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中青年教师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患病的研究
2015-02-24聂颖,邱文风,王伟等
某高校中青年教师心血管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患病的研究
聂颖*,邱文风,王伟,刘红军,刘博
(北京交通大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内科,北京100044)
原发性高血压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目前将44岁以下定义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近年来,中青年罹患心脑血管疾病及猝死已呈高发态势,研究显示,60岁以下人群占猝死患者的35%左右,53%合并高血压病,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1]。中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国家主要的生产力,是家庭经济的支柱,承受的社会压力最大,工作繁忙,因而最疏于对健康的系统管理。本研究通过分析中青年教师体检数据,探讨该人群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高血压患病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3年于我院进行体检的4229例大学教职工临床资料,选择年龄<60岁在职教师共1729例,男916例,女813例,年龄23-60岁。
1.2研究方法所有个体均参检时由本人填写基本情况调查表,参加体检并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回顾性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腹围(腹型肥胖定义为男性≥90 cm,女性≥85 cm)[2]、饮食习惯、睡眠(睡眠欠佳包括早醒、入睡困难、睡眠<5小时/天)、运动、压力情况、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病史 [高血压病史定义为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或既往确诊并服降压药治疗;糖尿病史定义为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7.0 mmol/L和(或)餐后两小时(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PBG)或随机血糖≥11.1 mmol/L或既往确诊并服降糖药物治疗[3];冠心病定义为既往确诊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者;脑卒中定义为既往确诊缺血性或出血性脑卒中;高脂血症参照既往诊断],体检时检测血压、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血肌酐(Cr)、血尿酸(UA)等指标。根据公式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体重(kg)/身高(m)2,BMI≥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4]。
1.3比较不同性别中青年教师临床特征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比较高血压与血压正常教师的临床特征及临床合并疾病情况。
2结果
2.1 中青年教师的生活方式
2.1.1饮食习惯男性摄入主食偏多,水果较少,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2生活习惯男性参加运动略多于女性,31.9%的教师睡眠欠佳,43.2%存在中等以上的压力,性别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2.2 中青年教师心血管危险因素情况
2.2.1BMI、腹围及腰臀比人群总体BMI(23.64±0.08)kg/m2,男性BMI显著高于女性,且已达超重标准。男性超重及腹型肥胖比例均显著高于女性。
2.2.2吸烟与饮酒男性均显著高于女性。
2.2.3血糖男性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接近正常上限,且显著高于女性;男性糖尿病患病率也显著高于女性(8.1%vs.2.8%,P=0.000)。
2.2.4血脂及血尿酸男性TG和LDL-C升高,且显著高于女性,HDL-C低于女性(P=0.000);血UA在正常范围。
2.3 中青年教师血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情况
2.3.1中青年教师血压水平(见表1)男性血压平均水平已超过正常高值血压,且显著高于女性。
2.3.2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不同年龄段的分布(见表2-4)中青年教师高血压总患病率30.2%,知晓率43.5%,治疗率36.8%;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患病率显著不同;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2.3.3高血压教师的临床特征及临床合并疾病情况血压升高及既往确诊高血压病者522例,其摄入主食偏多,水果较少,吸烟和饮酒者更多。高血压教师的BMI、腰围、腰臀比、SBP、DBP、血肌酐、血UA、TC、TG、LDL-C、FBG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HDL-C显著降低(具体数据略,P=0.000)。高血压教师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比例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见表5,P=0.000)。
±s)
注:1 mmHg=0.133 kPa。
表2 中青年教师体重指数性别间比较
注:BMI:体重指数,单位:kg/m2;P值代表BMI<24和 BMI≥24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
表3 中青年教师腹型肥胖性别间比较
表4 中青年教师的年龄分布及高血压病患病情况
注:P值代表各年龄段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
表5 高血压与血压正常中青年教师合并疾病比较
3讨论
本文是针对中青年教师进行的一项研究。这一人群的特点是:学历高,工作重,压力大。了解他们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和高血压患病情况,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至关重要。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本研究显示,中青年教师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上存在以下特点:①男性摄入主食多,水果偏少,吸烟、饮酒者多;②男性超重、肥胖和腹型肥胖更严重;③女性参加运动普遍低于男性;④睡眠问题高发(达31.9%),女性略差于男性;⑤职业紧张发生率高(达43.2%),且不存在性别差异;⑥男性血压、血糖、血脂异常者比例更高。
吸烟、饮酒、精神紧张、超重、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的风险;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2]。职业紧张是最常见影响血压的职业因素[5],Landsbergis等[6]对职业紧张与动态血压的关系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紧张引起血压增高,认为职业紧张是血压升高的危险因素,而且对男性的影响大于女性。教师的工作是崇高的,担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使命,但教师职业活动中存在着各种冲突,这些问题如不能很好地解决就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心理疾病。教师的职业紧张来源于持续革新与不断适应的挑战、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时代所带来的重重压力[7]。在城市中年人群中,超重已达25%-30%,近年来还有增长的趋势[2]。王丽敏等[8]分析2162名在岗职工体检结果发现,男女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66.6%和25.3%,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也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与本研究结果吻合。可见,男性较女性具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中青年男性教师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与男性保健意识差、应酬多、生活方式不健康有关,说明急需通过多种途径转变不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而最为重要且收效最大的应属戒烟和减重。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是对职业人群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之一。研究显示,高血压前期的中青年高校教师转化为高血压的比例可达15.1%[9]。据估算2012年我国有高血压患者约2.7亿。30-60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占18岁成年人的 65.9%,成年人群中约60%为在职人员[10]。文献报道,1997年-2007年间,高校中青年教师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相同年龄组血压呈升高趋势[11],可见在职中青年人群是目前成年高血压患病的主体。吉林省2012年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6.2%,知晓率为44.1%,治疗率为 41.3%,控制率为7.9%[12];男性和学历高的人知晓率更低。本研究中,中青年教师高血压总患病率为30.2%,知晓率为43.5%,治疗率36.8%;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随年龄增长,教师的高血压患病率有升高的趋势,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似,但本人群患病率远高于全国高血压患病率20%左右的平均水平,而知晓率和治疗率也没有因为学历高而升高,反而还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知晓率48.4%,治疗率为 38.5%)[2]。文献指出,患高血压的高校教师比非高血压者高血糖和高血脂的检出率更高[13]。本研究也发现,罹患高血压的教师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各指标更差,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比例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者。许多教师认为自己年轻,不需要关注健康问题,认识不到高血压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严重性,根本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可见,对患高血压的中青年教师更应加强管理和治疗。
参考文献:
[1]姜大鹏,张利远,王明明.288例猝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J].临床急诊杂志,2014,15(12):743.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3.
[4]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1,27(9):711.
[5]杨聘婷,陈志恒,李莹,等.常见职业因素与高血压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6):533.
[6]Landsbergis PA,Dobson M,Koutsouras G,et al.Job strain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J].Am J Public Health,2013,10(33) e61.
[7]李涛,杨树东,申翠英,等.大学教师职业紧张因素的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525.
[8]王丽敏,杨春生,王达,等.中年人体质指数与高血压、血脂及血糖关系的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11,14(2B):503.
[9]方中良,沈干,胡世莲,等.合肥市高校教师高血压前期转归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11):1388.
[10]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2[R].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11]崔忠太,李莉,王洪财,等.1997-2007年大庆地区高校教师高血压患病率变化趋势[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1):2142.
[12]钟磊,王畅,李勇,等.吉林省成年人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现况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0(1):188.
[13]应长青,赵春华,李娜,等.某高校教师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校医,2010,24(8):629.
(收稿日期:2014-08-20)
作者简介:聂颖(1977-),女,四川省江油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主要从事内科疾病诊治及超声心动图检查。
文章编号:1007-4287(2015)07-11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