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栽培技术”课程改革探析
2015-02-24王玉莲张继忠范书华闫晓煜鲁绪才
王玉莲,张继忠,范书华,闫晓煜,鲁绪才
(1.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2.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在蔬菜生产基地进行的创业孵化项目的建设,完成了在校园艺学生零工作经验的突破,实现了“教、学、产、研”为一体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校学生承包大棚、温室、大田作物生产基地来进行蔬菜生产、食用菌生产、山药生产等项目,完成从生产过程到加工销售的全部环节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既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生产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更要求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能跟得上创新改革的节奏,课程改革刻不容缓。工学结合就是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和形式,它实现了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是对传统学科教育模式的挑战,也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时代升华[1]。工学结合是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行业、产业对人才规格需求的重要途径。几年来,蔬菜栽培技术这门课程的改革取得良好成效,通过“学生参与管理,实训生产同步,教师承担项目,项目对接课程,创业孵化”等举措,以大棚蔬菜种植项目为载体,以各时间点上的管理技术为教学环节,解决了以往的光理论不实践,在黑板上会种田,田里不会实践的现象。学生在棚室蔬菜生产过程中的实践是通过自己的理论知识指导为方向,会归纳总结、会动手操作、会运用棚室生产来积累自己的经验、会掌握的最新的理论知识和最新的栽培技术去指导别人,提升对自身价值的认识,重新定位技术岗位的认知,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1 教学内容的改革
蔬菜栽培技术是高职高专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全面掌握绿色、有机蔬菜持续优质、高效、高产栽培理论与生产技术,为我国蔬菜产业培养专业技能强、创新意识浓、综合素质高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以往的教材中,先讲栽培技术的基础知识然后才是各类蔬菜的栽培技术,上半学期学基础,想与实践结合,但是各类蔬菜还没讲授,学生根本不懂。下学期学各类蔬菜栽培技术,时间上已是秋后,已经过了最佳的生产季节,往往造成理论知识不连贯和讲授多次的现象,授课内容和季节衔接不上的困难。通过课程的改革,打破了先总论后各论的模式,理论远多于实践的格局。按照工作岗位的要求构建蔬菜栽培技术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充分考虑蔬菜生产的季节性,突出体现设施栽培。根据生产季节和生产项目开展教学和生产,形成瓜类、茄果类、豆类等春茬设施生产技术,瓜类、茄果类、绿叶菜类等秋延后设施生产和白菜类、根菜类、葱蒜类、绿叶菜类等露地蔬菜生产技术教学内容,从而形成蔬菜栽培课程7个大项目[2],每个项目又分为几个典型工作任务,如茄果类蔬菜栽培分为番茄栽培技术与茄子栽培技术两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又由几个子任务组成,如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在每个子项目的完成中都是每个项目管理的关键技术环节。尤其是使创业孵化的学生先有生产理论基础,跟着季节和老师的讲授指导进行生产,不能盲目操作。每项内容与生产季节和生产要求、工作能力相吻合,在教学中形成系统的生产实训手册,并按教学要求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将岗位工作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2 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项目教学
学校本着“学生参与管理,实训生产同步,教师承担项目,项目对接课程,创业孵化”来进行课程改革。本课程根据生产企业对岗位技术的要求确定生产项目,依据生产项目创设工作项目,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生产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参与创业孵化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实行组长负责制,组员们通力合作,先由教师讲授和网上资料下载获取栽培技术方面的相关知识,再商定讨论各个实施步骤,并形成一份详尽的生产计划。把这份计划提交到老师,老师与这个小组所有组员一起来修正生产计划,确定每个工作任务的具体实施细节及所需的生产资料、工具及仪器设备,最终制定一份大棚生产计划。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在蔬菜生产基地,每个小组一个生产项目,在教师指导下进行项目生产,从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直至采收销售都由生产项目的小组独立管理并完成。遇到问题,若是设备上的问题由学校解决;若是技术上的问题,先小组间讨论解决,解决不了再由指导教师带领全小组一起来解决问题。这不仅让学生所学的知识价值最大化,而且使学生的能动性、创新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在这其中学生能增强团结合作、交流沟通、总结分析、爱农务农品质的养成教育。对于创业孵化的学生,每一步的生产过程都有老师指导并进行考核,给定任务操作成绩。
2.2 现场教学
“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在农民家”这是农业发展的主导思想。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像以前在黑板上种地,在教室里丰收,要在蔬菜生产基地里“教学-实训-生产-科研”。每个项目都有各个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又有若干的子任务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生产过程。每个子任务不仅让学生掌握其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所以教师采取现场教学。而每个子任务也是在真实生产中各个管理技术环节,教师边操作边讲解,现场示范,讲解技术要点与难点。如番茄的整枝打杈,学生在课前熟悉阅读材料,掌握知识要点。课上教师讲解整枝的几种方式:单杆整枝、双杆整枝、改良整枝等和打杈时侧枝的长度、打杈的时间、事后处理等;提问,主要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示范操作,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标准的操作方法;提醒注意事项,主要是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易范的错误;答疑,是为了让学生对操作要点掌握的更加牢固;学生现场操作,主要为了在操作中掌握技能和经验。熟练操作后在规定时间内操作考核,如吊绳的松紧、上下是否系的活扣等等,真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熟能生巧,在操作中更能领会理论知识中的真正含义。并且在现场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能教会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掌握生产技能,还能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增强了职业素养的能力。
2.3 校企深度合作
“老师走出去,把先进的知识请进来”,这是提高教学实践水平的一个捷径。蔬菜生产技术日新月异,在以前平时老师忙着给学生上课,搞科研没时间走到生产一线去,也没机会接触到一线的生产者,栽培经验处于比较陈旧状态。而如今,教学改革,聘请企业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进校指导实践教学,教师去企业和教授先进栽培技术的理论知识,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提升,真正做到校企相融。学生与一线生产人员进行生产交流,掌握最新的蔬菜品种、最前沿的栽培技术来满足自身求知欲望,同时也提高老师的经验积累,更推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升,不仅以最新栽培技术传授给学生,也为学生在学习生产过程中成了榜样。教师去一线企业和农民当中培训先进的栽培技术,如高温闷棚消毒杀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有机肥的腐熟发酵方法、双断根嫁接技术等,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服务三农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以蔬菜生产为主线,实施项目教学;以蔬菜生产项目为载体,组织课程,完成每个子任务进行现场教学;学校-企业-行业合作,进行蔬菜生产经验交流,进行课程改革,着重北方寒地生产特点开展蔬菜课程改革和生产企业基地建设。
教学方法改革的原则应是做好衔接,相互配合,不能断档脱节。教学改革的难点是“两让一能”,即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让学生自主的承担任务,能够熟练的掌握生产技术完成生产项目,真正做到工学结合。
3 考核方法的改革
以往的考核主以期中、期末考理论知识为主,体现不出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通过教学改革,理论考核与最终产品考核各占一半,理论考核包括期中与期末考试,最终产品考核包括每个子任务的实践操作与平时的棚室日常管理。更多体现出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操作的考核,更符合当今工作岗位的需要。如种子识别实践操作中的考核:
考核标准
4 教学理念的改变
教学理念的改变,打破教师的固有思维定式。以前老师是主体角色,学生围着老师转,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现在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指导生产,实践平台是学生的,互换了角色。这不仅让学生放开了手脚,而且还促使他自学、自主创新、独立工作生产,实现了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悟的教学宗旨。在学生不断求新、创业孵化的过程中,教师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应掌握更多、更为先进的理论及实践知识来完成教学任务。不断的学习和走到生产一线去,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来带动学生的创新与工作的能力,还要把科研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节省了科研经费、提高了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率,同时,科研活动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实习材料,起到了农业科技示范的作用[3]。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科研转化在生产中体现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的兴趣。使其具有较强综合素质、过硬实践技能,同时具有一定创新思维、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创业型人才[4]。
[1]王作兴.“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1(6):56-57.
[2]王玉莲.《蔬菜栽培技术》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4(5).
[3]刘飞渡.浅谈“蔬菜栽培学”实践教学的改革[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4):436-438.
[4]赵峰松.农业高职在校大学生创业模式探析[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