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蜂为媒”走民族和谐共富之路—记湖北保康澳立生物科技公司蜂蜜深加工研发基地

2015-02-24刘运汉姜大华

民族大家庭 2015年6期
关键词:保康县养蜂蜂蜜

文 刘运汉 姜大华

“以蜂为媒”走民族和谐共富之路—记湖北保康澳立生物科技公司蜂蜜深加工研发基地

文 刘运汉 姜大华

每当春暖花开时节,走进湖北保康,放眼望去成片的油菜花遍地金黄。不远处,一排排蜂箱整齐排列,蜂农们正忙着取蜂脾,将蜂蜜收进储蜜罐。顺着浓郁醉人的蜜香一路寻来,一个占地面积30多亩的花园式标准化蜂蜜深加工研发基地——湖北澳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便展现在眼前,这里就是被保康山区群众誉为致富道路上“甜蜜事业”的总部。

在保康,只要提到澳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会提到公司董事长王兴武。他“以蜂为媒”走出了一条民族和谐共富之路。

思变——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保康是全山区县,也是传统的农业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达79.2%,生态环境相对独立,蜜源植物种类众多,花源资源非常丰富,绿色生态优势尤为明显,是适宜蜜蜂养殖的好地方。在保康,山区农民传统的蜜蜂养殖生产经营方式较为粗放,生产基础设施简陋,养殖技术落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十分低下,勤劳的山民并没有从蜜蜂养殖中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富民的产业优势?王兴武思考着,努力着,尝试着。2005年,他决定成立公司,走蜂蜜深加工之路。于是,一个以蜜蜂养殖为主导产业的公司——澳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了。

气温、湿度、水源、光照及蜜、粉、技术资源和要素等条件,都对蜜蜂养殖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司成立后,采取走出去的方式,一方面组织人员到神农架、郑州、重庆等地实地考察取经;另一方面邀请国内知名院校——福建农林大学蜂学院的专家博士到保康实地考察指导,培养本地技术人员。

在考察活动中,专家与公司技术人员踏遍了全县11个乡镇的山山水水,查阅了数年来保康县气象、植物分布资源等大量数据,进行充分论证,首次较为全面的对蜜蜂养殖资源进行了普查,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统计资料表明:保康县各方面条件非常适宜蜜蜂养殖,特别是刺槐、荆条、山楂、油菜、玉米、牡丹、野玫瑰、中药材等植物分布广、面积大,蜜源丰富,境内拥有5万多群的养蜂潜力。大量的前期调研,为公司的规模发展蜜蜂养殖加工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 把成败作为发展的试金石

任何好的想法,都要付诸实践,并经受实践的检验。王兴武决定自己先试一把,只有自己试验成功了才能带领家乡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地方蜂种,这种“土蜜蜂”也被视为“民族蜂”,故称“中华蜂”。农村各家各户可分散养殖,投资少、风险小、效益好。公司把“土蜜蜂”作为公司发展蜜蜂养殖的重点蜂种。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王兴武满怀信心地试投资了5万元,从郑州引进了70群土蜂。可事与愿违,由于当年夏天持续高温高湿,保康全境又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袭击,蜜蜂普遍染病,损失惨重。

面对失败,王兴武没有气馁,他再次筹借资金,购买了120群种蜂,通过精心管理,使种蜂顺利越冬,并繁殖出蜜蜂200多群。2008年春,油菜花盛开之季,仅当季就采收蜂蜜2000公斤,创收7.2万元。

养蜂小有收获,王兴武并没有浅尝辄止。2008年4月,公司又投资建成了一条年产1200吨的蜂蜜生产线,对蜂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并注册了“野花谷”牌蜂产品商标。同年5月,“野花谷”牌土蜂蜜、野玫瑰蜂蜜、野菊花蜂蜜、蜂王浆、蜂胶、花粉陆续上市。当年,公司销售蜂蜜5000多公斤,“野花谷”牌系列蜂产品还获得了中国食品博览会和武汉农业博览会金奖。

追梦—— 带领父老乡亲走民族和谐共富路

充分利用保康山区丰富的花蜜资源,将蜜蜂养殖产业做大做强。在保康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倾力支持下,2009年,公司成立了保康荆楚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全县建立了4个蜜蜂养殖基地,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无偿向农户提供养殖技术,以最低成本价为农户提供蜂具和优良蜂种,吸引农民养蜂,带动全县2000多户农民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010年,公司入驻城关镇牌坊湾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园,征地30亩建设新的办公楼和生产线,蜂蜜加工生产能力提高到3000吨/年。同时,通过几年的科学研究实验,人工繁育的“中华蜂1号”蜂群每箱年产蜜量由原来10余公斤增至45公斤,此项科技成果为养蜂农户每群蜂增加经济收入3000元以上。

黄土岭回族村是保康县的贫困村,也是公司4个蜜蜂养殖基地之一。全村51%的人口是回族,养蜂的40户人家当中,95%为贫困户,养蜂总量达144箱。

“养上一箱中华蜜蜂,保守点儿算,一年下来增收2000多块钱是没有问题的。”保康荆楚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顺涛介绍道,“一箱蜜蜂按产蜜120斤算,当前土蜂蜜的市价按一斤40元算,就可卖到近5000元。就是按一斤20元钱算,也有2000多元钱。”

王顺涛还介绍说,蜂种、技术、设备都由公司免费提供,公司还负责对产出的蜂蜜进行回收。考虑到有些农户没有能力或者没有劳力养蜂,公司改变过去由农户分散养殖、合作社统一回收蜂蜜的做法,创立了“代养分红”的新模式,既解除了蜂农的后顾之忧,也保证了农户收入的稳定。“就算蜂农不亲自养,也能从中获得利润”。

王兴武(右二)在察看蜂群情况

黄土岭回族村一组的孟采成一家养了8箱蜂,基本实现了一年脱贫。2013年底,靠养蜂得来的收入,他整新了自家的房屋。公司推行这种养蜂模式,帮助大多数农民实现了当年投入、当年见效。黄土岭村144箱蜂蜜,一年就可增收近70万元,40村民户均增收1.75万元左右。

养蜂不争田、不争地,是空中生态农业,还能为农作物增产增质。保康县将蜜蜂养殖及蜂蜜系列产品加工作为全县农村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项目,决定大力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实现农民增收脱贫,力争在5年内将保康建设成“蜜蜂之乡”。

目前,公司已建成蜂蜜、蜂王浆、蜂花粉、巢础等6条蜂产品加工生产线和一个中华蜂养殖研发中心,产品销往北京、上海等全国大中城市。实现销售收入3700万元,上缴税金420万元。在全县建成标准化蜜蜂养殖培训基地11个,网络养蜂农户2200余户,发展蜂群 2.05万群,实现经济收入6974万元,户平创收3.17万元。

未来5年,澳立公司将紧紧围绕保康 “打造都市襄阳后花园、建设绿色襄阳示范区”,加快“美丽幸福新保康”建设,大气魄推进保康蜂产业与世界接轨,与知名企业结盟,与全县各族农民朋友结成利益共同体,走民族和谐共富之路,力争蜜蜂养殖规模达到6万群,销售额达到2.5亿元,上缴税金0.2亿元,带动5000户农民发展蜜蜂养殖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8亿元,户平增收5.64万元。

(作者:湖北保康县民宗局)

猜你喜欢

保康县养蜂蜂蜜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河南多甜蜜养蜂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湖北省保康县:中药材助脱贫
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
蜂蜜,你真的了解吗
养蜂人用上养蜂专用车
“蜂蜜”CP
论山区县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
养蜂女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