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48例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2015-02-24丛占杰,于亚波,王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同年龄组乙肝疫苗乙肝病毒

1248例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丛占杰1,于亚波2,王伟1,李晓鸥1*

(1.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130012;2.长春大学医院)

我国自从1992年起在全国开展了乙型肝炎疫苗及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联合接种的免疫方案,有效预防了儿童期的乙肝病毒感染,并且大幅降低了婴幼儿时期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1]。但是,有关我国城镇和农村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状况和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的研究较少,现对吉林省长春市下辖城镇和农村入托的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抽样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以吉林省长春市下辖的城镇或自然村为群,共随机抽取 13个城镇和15个自然村。在2006年8月至2009年10月期间选取城镇和自然村入托的学龄前儿童各624例,年龄范围2-6岁。其中,城镇男性儿童306例,平均年龄为4.17±1.28岁,女性儿童318例,平均年龄为4.31±1.09岁。农村男性儿童339例,平均年龄为4.36±0.77岁,女性儿童285例,平均年龄为4.24±1.22岁。两组儿童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儿童均未接受任何抗病毒治疗,均在监护人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纳入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清晨空腹静脉采血3 ml,采用ELSIA免疫法检查。检查仪器使用雅培公司ARCHITECT i2000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其中HBsAg和HBsAb为全定量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定量采用ARCHITECT○RHBsAg定量法(Abbott,Chicago,IL,USA)。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书操作,HBsAg的浓度使用内部ARCHITECT HBsAg校正曲线来确定,检测的下限为0.05 U/ml[2,3]。乙肝表面抗体定量采用ARCHITECT○RHBsAb定量法(Abbott,Chicago,IL,USA)。与上述步骤类似,根据制造商的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

2结果

2.1城镇和农村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状况

结果表明,城镇2-6岁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共9例,HBsAg阳性率为1.44%,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共477例,HBsAb阳性率为76.44%;农村2-6岁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共18例,HBsAg阳性率为2.88%,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共426例,HBsAb阳性率为68.27%,见表1。

表1 城镇和农村学龄前儿童乙肝感染状况

2.2影响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相关因素分析

分别对入组的1248例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居地、监护人认知度和乙肝疫苗接种因素与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密切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和户口地对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城镇和农村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HBsAg和HBsAb阳性率分布

结果表明,城镇和农村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HBsAg和HBsAb阳性率并没有按照年龄规律分布,但是城镇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率均明显小于农村儿童,且城镇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HBsAb阳性率均明显大于农村儿童,见表3。

3讨论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的血液感染疾病,属于传染性疾病,乙型肝炎困扰着世界近10%的人口,每年有超过一百万个人死于由此引发的肝硬化和肝癌,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4,5]。乙肝病毒最大的威胁是其具有传染性,容易通过血液接触、母婴传播、无保护性交、共用餐具和其他如理发店和美容院等设备的交叉传染而从一个个体传染到另一个易感个体。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产前感染、性接触和注射吸毒者黏膜感染等。婴幼儿由于身体各项指标发育仍不完全,抵抗力较差,容易受到传染,而预防乙肝病毒传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注射乙肝疫苗。特别是如果母亲HBsAg阳性,那么应在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接种乙肝疫苗,并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从而阻断母婴垂直传播[6]。

表2 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的不同影响因素分析

表3 城镇和农村不同年龄组儿童乙肝HBsAg、HBsAb阳性率分布分析

本研究中,城镇2-6岁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共9例,HBsAg阳性率为1.44%,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共477例,HBsAb阳性率为76.44%;农村2-6岁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共18例,HBsAg阳性率为2.88%,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共426例,HBsAb阳性率为68.27%。说明城镇2-6岁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率低于农村学龄前儿童,且城镇2-6岁学龄前儿童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率高于于农村学龄前儿童。

城镇和农村学龄前儿童所处生活环境、社会发展水平、监护人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等方面大不相同,为了探究影响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相关因素,本研究对来自城镇和农村的1248例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现居地、监护人认知度和乙肝疫苗接种因素与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密切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和户口地对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均无显著影响。其原因可能与农村文化水平低、居住条件差、保健意识淡薄、卫生和生活习惯差,以及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较城市儿童低有关。提示农村学龄前儿童乙肝病毒感染防控应着重乙肝知识普及、改善农村落后地区的卫生条件、提高自我保健和卫生防病意识。另一方面,应加强全程接种,发现不具有乙肝保护水平的儿童及时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以维持较高的免疫水平,建立乙肝免疫保护屏障,从而达到预防乙肝的目的。

通过分析城镇和农村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HBsAg和HBsAb阳性率分布,发现城镇和农村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HBsAg和HBsAb阳性率并没有按照年龄规律分布,但是城镇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率均明显小于农村儿童,且城镇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HBsAb阳性率均明显大于农村儿童。说明城镇不同年龄组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病毒感染预防及治疗优于农村儿童。在各个年龄中,城镇和农村学龄前儿童在2-3岁时HBsAg阳性率均低于其他年龄段,且HBsAb阳性率均高于其他年龄段,这可能与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儿与外界接触机会相对减少,从而降低了感染机会有关。研究表明,保护性抗体HBsAb在人体中的的作用效果一般能维持3年左右,监护人应定时带儿童进行乙肝病毒感染检查,必要时进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由于处于2-6岁的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对儿童及时进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很有必要。4-6岁组儿童作为第2高峰期,工作中要注意加强预防接种,因此,需要我们儿童保健工作者对2-6岁以后的孩子们的家长加强宣传,不断强化家长们对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意识,在儿童入园和6岁毕业时均应至少进行1次乙肝疫苗加强接种。

总之,建议针对2-6岁学龄前儿童应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乙肝“两对半”检查,若儿童保护性抗体HBsAb呈弱阳性或者阴性,则说明对乙肝病毒没有足够的免疫力,监护人应及时为孩子补种抗体。政府应更多的加大对农村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病毒感染预防接种疫苗及治疗给予宣传和扶持,进一步有效控制农村儿童乙肝发病率。

参考文献:

[1]Liang X,Bi S,Yang W,et al.Epidemiological serosurvey of hepatitis B in China-declining HBV prevalence due to hepatitis B vaccination[J].Vaccine,2009,27(47):6550.

[2]Tuaillon E,Mondain AM,Nagot N,et al.Comparison of serum HBsAg quantitation by four immunoassays,and relationships of HBsAg level with HBV replication and HBV genotypes[J].PLoS One,2012,7(3):32143.

[3]Deguchi M,Yamashita N,Kagita M,et al.Quantitation of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by an automated 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J].J Virol Methods,2004,115(2):217.

[4]庄辉.加强乙型肝炎防治[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41(3):259.

[5]Deisenhammer S,Radon K,Nowa KD,et al.Needle stick injuries during medical treatment[J].Hospital Infect,2009,63:263.

[6]卢关平,黄宝明,文美贞.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起始时间与免疫保护效果调查研究[J].中国热带医学,2004,4(1):39.

收稿日期:(2013-08-20)

文章编号:1007-4287(2015)03-0475-03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同年龄组乙肝疫苗乙肝病毒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疫苗接种预防和控制乙肝感染的有效性分析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不同年龄组人群接受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途径的分析
接种乙肝疫苗致1例阿瑟反应的报告
已经打过乙肝疫苗的儿童为什么还会感染乙肝病毒?
长期坚持八段锦锻炼的老年男性体质和身体成分特征分析
苦参抗乙肝病毒的作用机制研究
乙肝疫苗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