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灸发展的思考
2015-02-23黄杏贤于海波刘永锋
黄杏贤,于海波,刘永锋
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天灸发展的思考
黄杏贤,于海波,刘永锋
深圳市中医院,广东 深圳 518033
天灸;物联网;健康管理电子档案
天灸,又称冷灸或发泡灸,其以中医传统“天人相应”学说及时间疗法学说为理论基础,采用刺激性的药物特定贴敷在穴位皮肤表面,借助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使局部皮肤红赤充血,甚至起疱、化脓,从而激发经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最终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近年来,天灸疗法逐渐受到热捧,全国上下掀起“天灸”热潮,表明了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逐年上升。纵观近代天灸研究对象,多从疾病入手。疾病的背景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天灸的临床研究需要的是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病”为中心。从天灸人群的研究入手,通过研究人群疾病背景,挖掘健康影响因素,从个性化特征规律中寻求人群的共性规律。
1 借助现代物联网技术,建立天灸人群的健康管理电子档案
健康管理电子档案是记载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疾病史、家族史、实验室检测等健康相关信息的个人电子信息档案,是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第一步。健康管理电子档案涵盖了各个健康相关因素,贯穿居民整个生命过程,可实现健康信息的多渠道、动态收集,满足居民自我保健与健康管理、健康决策的资源需要,有助于居民、医疗机构之间信息共享,方便医生对常见疾病的普查、预防和治疗[1]。
近年来,健康观念的改变及物联网的飞速发展,为穿戴式健康智能设备开辟了新市场。穿戴式健康智能设备的开发满足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且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使人们在家中真正实现对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监测。虽然穿戴式健康智能设备层出不穷,花样繁多,但是在实际应用上仍处于探索阶段,且设备检测生理参数单一,使用者缺乏专业医学知识背景、读取参数能力有限,无法结合自身情况对健康数据进行自我分析,导致穿戴式健康智能设备无法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健康电子管理档案基础上,运用物联网技术,结合穿戴式健康智能设备,对天灸人群的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客观、量化检测,不仅有利于医生对天灸患者实施远程院外健康监测,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更好的实施天灸个体化诊疗方案,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更能从大数据中挖掘在不同时间、空间点上健康数据的变化规律,寻求个性群中的共性规律,逐步实现健康大数据时代。
2 实施个体化诊疗方案,从个体化信息群中寻求共性规律
个体化治疗是指突出个体化特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是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理论的体现[2]。天灸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之一,是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结合患者的体质、年龄、疾病、证候等,选择不同的穴位与方药。然而,天灸的临床研究不能拘泥于个性化信息,应当在个性化信息群中寻求共性规律,扩大天灸适应症,以期为更多人提供更好的天灸保健服务。
3 打破时间限制性,选择最优时间窗
天灸疗法主要是通过时间、经穴、药物刺激之共同作用以达到疗效。三伏天灸及三九天灸是天灸疗法的最突出的两种,具有显著的时间代表性,是传统医学中“天人相应”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的主要体现,但并不能限制天灸就一定是在这两个时间段进行。临床研究证实,日常天灸与三伏天灸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方面,二者均有效,虽三伏天灸疗效较日常天灸疗效要好,但二者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3~4]。另外,研究也表明,在哮喘发作期进行穴位贴敷疗法,其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氨茶碱[5]。说明在疾病急性期进行“天灸”治疗也能达到良好疗效。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天灸疗法,有助于疾病的防治,充分体现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学术思想。因此,在时间窗的选择上,无需限制于三伏天或三九天,可以根据疾病的病程发展、季节气候的改变及体质的变化等情况进行药物贴敷,以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4 天灸人群的“后医疗服务”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了解,不仅仅是疾病本身,还包括影响疾病的各个因素,即机体生理病理背景,包括气候、地域、体质、年龄、衣食住行、生活、工作压力等方面的改变。而对于机体生理病理背景的改变,仅仅是院内治疗,因时间限制,无法实时有效的反应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长期的病情观察还需要对病人实施“后医疗服务”,进行持续有效的随访工作。但“后医疗服务”模式现正处于起步阶段,随访工作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仅限于病人症状的自诉,缺乏了客观数据,无法客观的指导治疗。
借助天灸人群健康APP或微信健康自评平台可实现疾病症状、体质变化、生活质量变化的自我评价。应用物联网平台,采用穿戴式健康设备对心电、血糖、血压、睡眠等健康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并将数据传输至健康数据库中,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相比于传统的电话及上门随访,该随访的优点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方便天灸人群在家中对自己健康进项实时监控,有助于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无须前往医院,减少医疗资源的耗费;通过健康互动平台,实现对天灸人群的天灸知识宣教、健康答疑等,加强医患间的沟通,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通过医疗健康数据的相互传输,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化,医者可通过对院外健康数据的整合分析,了解天灸人群的健康状况,实现远程院外监测,并能持久有效地反映天灸疗效。
5 制定天灸研究规范
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的关注从单纯的疾病治疗逐渐转移到疾病的预防、保健、养生等方面。天灸疗法作为“治未病”思想的体现,在疾病防治及养生保健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且具有副作用少、应用广泛的优点,逐渐受到了人们青睐,在全国各地流行起来。由于成本低廉,收益高,无论正规医院、社康还是保健场所、美容院,均开展天灸疗法,一些机构对于天灸人群的选择更是“来者不拒”“逢人都贴”。而且很多保健机构、美容场所并未持有中医执业资格,贴药人员缺乏专业医学知识背景,实施天灸是不可行的。另一方面一些患者为了方便,选择网上购药,根据网上提供的药物、穴位处方,自行贴敷。这种种因素导致了“满城皆天灸”的“鱼龙混杂”现象,大大的阻碍了天灸的发展,因此,对天灸实施规范化管理是必须。天灸管理规范:对实施天灸的医疗机构、实施人员、药物、收费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天灸操作规范:从适应症、禁忌症、药物的配伍、穴位的选择、贴敷时间,治疗时间点等方面进行规范操作;对天灸人群进行宣教,杜绝盲目跟风现象,使天灸疗法真正的“深入人心”。
6 结语
2000多年来的临床实践表明,天灸在治疗多个系统疾病上疗效肯定。近年来,随着现代健康观念的改变,天灸人群逐渐扩大。但在天灸研究上,均是从“疾病”入手,只注重于疗效验证及机制探讨方面,而忽视了疾病背景因素的研究。健康信息学的发展及物联网的普及,为天灸的实施和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建立天灸人群健康电子管理档案,有助于天灸人群研究的规范化。在此基础上,结合穿戴式健康智能设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天灸人群的健康基本参数进行实时、远程监测,对生活方式、体质、气候变化等疾病背景因素进行监控,及时了解天灸人群的健康状况,为天灸人群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真正实现天灸的“治未病”中心思想。以“天灸人群”为出发点,逐渐扩展到其他健康人群,建立完善的人群健康电子管理档案,实现健康大数据时代。
[1]李家喻,田超.电子健康档案的标准、规范与应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7(6):47-51.
[2]王永炎,张启明,赵宜军.对中医个体化诊疗的理解与解释[J].环球中医药,2009,3(5):161-163.
[3]庄礼兴,赵明华.三伏天灸与日常天灸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4):5-6.
[4]庄礼兴,赵明华,杨君军,等.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时效关系研究[J].针灸研究,2007,32(1):53-57.
[5]陈劼,吴丽丽,赖新生.穴位敷贴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5):23-24.
(责任编辑:骆欢欢)
R245
B
0256-7415(2015)09-0258-02
10.13457/j.cnki.jncm.2015.09.118
2015-01-01
深圳市科技研发资金条件与平台建设计划重点实验室项目(CXB201111250113A)
黄杏贤(1989-),女,住院医师,研究方向:针灸现代应用研究。
于海波,E-mail:szmedbm@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