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哲学透视
2015-02-23张文树
张文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大旗,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战略谋划和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新要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新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时代体现。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它立意高远、内容博大、思想深邃,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
一、全面深化改革凝结了丰富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照辩证法办事”、“我们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这是邓小平对全党的谆谆增教诲。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照辩证法办事”、“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的生动体现。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有机统一的光辉典范。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是依据矛盾不平衡原理得出的方法论。矛盾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地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对此,毛泽东同志曾用“学会弹钢琴”、“抓住牛鼻子” 来形象说明。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掌握运用矛盾分析法,既要坚持整体推进各领域改革,又要抓住重点予以突破,始终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两点论,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又必须坚持重点,着重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进改革。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核心问题仍是生产力比较落后,这就决定了“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全面深化改革要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唯物辩证法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因此要将经济发展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协调统一起来,推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发展进步。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关系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无疑起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作用,即直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又为上层建筑各领域的改革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动力。所有这些方面的改革任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如果各领域改革不配套,各方面改革措施相互牵扯,全面深化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2]。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凸显了唯物辩证法全面性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把握事物的全面性,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改革不是一项一项线性推进的“碎片化”改革,而是各项改革相配套协同推进的全面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打好“组合拳”,对各领域的改革作出整体谋划、统筹安排。比如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和整体,其涉及面十分广泛,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和核心要义是“六个紧紧围绕”的重大部署,突出体现了改革的全面性,明确了改革的重点和主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和重要目标是“三个解放”,即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也是一个系统和整体,整个社会就是在这三者的辩证运动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辩证法的实质是对立统一,反对任何一种片面性,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照辩证法办事”,就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抓住每一方面改革的主题,努力促进各领域改革的协同配合、良性互动、形成合力,最终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匹配、促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使改革取得实效。“尊重生活和历史的辩证法”又要求将多个领域、多个方面的纷繁复杂的改革任务分解开来,按照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分阶段、分步骤地加以实施。
二、全面深化改革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人们的认识、理论只能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理论一旦形成,又对实践产生能动的指导作用。全面深化改革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生动展现。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源于国内外改革发展的实践经验,是我们党尊重实践,坚持实践的结果。以党的十八届三中会会为标志,我们党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和把握现实需要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是敢于坚持实事求是的典范,也是思想的又一次大解放。一是全面深化改革是对 30多年改革开放经验的深刻总结。“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最强音。过去 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二是全面深化改革是解决当前中国问题的迫切需要。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中国 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也积累了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我国改革处在“攻坚期”、“深水区”。我们要攻坚克难,以“敢啃硬骨头”的担当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三是全面深化总体上是与世界改革潮流相契合、相适应的过程。放眼当今世界,不光我们在搞改革,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在或大张旗鼓或润物无声地推进改革,改革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正所谓“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当然,有些国家的改革提供给我们更多的不是经验,而是应该汲取的教训。例如苏共的改革,由于其改革设计严重背离了经典作家所设定的社会主义方向,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奋斗目标,最终导致失败。所以,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它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的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按照“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方式推进,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中国是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重大失误。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把“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之一加以强调,这是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从历史经验出发得出的深刻论断,是推进中国改革大业的重要方法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所谓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以循序渐进的方法,边干边摸索经验。实践和认识又是辩证统一的,摸着石头过河,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种探索性实践;是实事求是原则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方法论体现,强调必须始终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改革的步伐和重点;是一种有原则性的探索,强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经验规律,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改革;是一种有目标性的探索,强调要有的放矢而不是茫无目标,积极稳妥而不是盲目冒进。所谓顶层设计,就是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作出统筹设计,加强对各项改革关联性的研判,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促进[3]。
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必须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也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为此,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又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统一,使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摸着石头过河中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在统筹规划中协力推进改革。
三、全面深化改革坚持了真理与价值的高度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原则。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的需要。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始终是人类实践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人类活动的“两个尺度”。马克思指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4]97。真理尺度衡量的是主体对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程度,而价值尺度衡量的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真理与价值相互融合渗透,脱离了真理的价值会使实践失去正确的方向而成为人类的空想;脱离了价值的真理则无助于人类整体利益的实现。因此只有坚持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才能确保人类行动既符合客观要求又符合主观目的,既有成功的保证又有动力的源泉。全面深化改革过程就是探索并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实现人民利益的过程,把真理性与价值性完美地统一于自身之中。
首先,全面深化改革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改革从实践上回答了像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其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发展着的社会主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有的机统一。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而是要不断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为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提供制度保障,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以辩证唯物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其一,从系统原理出发,把社会看作是各要素组成的社会有机体。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结构性存在,事物的结构状况影响事物的发展状况。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正确处理好长期以来因结构失衡而导致的种种矛盾与冲突,进一步规划好各种社会结构关系,促进社会结构的合理布局和良性运行。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最基本的方法论,也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在改革发展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其二,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改革规律。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与步子要稳以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论。
最后,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历史唯物主义表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整個社会的创造活力才会竞相迸发,人民生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深化改革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就是要正视和消除贫富悬殊、收入差距过大等社会不公问题,根本途径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当务之急是卓有成效地解决好涉及广大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民生问题。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推进“共建共享”的制度设计,是真理与价值相统一在当代中国的生动反映,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
四、全面深化改革印证了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同自然界一样,有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社会历史与自然界又有很大区别。恩格斯曾指出:“在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考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历史进程是受内在一般规律支配的”[5]302这说明人类社会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此外,社会发展的过程是人的活动过程,社会发展的规律存在并实现于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人们在充分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驾驭、利用规律,使社会朝着符合人们意愿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社会历史发展既是合规律性的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人的有目的的自觉活动过程,即合目的的过程。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自觉能动性。
社会主义改革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物质运动,又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社会实践。它的发生和发展,要受到主观和客观两类因素的制约。客观的因素,就是改革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客观规律;主观的因素,就是改革的主体特别是领导者为实现改革的目标自觉和有计划的行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完全印证并遵循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相统一的思想。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是党中央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具体表现。它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和方法,并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物质条件的实际,明确强调,要坚持“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它根据当今我国生产关系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在某些方面阻碍了经济基础发展的实际,强调要全面深化改革,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它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和方法,既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又强调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它根据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原理和方法,强调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同时防止市场失灵;它根据当今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状况的性质和特点,强调改革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另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的提出,也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合目的性。社会历史发展是主体自觉创造活动的过程,也是人类进行价值选择和追求价值目标的过程。人既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展示了我们党在改革发展问题上的价值取向,表达了我们党力求改革社会某些不和谐现状,最终达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和发挥人民主体能动性相统一方法,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我们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鼓励地方、基层、群众大胆探索,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又要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把公平正义和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唯有如此,改革才有意义,才有动力。
当前,我们党面对着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着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哲学思维的有力支撑,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全面深化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这一系统工程绘制了宏伟的蓝图,我们只有从哲学的高度,深刻理解和把握其内在规律,才能真正有效地推动这一工程的实施,最终攻艰克难,使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目标真正得到实现。
[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1).
[2]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 人民日报,2013-11-16(3).
[3] 杨春贵.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N]. 人民日报,2014-03-27(7).
[4]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97.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