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2015-02-23鲁云
鲁云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贺圈畜牧兽医站,陕西 榆林 718699)
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鲁云
(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贺圈畜牧兽医站,陕西 榆林 718699)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病原性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多发病。近些年,随着集约化、规模化养鸡业的快速发展,本病的流行日益严重,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为目前危害养鸡业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做好鸡大肠杆菌病的预防和对症治疗工作,对于养鸡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流行特点
1.1 各日龄鸡均可发病,蛋鸡以高峰期产蛋鸡最易发病,肉仔鸡以20~45日龄较易感染。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因素诸多,较为复杂,根据临床病料表明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差及混合感染时目前本病流行的重要原因。鸡群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传染性支气管炎及非典型新城疫等疾病时常并发或继发大肠杆菌病,并且各种应激因素会降低鸡体抗病力,直接导致本病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潮湿、闷热、多雨季节。
1.2 本病的传播途径有:(1)鸡只摄食了被大肠杆菌污染的饮水和饲料后,经消化道感染发病。(2)禽舍环境卫生不达标,湿度大、通风不良,使得鸡舍污染严重以及带鸡消毒次数少,大肠杆菌会漂浮于空气中,易感鸡只一旦吸入则将通过呼吸道感染致病。(3)种蛋产出后被环境或粪便污染,未能及时消毒和清洗,导致种蛋带菌。(4)通过不洁精液将病菌传给母鸡,亚健康或患病母鸡在蛋形成过程中能够垂直传播本病,降低孵化率且形成弱雏,致使早期发病。
2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2.1 急性败血型
多见于雏鸡和4月龄以下的青年鸡感染,也别是肉仔鸡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常与非典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及慢性呼吸道病等会和感染。病鸡精神沉郁,两翅下垂、缩颈呆立、饮水量减少,食欲下降甚至废绝,多呈腹式呼吸,部分病鸡排黄绿色、灰白色或黄白色稀粪。该型发病急、死亡率高,病程通常为3~25d。其病理变化多见纤维素性心包炎,心包膜增厚、浑浊,有大量绒毛状纤维素性附着物呈灰白色,并伴有肝周炎,肝表面有坏死灶。
2.2 脐炎型
多见于新出壳的雏鸡,其发病特征为脐孔闭合不良,脐孔周围发红或呈蓝黑色,病雏腹部膨胀,排出腥臭味稀粪,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全身衰弱,食欲降低甚至废绝,闭眼垂翅,多于出壳后2~3d内死亡。对病死鸡剖检可见脐孔周围肿胀发红,皮下有黑红色或暗红色液体,肝脏肿胀呈土黄色,质地脆软,有斑驳状出血点;卵黄囊吸收不良,且充满黄绿色液体;泄殖腔出血,充满黄绿色或黄白色稀粪。
2.3 气囊炎型
主要发生于种鸡和蛋鸡,以6~9周龄感染较多。该型病鸡临床上常继发于非典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及慢呼吸道病等。剖检病变可见腹气囊及胸气囊壁增厚,浑浊,其内有干酪样渗出物,呈黄白色,部分病死例出现肺水肿,且伴有肝周炎、心包炎及气囊炎。
3 诊断
3.1 诊断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需实验室检查,采集鸡脾、肝和肠分别进行涂片,通过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大量的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无荚膜和芽孢,两端钝圆,可诊断为大肠杆菌。
3.2 鉴别诊断(1)本病同鸡内脏型痛风的鉴别诊断:鸡大肠杆菌病在肝脏、心脏表面是黄白色纤维素膜,而内脏型痛风在肝脏、心脏表面有—层白灰样尿酸盐沉积。(2)本病同雏鸡白痢的鉴别诊断:雏鸡大肠杆菌病大多数以脐炎引起败血症导致鸡只死亡,而雏鸡白痢剖检病变可见肝脏肿大且其表面有白色小坏死点。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加强鸡群饲养管理适当降低鸡群饲养密度,保持饮水清洁卫生及鸡舍内湿度、温度适宜,及时清除粪便等污物,减少鸡舍内有害气体;同时,要对鸡群饲料进行合理搭配,提供全价日粮,旨在满足鸡只生长发育所需的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饲料的采购、贮存及加工等环节应加强卫生管理。此外,种鸡场还要做好种蛋收集、存放以及整个孵化过程的卫生消毒管理工作。
4.2 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鉴于大肠杆菌对酸碱消毒剂较为敏感,为此可优先选用过氧乙酸与氢氧化钠消毒剂定期对鸡舍(场)进行消毒,同时,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可有效预防本病且能够防止不同批次、不同日龄的鸡群出现交叉感染。此外,鸡群最好能够封闭式饲管,可最大程度上减少鸡群同大肠杆菌污染物接触,有效避免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4.3 药物治疗近些年在治疗本病时发现大肠杆菌对药物极易产生抗药性,例如四环素、土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对于治疗本病效果不太明显,而新霉素、庆大霉素及氯霉素等治疗本病效果良好,然而该些药物产生抗药性的菌株已出现且日趋增多,为此,有条件的地方最好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或采用禽菌灵、黄芪、黄连等中药制剂,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10.3969/J.ISSN.1671-6027.2015.08.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