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2015-02-23李知莲,吴慧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急性脑梗死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李知莲, 吴慧芳

(湖北省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 湖北 荆州, 434000)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老年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成为仅次于肿瘤的第2位死亡原因[1]。越来越多的研究[2]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作者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及血清Hcy检测,探讨血清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神经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40例,男80例,女60例,年龄47~81岁,平均(66.4±8.9)岁,所有患者符合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4], 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脑梗死,发病时间为6~24 h, 既往无脑血管病病史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排除再次脑梗死、梗死后出血以及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由同一名有经验的超声医师采用PhihPs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探头频率选择10.0 MHz, 患者平卧,颈部侧伸45°,自颈动脉起始处进行纵向扫查,依次对双侧颈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进行扫查,了解颈动脉内径、血流速度、IMT及是否有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等信息。于颈总动脉膨大近端1 cm处(颈总动脉长轴第1条线状较高回声前缘至第2条线状较高回声前缘的垂直距离)测量IMT, 双侧共测量6点,取平均值。斑块定义为IMT不规则增厚>1.5 mm, 其中IMT≥1.0 mm为内膜增厚,IMT>1.5 mm且局部向管腔凸起为斑块形成,对于内膜增厚及斑块形成认定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观察患者颈动脉斑块回声强度、均质性、斑块表面规则度和斑块内结构特点,根据Naghavi标准[5]将斑块分为易损斑块和非易损斑块;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 2 h内分离血清后采用酶循环法检测Hcy,仪器为日立76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阳性标准: Hcy>15 μmol/L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

2结果

2.1 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本研究140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颈动脉IMT正常, 94例患者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其中28例IMT增厚, 56例患者有斑块形成,非易损性斑块者21例,易损斑块或混合易损与非易损斑块者35例。

2.2 血清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HHcy发生率为64.89%, 明显高于IMT正常组的41.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I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 血清Hcy水平与IMT相关性

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呈线性相关(r=0.561,P<0.05), 说明二者之间呈正相关。

表1 血清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n(%)]

与IMT正常组比较,**P<0.01。

2.4 血清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

易损斑块组患者HHcy发生率为88.57%,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易损斑块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清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的关系[n(%)]

与易损斑块组比较,*P<0.05,**P<0.01。

3讨论

有研究[6]证明30%的脑梗死患者由颈动脉病变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对颈动脉结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种在体内由蛋氨酸脱甲基代谢后生成的含硫氨基酸,研究[7]证明Hcy是一种与血管损伤具有密切关系的氨基酸。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改变,其增厚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损害之间关系密切。

本组脑梗死患者根据IMT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HHcy发生率为64.89%,明显高于IMT正常组的4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IM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性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 表明H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密切相关,且随着血清Hcy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逐渐加重,从而使患者容易发生脑梗死。分析其原因在于[8-9]: ①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由于存在金属离子,因而其巯基会发生自氧化,形成氧自由基,进而造成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及功能异常,导致动脉硬化的发生; ② Hcy可通过诱导单核细胞转变成泡沫细胞,增加低密度脂蛋白的堆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③ Hcy还通过选择性抑制血栓调节素的表达,诱导机体产生凝血物质并形成局部血栓。

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目前并未完全阐明,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研究[10]发现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同侧脑梗死发病率并非呈正相关,更重要的因素是斑块性质。血管平滑肌细胞、炎性细胞及细胞外脂质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成分,易损斑块具有脆性大、质地软、纤维帽薄的特点,其局部炎性细胞浸润多,斑块基底部存在着大量的新生微血管,因而斑块容易发生破裂,进而脱落形成栓子,引起颅内动脉的栓塞,成为颈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梗死的重要机制。HHcy可通过加强炎性反应、氧化应激,激活细胞质内质网、免疫反应等多种机制损伤内皮细胞结构与功能,影响斑块的性质[11]。本研究结果显示,易损斑块组患者HHcy发生率为88.57%, 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组的66.6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易损斑块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HHcy可能是导致易损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而增高发生脑梗死的风险。

参考文献

[1]张啸飞, 胡大一, 丁荣晶, 等. 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现况及流行趋势[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2, 40(3): 179.

[2]王宁, 余振球, 周子杰.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12): 1263.

[3]钟白云, 李腊秀, 廖经忠, 等. 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0, 20(12): 1802.

[4]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项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 中华神经内科杂志, 1996, 29(6): 379.

[5]Naghavi M, Libby P, Falk E, et al. From vulnerable plaque to vulnerable patient: a call for new definitions and risk assessment strategies[J]. Circulation, 2003, 108(14): 1664.

[6]孔祥锋, 陈明, 王萍. 高敏C-反应蛋白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0, 29(8): 629.

[7]秦卫胜, 杨文东. 同型半胱氨酸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HDCP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J].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1, 22(5): 89.

[8]郭晓宁, 牛永红, 商丽华.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和亚临床炎症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 23(10): 1062.

[9]罗成宏, 苏斌儒, 崔玉真, 等.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高血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1, 28(7): 650.

[10]张东平, 李淮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血清hs-CRP水平在脑梗死发病预测及病情判定中的应用[J]. 山东医药, 2013, 53(47): 53.

[11]成勇, 李朝武, 涂明义, 等.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意义[J].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0, 5(1): 30.

通信作者:吴慧芳, E-mail: 16136842@qq.com

收稿日期:2014-11-20

中图分类号:R 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5)07-141-02DOI: 10.7619/jcmp.201507046

猜你喜欢

动脉粥样硬化同型半胱氨酸急性脑梗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血脂关系分析研究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脑小血管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山楂水煎液对高脂血症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的干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