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2015-02-23周成利
周成利
(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 110032)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周成利
(辽宁省畜牧业经济管理站 110032)
产蛋疲劳症是近些年来蛋鸡生产中较为突出的条件病之一。发病鸡大多是进笼不久的新开产母鸡和高产鸡,夏季易发,故又称新开产母鸡病和夏季病。主要是由于日粮中维生素D、钙磷不足或比例失调,母鸡为了形成蛋壳而动用自身组织钙引起,又称骨软化病。该病造成的损失是多方面的,主要引起蛋鸡的瘫痪、死亡以及产蛋下降,影响屠宰加工。
1 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在产蛋鸡,以初产鸡和产蛋高峰鸡多发。有部分在夜间死亡。早晨喂鸡时挑出死鸡,死亡鸡往往泄殖腔突出,肥胖鸡较多。鸡群中不断出现瘫痪鸡,如发现及时,挑出瘫痪鸡可恢复。往往在天气突然变热时发生,周边所有的鸡场均有发病。
2 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与笼养鸡所处的特定环境有关,目前尚未取得一致的意见。①日粮中钙、磷比例不当或维生素C、D尤其是D的缺乏。由于母鸡高产(产蛋率80%以上),钙的不足或推迟,引起一种暂时的缺钙,为了蛋壳的形成,母鸡不能从外界摄取足够的钙,母鸡将利用自身骨骼中的钙,最终发生骨质疏松症。②鸡饲养在笼内,长期缺乏运动,神经兴奋性降低,软骨变硬,肌肉强力减弱以至运动机能减弱,可能是本病的部分原因。③天气炎热、潮湿,鸡群密度过大,鸡舍通风不良,导致温度过高,鸡群在高温下,呼吸频率加快,造成鸡体的酸碱不平衡,出现呼吸性的碱中毒。④饲养环境、饲养设备较差,没有通风降温设备,以致于天气突然变热而无应对措施。⑤喂料方式:夏天不改变鸡群的饲养方式,一天喂料3~4次,往往在天热时加料,加重了鸡的心脏负担,造成心力衰竭,导致死亡。
3 临床症状
产蛋减少,软壳、破壳蛋增加,有啄蛋癖,运动失调,蹲伏笼底。本病分慢性、急性和最急性。
慢性型主要表现在产蛋日龄较大的鸡,主要因为日龄较大,钙的摄取和分泌功能下降。发病初期鸡只外表健康,精神正常,能采食、饮水和产蛋。以后出现产软壳蛋和薄壳蛋,产蛋量明显降低,两腿发软,站立困难,此时如能及时发现,及时采取措施,能很快恢复。否则症状逐渐严重,最后瘫痪,侧卧于笼内。此时病鸡的反应迟钝,最后因不能采食和饮水,致极度消瘦衰竭死亡。
急性发病鸡瘫痪,不能站立,以跗关节蹲坐,如果将饲料放在瘫痪鸡周围,瘫痪鸡仍然采食。产薄皮蛋,产蛋率明显降低。如从笼内挑出瘫痪鸡单独饲养,多数在2~3天后有明显好转,个别病重鸡可在1~2周内康复。病鸡骨骼容易断裂、变软、骨折,可见于腿骨、翼和胸椎,胸骨常变形。
最急性型发病鸡往往突然死亡,初开产的鸡群产蛋率在40%~60%时,死亡最多,死亡前无症状。表面健康、产蛋较好的鸡群,白天挑不出病鸡,但次日早晨可见到蛋鸡死亡。越高产的鸡群死亡率越高。蛋壳强度没有变化,蛋破损率不高,病死鸡泄殖腔突出。剖检后主要表现为卵泡出血,肝脏肿大、淤血,有时有白斑,肺淤血,心脏扩张,输卵管往往有蛋存在。死亡鸡膘情好。
4 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热应激和禽流感加以区别。①热应激多发生在天气炎热的夏季,发病与鸡群的饲养环境密切相关,当鸡舍通风不好、饲养密度过大、缺氧时多发。②禽流感主要发生在冬春和秋冬交替季节,多在寒流突袭,气温变化较大时发生。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死鸡有明显的乳头出血,卵泡变形、破裂,肠道出血,气管出血等病理变化。
5 防治措施
加强通风换气,缓解热应激,避免缺氧。大型养鸡场鸡舍应采取纵向通风,可减少发病。对发病严重的鸡群,晚间11点到凌晨1点开灯1~2次,让鸡饮到水,减小血液的黏度,减轻心脏负担,降低死亡率。同时挑出瘫痪在笼内的病鸡,放在阴凉处。如果日粮中缺钙,应补充贝壳粉、石粉,缺磷时应补充磷酸氢钙。钙磷比例不平衡要调整。如果日粮中已出现维生素D3缺乏现象,应给以3倍于平时剂量的维生素D22~3周,然后再恢复到正常剂量。产蛋鸡配合饲料中的钙量不应少于3.0%~3.5%,并适当加入2%~3%植物油,使母鸡能吃到营养均匀的混合饲料。鸡舍温度保持在27~30℃,每只笼养鸡所占面积不能少于380 cm2。病鸡应隔离饲养,笼底铺上稻草或厚纸,一般经过1周便开始自愈。
用抗菌素预防肠炎和输卵管炎,或者用青霉素和链霉素每只鸡各2万U饮水,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用泰乐菌素加饮水治疗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继发大肠杆菌病时会引起更高的死亡率,可在饲料中添加先锋类抗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