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景区 多姿多彩多优势
2015-02-24供稿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
□供稿/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
生态景区多姿多彩多优势
□供稿/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化作为生态文明的一种自我表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发扬和传承生态文化,营造生态文化氛围,对进一步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期“特别策划”以2015年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评选为切入点,从中选取获评的典型单位,分别从景区、行政村和企业三种生态文化基地类型来论述浙江省生态建设过程中渗透的生态文化内涵,以及生态文化与经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展示生态文化对浙江生态文明建设、“两美”浙江建设的重要作用。
自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列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以来,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生态文化是一种涉及社会性的人与自然性的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生态景区作为传播生态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推动环境保护、实现绿色循环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的建设更能客观反映区域内的生态生产力,为科学协调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整体平衡关系作出重要示范。
保护自然环境 巩固生态基础
绍兴兰亭,汲兰渚山与兰亭江之灵气,因王羲之而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书法圣地。森林对于兰亭来说意味着活力与希望,水对于兰亭来说意味着生命与底蕴,打造以山水兰亭为基调的生态文化基地,就要守护好景区内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为此,绍兴市以“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基本理念,于2013年启动了兰亭保护整治工程(二期),向景区周边几个村租赁了298亩林地,用于保护景区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山林绿化以及防洪、排涝及水环境整治,倾力打造具有“景幽、事雅、文妙、书绝”特色的山水兰亭,使书法文化因优美的自然山水而愈久弥新、更放华彩。
目前,兰亭景区林木覆盖率已达60%以上,自然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40%以上,2棵百年以上古树名木都已配有明显的标示标牌。景区主体部分的竹子品种达30余种,毛竹、淡竹、紫竹、龟甲竹、黄金镶碧玉竹等各具特色,真正体现了《兰亭序》中所描述的“茂林修竹”之意。而在景区主要景点御碑亭周围,也种有苍松翠柏等树木与之映衬,郁郁葱葱的自然环境与古朴典雅的建筑更彰显了景区生态文化底蕴之深厚。
和绍兴兰亭相比,台州神仙居景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其生物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自然景观多样性都更为丰富,在建设生态文化基地过程中,也需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景区的观赏游憩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
景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将森林防护作为一项重要的工程,并在保护天然植被覆盖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护非生物环境,保持非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的支持能力。为了进一步改善景区内空气环境质量,促进空气环境质量的提升,仙居县及其旅游区制定了强化考核、严格环境准入机制、加强大气污染源头控制、实施大气污染整治、完善公众参与和监督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地保护了景区及周边生态的稳定性。
丰富人文内涵 传播生态文化
生态文化具有正确指导人们处理好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作用,而生态文化基地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基地的宣传教育,使生态文化的影响力得以传播,使生态文化的作用得以实现。生态景区作为人流量较大、吸引力相对较强的生态文化基地类型之一,更应充分发挥其特色优势,通过对文化内涵的宣扬达到生态育人的目的。
为了树立兰亭书法权威,打造兰亭书法品牌,充分发挥兰亭的文化影响力,兰亭景区管理部门成功策划举办了多届书法节,成
立了书法研究所,引进了全国知名的书法人才,并加强了与书法学院的合作与互助,强化了兰亭作为书法圣地的号召力和吸引力。同时,景区还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加强宣传力度,以提升人气。近两年,兰亭景区还成功举行了两届“秋禊诗会”,突出诗文创作,邀请全国著名诗人参加。兰亭雅集更是成为一大品牌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团体的参与,举办了浙江省农民书法家兰亭雅集、日本各市友好访问团兰亭雅集、中国作家协会兰亭雅集、图书馆协会学者兰亭雅集、小百花越剧团曲艺家兰亭雅集、社会各阶层劳模兰亭雅集、护士节白衣天使兰亭雅集、首届中国书坛兰亭雅集等,极大地丰富了景区的文化内涵。
此外,景区还经常性地组织游客参与体验书法描红、拓碑、金砖习字、锥画沙、曲水流觞、兰亭戏鹅、投壶之戏、驿亭寄情等活动;结合“跟着课本游绍兴”,做深做透兰亭书法夏令营;开设书法培训讲座,为广大游客和青少年提供练习书法、展示书艺的平台。活动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兰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起到了寓教于乐的作用。
文成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是温州市生态环境教育示范基地、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绍兴兰亭一样,也是新晋浙江省生态文化基地之一,该森林公园在传播生态文化方面也积累了许多实际可行的先进经验。公园管理部门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画册、VCD光盘和广播等形式,广泛宣传公园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景区、景点制作内容丰富的宣传标语牌、广告牌,让广大游客饱览自然风光之余又能增长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在环保宣教中心、游客中心放置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资料,为游客提供宣传教育资讯。
为了保障宣传效果,公园还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不同形式的生态教育活动,比如对广大游客重点宣传环境卫生保护,对青年学生重点宣传森林生态知识。特别是在春节、五一、国庆等节庆旅游高峰期进行重点宣传教育,提高宣传教育效果,形成自觉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除此之外,公园每年还组织植树、踏青、采野菜、登山、户外露营、采摘等各项活动,让广大旅客亲近大自然,感受秀丽山水,领略铜铃山独特的自然景观。
发挥生态生产力 实现生态富民
除了保护和挖掘生态文化资源,传播生态文化知识,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理念之外,创建生态文化基地的更大意义在于促进创建单位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绿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转型发展是大多数生态景区发挥生态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以绍兴兰亭为例,兰亭景区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30%以上,景区充分发挥水域面积大、水环境质量优良的优势,打造了水上茶廊、竹筏体验、垂钓娱乐、陶艺制作等多个集生态体验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经营项目,年经济效益达100万余元。通过对文化内涵的挖掘,提升曲水流觞等相关演艺活动的文化品位,使游客置身于青山绿水中体验先贤的风雅生活,也使每年的游客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现景区年接待量达50万余人次,年门票收入超过1000万元。
为了实现绿色发展,顺利创建生态文化基地,铜铃山国家森林公园也在近年来推进了林场产业结构调整,从营林生产为主转向森林旅游为主,从采伐销售木材、毛竹转向森林资源保护,走出了一条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充分发挥森林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促进林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由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公园游客逐渐增多,景区宾馆、饭店对副食品、蔬菜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促使附近乡村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模式,涌现了家禽、家畜、鱼等各种养殖户200多户,包括山野菜加工在内的各种食品加工厂20余家,蔬菜大棚种植户50余户,更有500多位农民走出田间来到景区,成为建设者和经营者,解决了就业问题。
铜铃山森林公园附近的农民还依托森林公园开办了“铜铃山庄”、“石林山庄”、“林海宾馆”等3处饭(旅)店,合计年收入达500万元。公园的转型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公园附近的珊溪镇、西坑镇的石垟、下垟、岭后村,其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有效帮助当地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生态文化的创造、传承与发扬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生态景区作为生态文化基地的类型之一,在传播生态文化、实现经济绿色增长方面正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必将在“两美”浙江建设过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