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流感的综合保健措施

2015-02-23李彤彤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猪只流感病原

李彤彤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畜牧兽医科 155800)



猪流感的综合保健措施

李彤彤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畜牧兽医科 155800)

猪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具有发病急、发病率高、传播快速等特点。该病的死亡率较低,患猪能够迅速康复,但增重受阻,严重降低肉料比和生产性能,不利于养猪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必须提前做好对猪流感的保健防控措施,预防因其造成的不良影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常发病于早春、深秋和寒冬季节。猪的年龄、免疫状况、并发感染、畜舍环境、病毒毒力和气候条件等对病毒感染的结果具有直接影响。带病猪和病猪是猪流感的主要传染源。该病可经鼻液、口涎和痰液传播,在猪群中经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物、间接或直接接触传播。

1 流行现状

由于猪流感病毒对整个呼吸道上皮细胞都具有亲嗜性,其病理变化也主要在呼吸器官。该病是猪群中普遍存在却难以根除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可以直接导致猪只发病,引起呼吸道症状,而且可感染怀孕母猪,导致流产、产死胎和早产。该病多散发,有时呈地方流行,寒冷季节多发。猪群饲养密度过大,不同日龄仔猪混群饲养,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有害气体浓度过大,仔猪转群、运输以及其他可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因素等,均可促使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发病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应激状态增强了猪的易感性,猪群在应激因素作用下机体免疫力下降,病原互相作用也可引起免疫抑制,造成多病原感染而发展成为严重疾病。病原复杂性,常是由多种病原引发,与环境中多因子密切相关。单一因子感染的病原体危害较小,多易发生混合感染,从而使疾病更加难以控制; 一旦发病后就难以完全治愈,且易复发。猪场几乎都感染了有关的病原体,而且很难在猪群中清除。引发病原微生物多为常在病源,故在疾病发生时,多找不到传染源。天气骤变剧烈,空气干燥,温度反常,流行性感冒在不同区域可能会呈流行趋势,发病率较高。

2 临床症状

猪流感潜伏期为2~7d, 病程约1周。病猪突然发热,体温升高到40~42℃, 精神高度沉郁,减食或不食,卧地不起; 眼结膜潮红,呼吸急促,呈腹式呼吸,气喘,咳嗽,鼻孔流出清亮或黏性分泌物,眼分泌物增多; 肌肉与关节疼痛,触摸时敏感,行走无力,粪便干燥,小便呈黄色。如果没有其他疾病继发感染或者混合感染,一般都能耐过。暴发猪流感通常只在血清阴性的易感猪场发生。单纯的猪流感发病5~7d,随后迅速康复。如并发细菌感染,则病变更为复杂。妊娠母猪感染本病可出现流产,康复后的母猪常产木乃伊胎、死胎,或仔猪出生后发育不良,成活率不高。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较高。

3 综合保健

寒冷季节加强保温,减少猪舍内环境变化。在秋冬、冬春等寒冷与气候多变季节做好保温工作。保健预防应选用具有提高猪只免疫力,能抗病毒、细菌、应激、没有毒副作用、不产生耐药性、不出现药物残留的保健品,推荐使用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开发出的奥德曼A,在猪流感流行季节,全场猪群日粮中添加0.5%奥得曼A,有效增强猪群机体抵抗力,提高机体溶菌酶水平,大大降低猪流感的发生。定期对猪接种疫苗,保护相同血清型和病原。建议在夏末开始接种疫苗,猪流感疫苗一般接种2 次,每次接种需相隔1 个月。为确保疫苗使用效果,猪群产生足够保护性抗体,可在打疫苗前后10天猪群日粮中添加1%促免1号,有效减少疫苗应激,促进抗体提前生成。

4 治疗方案

对高烧患猪供给清洁饮水,饮水中添加少量电解多维,使用镇痛解热药物对患猪进行注射,药物可选择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使用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青霉素或庆大霉素等抗菌药物注射。日粮中添加1%奥得曼A拌匀饲喂,显著增强猪只机体溶菌酶水平,帮助猪群排出体内毒素。用碘溶液和食醋进行熏蒸,并促使熏蒸气体充满整个猪舍,减少流感病毒的传播。

预防:铺垫和勤换干草,并定期用5%的苛性钠溶液对猪舍进行消毒。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取暖保温。防止易感猪对感染动物接触。用猪流感佐剂灭活苗对猪连续接种2次,免疫期可达8个月。

治疗:对本病无特殊药物,只有采用对症治疗的药物来减轻病情,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可试用复方吗啉片或复方金刚烷片及板兰根冲剂进行治疗,用量可根据猪的体重和药品的含量确定。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防细菌感染。对病重猪可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另加病毒灵同时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5天。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抗菌素,比例为0.2%,也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猜你喜欢

猪只流感病原
降低日粮粗蛋白并添加单体氨基酸对断奶—育肥猪生长性能和营养排泄的影响(中)
流感大作战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简单易行防流感六法
冬春流感高发 加强防治最重要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原流行病学调查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