和消费资料相结合来实现需要满足的方法和形式,既是人们消费关系和消费行为的体现,又从总体上反映消费行为的基本内容、消费态势和价值取向,更是指导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并对其进行价值评判的根本依据。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模式的形式和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人们的消费形式、消费观念、消费行为等等都发生着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同。

1.1 原始生态消费模式

这种消费模式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初期,在早期原始社会,人们以采集狩猎为主,以消费大自然的馈赠为生,人类茹毛饮血地消费,消费状况处于最原始状态,与其他生物公平地参与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对环境的破坏极小。这种原始的生态消费模式由于人类与动物的相似性,使得整个生态环境趋于平衡。人口数量少,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很低,消费的概念也与现在的消费有所不同。

1.2 线性消费模式

线性消费模式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后普遍的消费模式。线性消费模式是指人类影响并改造自然环境和资源,进行消费时追求人类自身的生存和享受,其特点是把自然资源转化为各种产品,以满足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用过的物品则被抛弃。不考虑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承受能力,也没有保护自然的意识,只是单纯的消费和挥霍。线性消费是典型的资源耗竭型和环境污染型消费。

1.3 循环消费模式

循环消费是一种负反馈消费,循环消费模式的特点是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消费的废弃物进行循环再利用,目的是节约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循环消费对环境的治理由消费端治理发展到生产过程的控制,是一种进步的消费。循环消费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性,开始向好的方向发展和迈进。

1.4 可持续性消费模式

可持续消费是“提供服务以及相关的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最少,使服务或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产生的废物和污染物最少,从而不危及后代的需求”。绿色消费、生态消费、循环消费和适度消费等都是可持续消费的概念。这种消费模式的特点是:一是意识到地球资源的有限并尽力保障后代人的消费权利;二是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方式;三是旨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提高生活质量;四是注重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可持续性消费模式是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部分,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是保护环境、爱护资源的保障。

2 现行消费模式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财富聚集到个人手中,新兴富裕群体的出现使得奢侈品消费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但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问题在我国依然十分严重,奢侈品消费称得上是一种病态式的消费模式,势必将导致经济发展的短期行为。高消费、低积累的发展模式也会引发资金投入的减少;技术进步缓慢;生产资料的投入不合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遭到破坏。不仅如此,这一病态消费模式无法解决人类膨胀的欲望与有限自然资源之间的矛盾,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而且也严重地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有限的自然资源就是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理念引领下被浪费和破坏。这种消费模式来源于人们对于富裕、华丽、奢侈的追求,来源于人们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和爱面子的内心需求。生活变得富裕起来,而人们的内心也变得浮躁,浮夸、拜金使得奢侈品市场一再火爆,这样的消费观念必然使消费模式向变态化发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改变人们这种病态的消费心理,改善社会攀比、炫富的心理,才能使这样的消费模式得到改善。

另外,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既要面临生态环境无先天优势、自然资源又相对较少的压力,又要应对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问题。虽然近年来我国消费模式一直在改善,主要表现为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结构的转变、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加强。但消费模式还是以线性消费为主,消费主义等不良消费文化占主导地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导致对能源消费需求扩大,使得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能源消费以煤为主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严峻。此外,快速增长的人口形成了一股越来越大的消费压力,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和物质的需求量非常大,这种大量的需求将使供求不足,导致生态危机。

为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消费模式,必须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模式,保护资源,保护环境,要坚持可持续的消费模式,逐步形成符合生态文明时代需要的新型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

3 我国生态消费模式

生态消费模式指的是绿色、生态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消费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现代社会的生态消费不应该是狭义的生态学概念,而应是建立在“人—自然—社会”和谐统一基础上的一种更高层次、更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现代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有以下特征:第一,生态消费模式具有适度性的特点,在有限的环境资源的条件下从事最优消费活动,目的是建立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资源消耗较少的、高品质的消费体系;第二,生态消费模式具有可持续性的特点,不同时代的人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生态消费模式来满足,认为当代人在消费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子孙后代需要,站在全人类的整体利益角度,尽可能地为后代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第三,生态消费模式具有无害性的特点,生态消费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重要落脚点,以新的生态伦理价值观来代替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节制欲望,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率;最后,生态消费模式还是一种精神消费模式,人类的精神需求是生态消费的重要组部分,文化教育、精神的享受相比物质需要往往更有意义,越来越多高素质的公民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只有健康的可持续的生态消费模式才是未来消费的主导,也只有这样的消费模式才能保障人类的健康和发展。

尽管中国已提出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多年,然而,可持续消费战略仍未纳入国家发展计划和主要的法律条文中,也未能系统地列入国家政策框架内。因此,可持续消费目前并不能作为一项重要措施来规范公众的消费行为,更不能有效地鼓励企业生产绿色生态产品。此外,目前与可持续消费相关的政策并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西部消费水平较低,而东部消费水平较高。可持续消费得不到有效促进的一个原因是重要的法律中没有体现不同消费水平的需求,如:目前的环保法没有提及可持续消费的概念以及可持续消费政策如何能有效地减少工业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同时,可持续消费政策也缺乏有效的落实体制。为了确保能实现可持续消费,中国需要合理的体制和结构,更需要政府对可持续消费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分配,包括当地政府机构、企业、行业、非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和公众。

为更好地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需要正式的制度要求和非正式的条文约束。正式的制度要求主要有:加强消费立法司法,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制定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优化生态消费环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消费需求;继续扩大内需,鼓励消费,并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鼓励可持续消费。非正式的条文约束主要是指在国内社会形成一系列新的消费观念,加强人们的健康消费意识,提高人类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自我约束,例如:绿色消费观、清洁消费观、精神文化消费观,还有以勤俭节约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节俭观。这需要国家和社会的提倡与监督管理,也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自我监督,人人环保,健康消费是未来消费模式的主导。

4 小结

虽然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发展已有成效,同时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需积极加以引导。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大力宣传可持续消费的思想,加深公众对于可持续消费的认识;建立将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化的完善价格体系;鼓励开发并量产能够可持续消费的产品;加快建立保障可持续消费的法律制度和管理体系。总之,通过树立生态消费意识使国内民众在观念认识上自觉地摒弃高消费的愿望和行为,为实践生态消费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通过不断完善的社会机制 (如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引导人们消费行为的转变,使人们从制度层面落实生态消费的价值理念。此外,渗透到物质和精神领域的生态消费能力将有助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形成三种文化相互促进的局面。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经之路。

对于今后消费模式的发展,我们要额外注意全球化背景下消费模式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或地区的联系会变得更加紧密,涉及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碰撞。我国国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消费行为也受发达国家的消费文化的影响,我国的消费模式与发达国家不断趋于一致。我国目前面临着出口压力逐渐增大、国内投资后劲不足和GDP增长慢慢减缓的瓶颈。这些现象表明我国进入了消费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选择继续参照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亦或寻找另一种更适合我国发展需要的消费道路从而实现消费模式的平稳转型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内容。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作为线上交易平台,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多样、经济的消费选择,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但这又会导致过度消费,建议政策制定要引导公众淡化攀比炫耀心理,正视真实消费需求。因此,研究在互联网背景下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变化及行为规范,并使之成为消费者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极其重要的。另一方面,网络消费主义片面夸大了网络消费功效,过分追求感官刺激,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导向和社会引力,导致生活方式的异,带来了网络成瘾、非理性网络消费。市场存在的竞争无序化、极端化的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完善网络消费立法和信用体系的标准建设、加强网络市场的监督是促进网络消费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如何引导培养消费者科学理性的消费模式、完善网络消费市场也是消费模式日后研究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1]刘乐山.改革开放以来消费模式研究综述[J].消费经济,2009,01:15-17.

[2]左文明,莫小华,陈华琼.国内消费模式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管理,2015,02:189-199.

[3]包庆德.消费模式转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02:28-33.

[4]国合会“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课题组.可持续消费与绿色发展[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04:46-60.

猜你喜欢

消费人类生态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生态养生”娱晚年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人类第一杀手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