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的复兴引领世界文化新潮流
——读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有感

2015-02-23沈绚楠

关键词:梁漱溟文艺中华民族

沈绚楠

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文化是唯一一个没有断流过的文化,正在以新的姿态影响着世界。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肩负着传承中国文化的使命,理应知道:我们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20世纪以来,诸多迹象表明,世界上的各个民族都开始要求“自己”认识“自己”的文化。“文化自觉”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这种自信会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而逐渐有所提升。文化包含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从何处来”这一问题提供信息支持。正所谓“观他而知己”,想让全民拥有“文化自觉”的能力,解开“我们要到哪里去”的谜团,就离不开对世界文化、中国文化横向和纵向的深度认识。

一、梁漱溟思想与“中国梦”精神内涵相契合

1921年,梁漱溟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该书主要探讨世界各文化的形成原因以及预测未来文化的走向。梁漱溟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独特且惊人的见证者,面对20世纪初,民生凋敝、风云变幻的中国,他讲论东西文化;投身乡村建设;发起民主同盟;在行动中实践自己的思想,是个不折不扣的行动派。他曾说:“人们总认为我是个学者,或说我是个哲学家,是国学家,是佛学家等等,其实我全部不是。我从来无意讲学问,我只是爱用心思于某些问题而已。我常常说我一生受两大问题支配:一个是中国问题(中国向何处去?),再一个是人生问题(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一生几十年在这两大问题支配下而思想活动——这就是我整整的一生。”先生是位执着的人,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他出世入世,从向佛修行走向偏僻农村,搞教育、搞发展、做乡村建设,事必躬亲。这一路充满艰辛与苦难,他不断地指出一个落后的国家,在争取进步的过程中,如何对待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他看来,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人对人”的精神文化,其目标是推进世界文化的和谐发展。最终,他提出:“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九十多年后的今天,西方经济出现危机,文化弊端显露无疑,使得中国处于文化复兴的黄金时期。2012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国梦”[1],强调其主要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文化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这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已将文化复兴纳入国家战略层面。需要注意的是,中国文化的复兴是其核心内容以及必要条件。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艺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现实意义。2014年10月15日,习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①文艺座谈会是指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14年10月15日上午在北京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上发表重要讲话。 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2]。可以看到,文艺的兴盛与繁荣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从文艺的发展到文化的复兴最终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是一个螺旋式向上的过程。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中国梦”的提出与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是向世人宣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将要重新引领时代的潮流,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由此发现,“中国梦”的精神内涵与梁漱溟先生的哲学思想不谋而合,这并不是巧合,而是中国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世界各文化的差异及未来文化走向

“复兴”一词,指衰落后再兴盛起来,多与宏大之词连用。倘若真想让中国的文艺复兴以及民族复兴,首先应当是中国人的人生态度的复兴,即中国人对自我文化的肯定以及对于外界的客观评价。只有珍视与认可自我文化,才可以真正找到文化复兴的依据与方向。文化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必然结果,是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上层建筑。为什么中国文化复兴可以引领世界文化新潮流?或许可以从梁漱溟先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得到启发。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是梁漱溟先生对自己文化观的具体概述。该书内容言简意赅,精神内涵发人深思,是一本值得年轻人全文阅读的文化类书籍。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梁漱溟先生发现了世界文明的三大体系。即,“人对物”的西方文化;“人对人”的中国文化;“人对自身”的印度文化。他认为人类的文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叔本华生命意志论②叔本华的生命意志论,认为世界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表象是意志的客体化。因此,世界的本质是意志。的影响,他认为由于人们的意志不同,各民族的生活方式不同,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因而分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也就是他说的三种生活样法:第一条,即世界本来的路向,就是奋斗的态度,下手改造局面,使之满足我们的需求(西方文化);第二条为随遇而安,只是自己意欲的调和罢了(中国文化);第三条最违反生活的本性,只想从根本上将此问题取消,往往表现为禁欲态度(印度文化)。先生举了一个生动例子向我们说明了这一切:屋破漏雨了,西方人便将旧屋拆除,另建新屋;中国人翻修旧屋,以求不漏;印度人则努力消除修建屋子的欲望[3]48。

西方人大致走的是第一条道路,不过并不是一直沿着第一条道路前进,中间遇到多次波折。古希腊罗马时代可以说是走的第一条道路,到中世纪一千多年则转入第三条。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人是以现世幸福为人类的目标的,并努力向前发展,西方其他各国则跟随希腊人走上第一条路,在科学、哲学、美学、文艺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接着罗马顺此道路继续往下走,在政治、法律方面又都有所成就,然而到后期这些思想却流为利己、肉欲的思想,风俗大敝,“简直淫欲、骄奢、残忍、纷乱的不成样子”,于是借希伯来的宗教——基督教来收拾挽救。然而,宗教主导一切带来的弊端也随着时间逐渐显现出来,哲学、文艺、美术成为宗教的奴隶,科学遭到摒弃,教权极盛,教会横行,导致了中古的黑暗时代。“文艺复兴”的出现使这一局面得以扭转,“文艺复兴”借着研究古希腊的文艺,重新提倡古希腊的思想和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将已经走向第三条路的西方重新领回到第一条路上。中国文化对应的是第二条道路,“中国人的思想是安分、知足、寡欲、摄生”,而绝没有提倡要求物质享乐的,也没有印度的禁欲思想,没有征服自然的欲望,无论境遇如何,都可以满足现状,并不要求改造一个局面。持这种态度,当然就没有征服自然的魄力,由此科学便产生不出来,中国人讲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印度人既不像西方人的要求幸福,也不像中国人的安遇知足,他是努力于解脱这个生活的,既非向前,又非持中,乃是翻转向后,即走如第三条道路[3]48-60。

梁漱溟先生对于未来的构想,即:人类在未来必将依次走上第二、第三条路。“西洋文化的胜利,只在其适应人类目前的问题,而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在今日的失败,也非其本身有什么好坏可言,不过就是不合时宜罢了”[3]176。21世纪的今天,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人文精神出现前所未有的缺失,继续走“第一条道路”似乎已经不合时宜,紧随其后我们应当踏上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的“第二条道路”。文化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西方文化仍然具有优势,我们现在要借鉴西方文明来发展我们现有文化,用西方文化的精髓来整理国故,使之适应中国的现实。

三、中国文化的复兴引领世界文化新潮流

中国文化的价值到底有多大,是否会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这样的问题亟待我们给出答案。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变化之巨大有目共睹,经济发展、国力增强,国人自然把目光重新聚焦到所谓“软实力”上,这种软实力不仅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还体现在政治体制、道德规范等严肃问题上。前30年在以经济为主导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努力调整自己的步调,进入以西方文化为主导的游戏规则中,这样才能得到发展的机会。如今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地位提升,文化影响力增大,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势必是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新道路。

本人以为,“文化”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所谓“人文化成”必定是以一方之人所创造的东西来教化一方之民,离不开固有的时间与空间。我们现在强调文化的发展,首先是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积累了物质财富之后自然要有精神的享受,同时传承本民族的历史,然后将文化传诸世界,拥有所谓“文化影响力”。因此,我们必须明白自己本身拥有什么,是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还是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毋庸置疑,肯定是前者。《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完成于民国时期,当时中国内忧外患,在文化上盛行向西方学习,对本国文化十分不自信,而梁漱溟先生尚能以不卑不亢之态度,认真研究传世经典,提出世界未来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这样铿锵有力的断言。现在中国有一定的实力了,若还要以西方为尊,对孔孟嗤之以鼻,那简直太妄自菲薄。书中提到“大约在西方便是艺术也是科学化,而在东方便是科学也是艺术化”[3]24, 这体现了两种思维方式——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一种强调标准,一种强调境界。我们若只是要跟随世界的脚步,大可把目光放在前者;若是要引领世界的潮流,恐怕还是要把目光放在后者,从自身出发,向他人学习毕竟还是为了自己的巩固与提升。

当今,“中国梦”的提出以及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坚定了中国文化复兴的信念。一路跌跌撞撞的我们,经历风雨,最终找到文艺发展、文化复兴的方向。当物质极大满足的同时,精神生活应得到更多的充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2]。只有守住精神家园,让中国文化在每一个人心中扎根,这样中国的道路才会走的更加坚实,中华民族的影响力才会辐射整个世界。同时,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梁漱溟先生曾说:“对于西方文化是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就是对其态度要改一改”[3]178。我们社会主义文化要繁荣发展起来,必须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文化才能更好发展繁荣起来。切记对于自身文化“勿要妄自菲薄”!繁荣文学艺术是文化复兴的先决条件。广大文艺及文化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更好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2]。曾经的百年屈辱有太多原因,不应该仅仅归结于文化的腐朽,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说法;而今“中国梦”的提出,民族的复兴,是中国文化的重新塑造,而非为他人锦上添花。此语并非是要否定向世界其他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只是强调学习的“初心”,勿走向一条不归路。要坚信,中国文化的复兴必然带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民的“文化自觉”能力会随着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而不断增强。中国文化灿烂辉煌,必定会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其复兴必将引领世界文化新潮流。

最后以习总书记对文化复兴的阐述作为文章的结语: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以民族自身为本位,以现代化为目标,我们的文艺和文化建设就一定会在继承与开放发展中走向新的繁荣[4]。

[1] 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 习近平.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EB/OL].(2014-10-15).人民网,http://culture.people.com.cn/GB/n/2014/1015/c22219-25842812.html.

[3] 梁漱溟.东西文化及其哲学[M].长沙:岳麓书社,2012.

[4] 林华瑜.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文化“中国梦”[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02-12(B05).

猜你喜欢

梁漱溟文艺中华民族
1942,文艺之春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文艺范
梁漱溟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梁漱溟思想中的多元性与混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