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的古代蒙古草原
2015-02-23胡天八月
胡天八月
群雄逐鹿的古代蒙古草原
胡天八月
今天,全世界蒙古族人口约为1000万人。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为581万人(据2000年人口普查),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三省、新疆、河北、青海,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蒙古国的总人口大约有280万人,其中80%是喀尔喀蒙古人。俄罗斯有大约90万蒙古人,主要分布在布里亚特、卡尔梅克两个自治共和国。此外,日本、阿富汗、美国也有少量蒙古人。
蒙古帝国(1206年~1635年)是一个历史上横跨欧亚大陆的大帝国,也是历史上世界最大的帝国之一。蒙古帝国最大疆域的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一说44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贝加尔湖(一说达北冰洋),西达黑海沿岸(鼎盛时达匈牙利),南至南海。占了世界土地面积的22%。
我们今天所说的蒙古地区,是一个横亘亚洲中部的辽阔无垠的草原地带。因为中间有一条狭长的沙漠,将其分隔为三大板块。
漠南蒙古,大致就是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和东三省的部分地区,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马鬃山,南沿长城,北接蒙古国。海拔1000~1400米,地面坦荡,起伏和缓,多宽广盆地。从飞机上俯视,蒙古高原就像烟波浩瀚的大海,古人称之为“瀚海”。高原上既有碧野千里的草原,也有沙浪滚滚的沙漠,还有茫茫无际的森林。
漠北蒙古,也叫喀尔喀蒙古,就是今天的蒙古国。虽然是亚洲的中心,却被称为“亚洲的沉寂心脏”。深处大陆腹地,北部季风的影响到这里已成强弩之末。植物的生长季节不到四个月,一半的地方岩床终年冻结,冬季的温度会降到零下35度,夏季的气候变幻莫测,但幸好有异常丰富的阳光,使得漠北蒙古人得以忍受冬季的苦寒。
漠西蒙古也称卫拉特蒙古,主要居住在天山南北,在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天山北部的草原气候宜人,青草茸茸,散布着
五颜六色的花朵,衬托着牛、马、羊,好一派独特风景。南部由于有天山冰川融雪,河湖众多,蝶飞鸟唱,清波漾漾,花鲜草茂。
蒙古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诸游牧部落的纵横驰骋的广阔天地。自夏、商以来,大大小小的部族和部落出没在这块广阔的草原地带,各部族和部落的兴衰、更替的历史,直到13世纪初才告结束,最终形成了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蒙古民族。
古代的蒙古草原,这个群雄逐鹿的大舞台,上演了多少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大戏呵!
战国时期,在蒙古地区称雄的有两大部落联盟——西部的匈奴和东部的东胡。秦统一六国不久,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征服了东胡、月氏、楼烦、白羊、丁零等部落,控制了长城以北广大地区,与汉朝形成南北对立的局面,不时侵犯北方边郡。汉武帝时代,汉朝兵强马壮,数次进击匈奴,匈奴的势力大大削弱。后来在激烈的内讧之后,由呼韩邪统一。呼韩邪与其兄争权失败后归附汉朝,此后匈奴与汉朝保持半个世纪的和平相处。到东汉时,匈奴又分裂为南匈奴和北匈奴,南匈奴归汉并南迁到长城以南地区,渐渐与汉族融合。北匈奴则遥遥西去。
匈奴衰落,东胡系统的乌桓、鲜卑、柔然继起。冒顿单于破灭东胡以后,一部分东胡人居于辽河流域的乌桓山,一部分居于潢水流域的鲜卑山,故称乌桓、鲜卑。在匈奴强盛时,乌桓充当过匈奴的战争机器,在匈奴分裂后归附汉朝,后乘黄巾军起义混乱之机,其首领蹋顿统一乌桓各部。公元207年,曹操击败乌桓,许多乌桓人迁入内地与汉族融合。
北匈奴败落后,鲜卑大规模成扇形南迁与西迁,进至匈奴故地,留居故地的匈奴余众自号鲜卑。二世纪中叶,鲜卑首领檀石槐于高柳(今山西阳高)北弹汗山组成部落联盟,东败扶余,西击乌孙,北拒丁零,南扰汉边。檀石槐死后,诸部联合瓦解,有个别首领附属汉魏。鲜卑南迁与西迁后,复与匈奴、丁零、乌桓、汉人等混血而形成许多新的部族。
晋与十六国时期,鲜卑中的慕客氏、宇文氏、段氏、乞伏氏和拓跋氏,都曾与汉人及其他民族中的统治者结成雄踞一方的政治势力,而慕容氏曾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乞伏氏曾建立西秦,秃发氏曾建立南凉等割据政权。拓跋氏先建立代国,后终于统一北部中国,成为南北朝时强大的北魏王朝,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之后,鲜卑化的汉人高氏,与鲜卑宇文氏分别建立北齐、北周。另有出自慕容氏的吐谷浑,自辽西迁至陇上,在羌人地区形成吐谷浑部,鲜卑贵族统治羌人诸部,直到唐初才被吐蕃所灭。
“柔然”在史书上又称作“蠕蠕”“芮芮”或者“茹茹”,源于东胡,与鲜卑有亲缘关系。四世纪中叶,柔然人游牧于今鄂尔浑河、土拉河流域,附属于拓跋部。公元396年北魏拓跋珪称帝后,附属拓跋部的柔然也进居阴山一带。四世纪末,社仑成为首领,乘北魏忙于统一中原地区无暇北顾,社仑便率领柔然的核心部落脱离北魏的控制,从阴山、河套一带向北迁徙,组成部落联盟与北魏对抗。柔然极盛时,其地东接扶余、高句丽,西至天山北麓及焉耆一带,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阴山北麓。鲜卑人拓跋部创立的北魏政权曾多次与柔然互相征伐。社仑于公元410年为北魏所败,加之统治集团内讧,势力转衰。公元552年被突厥攻破,国亡,王室所率3000人尽数被杀。残余的一部分柔然西迁中亚,称阿瓦
尔人,成为现代匈牙利民族族源之一。还有一些柔然人逃至外兴安岭一带,融入当地室韦民族。
突厥击破柔然后,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汗国,最盛时期的统辖地,东至辽河上游,西达里海,南至沙漠,北至贝加尔湖,公元582年被隋朝打败,后分裂为东西两个汗国。西突厥统治中亚一带,显庆四年(公元659年)被唐所灭,其地置为唐朝府州。东突厥统治今蒙古地区,曾归属于唐朝达半个世纪,后又叛唐独立,恢复旧地,重建突厥汗国,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为回鹘所灭,突厥统治今蒙古地区前后达200年。突厥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分之一。现在全球约有1.3亿操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这些人的分布在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的新疆,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突厥人主要讲突厥语。突厥语属阿尔泰语系,跟蒙古语是兄弟语言。
回纥,亦称“乌护”“乌纥”“韦纥”“回鹘”。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王廷设于鄂尔浑河流域,居民仍以游牧为主。唐朝时,回纥取“迅捷如鹘然”的意思,改作回鹘。立国后,回纥因历史的关系,与唐朝的关系一直很好,不像其他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大都要对农业国进行骚扰与掠夺。回纥曾帮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其疆域最大时东接室韦,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南跨大漠。回纥后因长期与吐蕃战争,加上内讧不断,于846年被所属部黠戛斯所亡。后分三路西迁:一迁吐鲁番盆地,称高昌回鹘或西州回鹘;一迁葱岭西楚河一带,称葱岭西回鹘;一迁河西走廊,称河西回鹘,后来成为河西地方的土著,就是现在的裕固族。其中前两支定居新疆的回纥,发展成今天的维吾尔族人。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拉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后各部走向联合,形成契丹民族,先后经过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部落联盟时代。后建立辽朝。主体被女真族和汉族同化,剩余的西逃到中亚,与当地人融合,成为中亚人的一部分。契丹人大多融入其他中国北方的民族,如女真族、蒙古族等。据考证,目前的达斡尔族可能是契丹族的后裔。
女真(或女贞与女直),亦作女真族,源自3000多年前的“肃慎”,汉晋时期称“挹娄”,南北朝时期称“勿吉”(读音“莫吉”),隋唐称“黑水靺鞨”,辽金时期称“女真”“女直”(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清朝以后,“女真”称为“满洲”,后通称为满族至今。“女真”在明朝初期分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三大部。后又按地域分为建州、长白、东海、扈伦四大部分。1115年,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明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在新宾县二道河子畔的赫图阿拉城称汗建国,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
1644年女真人(满洲)入主中原,建立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清朝的建立,奠定了中国日后版图的基础。