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柞蚕蚕种生产技术(三)
-- 秋柞蚕制种

2015-02-24秦利,王勇

中国蚕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纸面柞蚕羽化



柞蚕蚕种生产技术(三)
-- 秋柞蚕制种

秋柞蚕制种又称夏(伏)季制种,一是为秋季生产商品茧提供种卵,这一部分数量比较大(约占80%);二是繁殖下一年种茧生产用种,约占20%。

1 秋柞蚕的制种时期和特点

1.1 秋柞蚕制种时期

春柞蚕摘茧后,在自然条件下保护约10 d即开始羽化。辽宁、吉林及山东省的胶东半岛等二化性地区的制种时期在7月中旬;当地的生产经验为“头伏蛾子,二伏蚕”。北部地区如吉林等地,为防早霜危害应掌握在7月15日前后羽化制种;南部地区如山东省的泰安、昌潍等地,因春蚕较早7月初就开始制种。

二化一放秋柞蚕的制种时期以7月上旬为宜,可以通过调整种茧出库时间来掌握适时制种。制种过早,则收蚁早,易发生不滞育蛹,出现三化蛾;同时,因蚕期温度高蚕发育快,茧子小、质量差、产量低。适时制种,使大蚕在较低温度下生长发育,蚕食叶时间长、摄食量大、营养物质积累多,茧质好、产量高。不同制种时期对柞蚕化性的影响见表1,不同制种时期对柞蚕茧质的影响见表2。只有适时制种,才能适时养蚕,获得优质高产的柞蚕茧。

表1 不同制种时期对柞蚕化性的影响

产卵日期(月-日)柞蚕品种蛾区数(蛾)收茧粒数(粒)三化蛾数(粒)三化率(%)07-16鲁杂2号×青黄1号(F2)3213324011307-16青黄1号×鲁杂2号(F2)3216038017607-17青黄1号101494443007-18青黄1号81151040307-19青黄1号311980007-20青黄1号6131300

表2 不同制种时期对柞蚕茧质的影响

产卵日期(月-日)柞蚕品种蛾区数(蛾)全茧量(g)茧层量(g)茧层率(%)07-16青黄1号15888082103707-20青黄1号88280921110

1.2 秋柞蚕制种的特点

1.2.1 环境特点 秋柞蚕的制种时期在7月中旬,此时的环境特点是温度高、湿度大。而柞蚕蛹、蛾、卵的生理特点是不耐高温闷热,易受病原物危害,应加强对种茧、蛾、卵的管理和保护。一是种茧、蛾、卵严格按其对环境的要求标准保护,不要堆积,防止因呼吸作用等造成伤热;二是制种室应保持通风良好,防止闷热;三是选出死笼茧、油烂茧等劣茧,消灭病原。

1.2.2 秋柞蚕制种的特点 春蚕茧蛹期约18 d,实际上春蚕茧摘茧后仅7 d左右就开始羽化,在此期间必须完成剥茧、选茧、茧质调查、穿茧、挂茧等工作,而且秋柞蚕放养量是春柞蚕的5~8倍,每把投种量也是春柞蚕的2~3倍,制种数量多,任务繁重,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如果春蚕期间温度低,春蚕营茧晚,为防止秋蚕受霜冻危害,保种、制种期间如温度低于20 ℃时,可采取加温保种及制种(20~25 ℃),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

一化性地区的四川省采用二化二放秋柞蚕,制种期在7月中旬,正值高温伏旱季节,这不仅对制种不利,而且对小蚕也不利。现在采用一化二放秋柞蚕后,制种期推迟到8月20日左右,这就减轻了高温干旱对制种期和小蚕期的危害。

2 秋柞蚕制种准备

2.1 制种室准备

制种室包括出蛾室、晾蛾室、交配室、产卵室、镜检室以及彻底消毒的保卵室等。针对制种时期是高温、多雨、多湿、易闷热的气候特点,各类制种室都要选用南向或东向、地势高燥、南北有窗而且通风良好的房屋。高温蚕区的专用出蛾室,南面应设内走廊以防日晒;地面要排水良好和适于用水冲洗;并有冷库控制蛹及雄蛾的发育。北部低温蚕区,则应有补温设备。一般5万粒种茧需要出蛾室30 m2。

各类蚕室,在使用前都要进行洗刷和消毒。制种用具及消耗品准备数量参见 “柞蚕蚕种生产技术(二)——春柞蚕制种”,纸面产卵的则需准备规格为80~90 g/m2的牛皮纸(160 cm×140 cm),如种茧数量为5 000粒时,制种选留雌蛾数量约1 300只,需要准备牛皮纸7张,用时根据产卵筐的大小剪裁成相应的产卵纸。

2.2 种茧准备

秋柞蚕生产的用种量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一般一个人的用种量标准如下:丝茧生产应准备4 000~5 000粒种茧制种,或者准备2.0~2.5 kg种卵,或1 000~1 300只雌蛾产的卵;一代杂交种准备3 000粒种茧制种,或800只雌蛾产的卵;原种准备3 000粒种茧,或500只雌蛾产的卵;母种准备1 000粒种茧,或120~130只雌蛾产的卵。各地区要因地制宜有所增减。

2.3 穿、挂种茧

种茧运到制种室后,为防止高温多湿、闷热的不利因素,应立即进行选茧、穿茧和挂茧。要防止不良气体及农药等有害物质危害。种茧穿、挂方法与春季制种相同,为防雄蛾前期多及后期少,应选出约10%的雄茧挂在低温处,便于出蛾调节和交配。

3 秋柞蚕制种

3.1 羽化、捉蛾和晾蛾

3.1.1 羽化 秋蚕制种时期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与

春季不同。与春季蛾的羽化特点相比,一是秋期羽化时刻偏晚,羽化时刻通常在15:00—16:00,18:00—20:00羽化最盛,21:00—22:00羽化逐渐减少至结束(表3),柞蚕雄蛾比雌蛾羽化时刻偏早;二是秋季羽化集中,1个批次的种茧羽化期约10 d。

表3 柞蚕蛾性别与羽化时刻的关系

(%)

3.1.2 捉蛾、晾蛾 夏季制种温度高,蛾羽化后易上爬,蛾体易抓伤及落地,还易早交配。同时,雄蛾飞舞会造成品种混杂,因此应早捉蛾、晾蛾,随出随捉。雄蛾捉住后悬晾在筐盖上,以利展翅并防止抓伤出血;雌蛾则悬晾在晾蛾架的绳上等待展翅。由于夏季气温高,每筐雄蛾应比春季少装10%左右。

捉蛾、晾蛾时,应进行选蛾,选留活泼、强健、无病的蛾,淘汰畸形蛾及病蛾。

3.2 交配、提对和晾对

3.2.1 交配 因秋季气温高,雄蛾难于妥善保管,秋柞蚕制种采用当夜交配。晴天气温高时,合筐交配开始时间约在23:00;阴雨天或气温低,羽化迟、展翅慢时,合筐交配时间应适当偏晚,否则交配不良并容易导致出血蛾多。每筐雌雄蛾交配数量要比春季减少10%。

3.2.2 提对和晾对 雌蛾放入雄蛾筐中20 min左右即可提对。夏季气温高,提对应迅速、快捷。秋柞蚕制种的当夜交配时间比春季隔夜交配时间短,一般23:00交配,翌日14:00左右拆对,交配经过时间约15 h。理论上交配5 h左右即可正常产卵,但随着交配时间的延长,总产卵数及第1~2天的实用产卵数量增多、比例增高(表4)。二化一放秋柞蚕制种时,如采用二化一放的隔夜雌蛾与二化二放的雄蛾交配,则21:00交配,翌日14:00拆对,交配时间达17 h,此法能增加产卵量,并能提高二化一放秋柞蚕的生命力,从而提高产卵量。

表4 柞蚕蛾交配时间与产卵的关系

交配时间(h)雌蛾数(只)平均产卵数量(粒/只)第1~2天产卵数量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合计数量(粒/只)比例(%)5101311310106170144847101013817149518315584715101571213861961698622010158121195195170872

3.3 拆对、选蛾和产卵

3.3.1 拆对 拆对在翌日14:00进行,根据制种数量可适当调节拆对时间。拆对方法与春制种相同。

3.3.2 选蛾 选蛾的标准和方法基本同春期,但秋期蛾体较小、卵量少,选蛾时应注意与春期的区别。另外,丝茧生产的选蛾标准应比春期适当放宽。柞蚕微粒子病是柞蚕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为防治其扩大传染并保证蚕种质量,减少养蚕环境中的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基数,应重视秋柞蚕制种中的选蛾工作。

3.3.3 产卵 秋季制种主要有塑料纱袋等装蛾产卵法及纸面产卵法。柞蚕蛾装袋产卵具体方法同“春柞蚕制种”。

柞蚕蛾纸面产卵适合雨天收蚁,有利于防病高产。纸面产卵采用80 g/m2以上的牛皮纸进行,将牛皮纸剪裁成大小为85 cm×40 cm,牛皮纸粗糙面向上,纸面上再放上产卵框,每个小框投入1只(单蛾产卵)或2只(双蛾产卵)雌蛾产卵(图1)。

图1 纸面双蛾产卵

剪翅、剪足:为了防止雌蛾爬动以及产生卵块,纸面产卵的还应对雌蛾进行剪翅、剪足(图2)。将蛾翅剪去1/2左右,前翅前缘脉应多剪去一些,可防止震翅时产生落卵;同时剪去3对胸足的跗节或全部胸足。秋季气温高,剪足、剪翅后还能促进雌蛾产卵。

图2 剪翅、剪足

投蛾产卵:将产卵纸铺平并放上产卵框,将经目选的雌蛾投入产卵框中产卵。为防止雌蛾产附不均或卵成块状,应经常巡视产卵状态,及时调整雌蛾产卵的位置,使卵分布均匀,少产生叠卵;秋季以自然温度即可,相对湿度为75%左右;室内要黑暗或自然明暗,以防雌蛾趋光,造成产卵不匀。

收蛾:秋柞蚕制种期温度高,以及对雌蛾剪翅、剪足的刺激,雌蛾产卵速度快,24 h产卵量多;因此产卵24 h 后即可收蛾。收蛾时,应检查产卵纸上的标签,写明品种、产卵日期、产卵蛾数等项目后,将产卵纸穿挂在晾卵绳上(图3)。晾卵绳应设在离地面2 m高的室内或棚内,保持空气新鲜、通风良好。

图3 挂产卵纸

柞蚕雌蛾微粒子病检疫同“春柞蚕制种”。

(秦 利 王 勇)

猜你喜欢

纸面柞蚕羽化
吉林省柞蚕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思考
悼留民兄
柞蚕茧系统分形研究
悬浮字
不同饲养方式对柑橘大实蝇羽化的影响
柞蚕新品种“川柞3号”选育报告
河南柞蚕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
跳出纸面
郭文昊作品
酷虫学校蚕蛹羽化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